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的主题。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核心,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人才必将是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首先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阵地。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记得上次上六年级公开课时,有一道比较复杂的行程性应用题,我刚讲解、演算完,一个优秀的男生急匆匆的站了起来,很不服气地对我说:“老师,您错了。”顿时,教师里鸦雀无声,我吃惊的望着他,但心里马上镇静了下来,我微笑着对他说:“这位同学,请别急,老师欢迎你在黑板上把你的算法展示给大家,好吗?”他很有信心的上来演算了起来。然后,我叫同学们集体讨论,论证这两种算法的对错。谁也没料到,居然是我错了——粗心了一点。我轻声的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很对不起,老师不小心弄错了,但是,请把热烈地掌声给这位帮我指出错误的同学。”一阵掌声后,教室里又安静了下来,我接着说:“老师这里没有神话,希望大家以后尽量指出老师犯的错误。”从那以后,在数学课上,同学们更认真了,更有信心了。
营造公平、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公平对待,不仅要表扬优生,更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应让学生感到公平、民主,也要注重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特别是要告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你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努力,你们一定能行。同时教师要大胆的让学生自由的独立思考,用富有鼓动性和挑战性的语言去激活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为他们的成功搭桥铺路。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鼓励质疑问题。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进行“lO减9、8”这一内容教学时,一位同学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就是倒着减的,先用9-2得7,再用10-7得3。因此12-9=3。这样可以吗?”这位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且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并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有很强的独创性。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提问,推动学生质疑、探求的精神。
利用学具,促进学生创新行为的发展。俗语说:“听其言,观其行。”这是用于评价一个人的品质。可见,创新行为是创新能力的外在体现,是创新思维的外化。学具的应用,顺应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天性,恰好给学生提供了时空和物质上的便利条件,比如,在“圆锥的体积”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学具,,让学生自己操作,看谁能最先发现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受好奇心的驱动,内隐地独创性便急于地表现出来,操作思路、方式多样。
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维。学生学习是一种主动地内部认识过程,是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的。正如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这样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第一:回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第二:让学生把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拼割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第三: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学到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即把新的问题转化归结为熟悉的基本问题加以解决的办法。
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培养具有优良的品质、灵活思维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勇于探索的信念,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首先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阵地。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记得上次上六年级公开课时,有一道比较复杂的行程性应用题,我刚讲解、演算完,一个优秀的男生急匆匆的站了起来,很不服气地对我说:“老师,您错了。”顿时,教师里鸦雀无声,我吃惊的望着他,但心里马上镇静了下来,我微笑着对他说:“这位同学,请别急,老师欢迎你在黑板上把你的算法展示给大家,好吗?”他很有信心的上来演算了起来。然后,我叫同学们集体讨论,论证这两种算法的对错。谁也没料到,居然是我错了——粗心了一点。我轻声的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很对不起,老师不小心弄错了,但是,请把热烈地掌声给这位帮我指出错误的同学。”一阵掌声后,教室里又安静了下来,我接着说:“老师这里没有神话,希望大家以后尽量指出老师犯的错误。”从那以后,在数学课上,同学们更认真了,更有信心了。
营造公平、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公平对待,不仅要表扬优生,更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应让学生感到公平、民主,也要注重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特别是要告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你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努力,你们一定能行。同时教师要大胆的让学生自由的独立思考,用富有鼓动性和挑战性的语言去激活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为他们的成功搭桥铺路。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鼓励质疑问题。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进行“lO减9、8”这一内容教学时,一位同学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就是倒着减的,先用9-2得7,再用10-7得3。因此12-9=3。这样可以吗?”这位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且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并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有很强的独创性。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提问,推动学生质疑、探求的精神。
利用学具,促进学生创新行为的发展。俗语说:“听其言,观其行。”这是用于评价一个人的品质。可见,创新行为是创新能力的外在体现,是创新思维的外化。学具的应用,顺应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天性,恰好给学生提供了时空和物质上的便利条件,比如,在“圆锥的体积”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学具,,让学生自己操作,看谁能最先发现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受好奇心的驱动,内隐地独创性便急于地表现出来,操作思路、方式多样。
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维。学生学习是一种主动地内部认识过程,是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的。正如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这样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第一:回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第二:让学生把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拼割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第三: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学到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即把新的问题转化归结为熟悉的基本问题加以解决的办法。
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培养具有优良的品质、灵活思维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勇于探索的信念,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