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读题能力,是学生正确解答数学题目的保证,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学生读题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读题 ;习惯
好习惯,益终生。“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在低年级学段,更要注重习惯的培养,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因此,作为教师,从一年级就要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的读题习惯,为孩子将来学习的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放手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由于认识的字有限,在最初一段时间由老师或家长为其读题,这样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小学生的依赖思想,但是当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我们便应该把读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千万不能因小学生读题速度慢或拼读出声而越俎代庖,一包到底。因此,在我们的练习中,要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应加上拼音,让学生拼出字,然后读出字词,并引导他们自己理解题意。这一点语文教师会很注意,但是数学教师便很“勤快”,这对以后学生读题的能力是很不利的。所以老师不能贪图省快而放弃了拼音这个工具。应充分利用拼音这个工具让学生自己读题解题。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老师更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读题,如果老师把题目的要求自己一手包办,仔细地帮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养成独自读题的习惯,所以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会对要求一眼看过,不求甚解。在读题习惯的培养上,我的原则是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懒”老师,该让学生理解的要求,读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独自完成,学会抓住重点的词,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加强读题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1)解决音义,读通。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2)认真仔细,读准。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凭经验做题,所以对题常会一扫而过,就动笔了。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发生了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3)让学生划出关键字(和、平均),并理解和是让我们求和要用加法,平均是让我们分得一样多要用除法,而且是先用加法再用除法。在最初可以让学生先划关键字,慢慢地让学生试着说去对关键字的理解,从而培养其理解能力。
三、提高审题能力
读题是手段,读懂题才是目的,要使学生正确领会题目的意思,还需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读题就要求学生眼到、口到、手到。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一些情境中,学生会去观察与题无关的信息如白云、蓝天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注意主要信息。在课堂上,教师要语言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然后再读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很多时候读题不仅要求眼到、口到,要求手到。一是划出关键字,还有就是在特殊的题型上更应该去动手。比如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四、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读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失去对读题的新奇性以后,会凭经验做题,而忽视题的要求。在这时,我们不妨采用多种形式,变换读题方式来刺激学生读题,比如让读题最棒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大家读,当小老师是小朋友觉得最荣耀的事,因此大家都努力地把题读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个。再比如开火车读,分角色比赛读等这些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读题中来,同样也受小朋友的欢迎。这样摒弃了单一的读题方式,把读题置于比赛、活动甚至游戏中,自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
另外,要求家校联系,共同促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有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二者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同样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每当学生带回必须读题做的练习时,教师要在家长会或是平时的交流中,要让家长明白孩子独立作业的重要性,友情提醒家长督促好孩子认真读题,认真完成作業。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段是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最佳时段,也是小学阶段要养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教师必须重视。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要求学生读题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审题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培养;读题 ;习惯
好习惯,益终生。“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在低年级学段,更要注重习惯的培养,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因此,作为教师,从一年级就要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的读题习惯,为孩子将来学习的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放手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由于认识的字有限,在最初一段时间由老师或家长为其读题,这样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小学生的依赖思想,但是当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我们便应该把读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千万不能因小学生读题速度慢或拼读出声而越俎代庖,一包到底。因此,在我们的练习中,要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应加上拼音,让学生拼出字,然后读出字词,并引导他们自己理解题意。这一点语文教师会很注意,但是数学教师便很“勤快”,这对以后学生读题的能力是很不利的。所以老师不能贪图省快而放弃了拼音这个工具。应充分利用拼音这个工具让学生自己读题解题。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老师更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读题,如果老师把题目的要求自己一手包办,仔细地帮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养成独自读题的习惯,所以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会对要求一眼看过,不求甚解。在读题习惯的培养上,我的原则是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懒”老师,该让学生理解的要求,读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独自完成,学会抓住重点的词,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加强读题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1)解决音义,读通。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2)认真仔细,读准。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凭经验做题,所以对题常会一扫而过,就动笔了。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发生了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3)让学生划出关键字(和、平均),并理解和是让我们求和要用加法,平均是让我们分得一样多要用除法,而且是先用加法再用除法。在最初可以让学生先划关键字,慢慢地让学生试着说去对关键字的理解,从而培养其理解能力。
三、提高审题能力
读题是手段,读懂题才是目的,要使学生正确领会题目的意思,还需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读题就要求学生眼到、口到、手到。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一些情境中,学生会去观察与题无关的信息如白云、蓝天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注意主要信息。在课堂上,教师要语言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然后再读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很多时候读题不仅要求眼到、口到,要求手到。一是划出关键字,还有就是在特殊的题型上更应该去动手。比如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四、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读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失去对读题的新奇性以后,会凭经验做题,而忽视题的要求。在这时,我们不妨采用多种形式,变换读题方式来刺激学生读题,比如让读题最棒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大家读,当小老师是小朋友觉得最荣耀的事,因此大家都努力地把题读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个。再比如开火车读,分角色比赛读等这些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读题中来,同样也受小朋友的欢迎。这样摒弃了单一的读题方式,把读题置于比赛、活动甚至游戏中,自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
另外,要求家校联系,共同促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有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二者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同样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每当学生带回必须读题做的练习时,教师要在家长会或是平时的交流中,要让家长明白孩子独立作业的重要性,友情提醒家长督促好孩子认真读题,认真完成作業。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段是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最佳时段,也是小学阶段要养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教师必须重视。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要求学生读题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审题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