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社区管理现状,对河北省××区两个社区的工作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了解,并重点就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社区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城市社区 管理 提升
一、两个社区的现状及取得的工作成效
钟楼街、朝阳西街两个社区充分挖掘利用辖区各种优势资源,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大胆探索、勤奋工作,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新突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社区硬件建设实现提档升级
两个社区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拓展、完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着力点,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实现了社区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钟楼社区并轨许官屯小区管委会实现了办公活动用房800平方米,同时该社区依托许官屯二期项目,将建设3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服务楼。朝阳西社区争取到大和庄村委会的支持,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由原先的不足50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并建立起集党建、妇女维权、群众工作、人才交流、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为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
(二)社区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
钟楼、朝阳西两个社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建立健全了社区党总支(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党员为主线的四级组织管理体系,把党的组织建到街、巷、楼、院,建到居代会,建到文体社团,建到治安维稳等组织,清除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空白点”,真正做到了“党员走到哪里,组织建到哪里,作用发挥到哪里”,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和对社区的网格化无缝隙管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社区文化建设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社区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效地将社区党建工作融入到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之中,初步形成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特色。钟楼社区充分挖掘辖区内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成立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歌舞队、老年人柔力球队、老年迪斯科表演队、老年时装表演队等群众性文化组织;朝阳西社区以发展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为主,先后组建了太极拳、夕阳红红歌队、梨园春戏剧队、健身体操队等多支社区文艺队伍,通过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居民在参与中增进感情、陶冶情操,切实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此外,朝阳西社区还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社区文化建设,创办了“青少年法制学校”,从青少年的思想入手,加强他们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知识教育,并不定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发布预警信息、送法进课堂、举办法律研讨会、模拟法庭等,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学法、懂法、守法。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钟楼、朝阳西街两个社区虽然在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但面对居民的需求和期盼,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工作中仍然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共驻共建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区域化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还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没有纵向的隶属关系,没有强制性的组织约束,因此不少驻区单位对参与社区共建还只是停留在信息沟通上,对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的支持缺乏政治上的自觉性,工作上的主动性,缺乏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的有效措施。社区在职党员和一些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不愿在社区亮明党员身份,发挥作用。
(二)社区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工作任务量增加,从企业和政府剥离出来的就业、医疗、计生、养老、退休人员管理等社会性事务和职能全部交由社区承接,社区日常工作有30多个方面近70项。社区工作者既要完成中心性工作和日常事务,还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临时性工作,处于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
(三)社区服务工作创新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城市管理的经验,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措施不多,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直接影响社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几点思考
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重大课题,其核心就是要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应该继续在三个方面下工夫、做文章。
(一)加强协调探索社区管理创新有效途径
要进一步完善共驻共建机制。要理顺街道社区党组织与社区辖区单位的关系,明确街道党委与辖区所属社会组织党组织之间的工作指导关系,与辖区内的市属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工作沟通协调关系,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构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要按照社区与企业共建、增强发展活力,社区与机关共建、提升服务水平,社区与学校共建、强化文化教育,社区与物业共建、共建温馨家园的方式,努力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服务居民的主心骨,在加强城市社区管理中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要全面落实“三六九”运行机制。要大力推进“三选一聘”机制,进一步建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室和社会组织“六位一体”运行机制,积极搭建教育、医疗、养老、治安、帮教、调解、家政、物业、文化九个服务平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真正把运河社区打造成维护稳定、构筑和谐的坚实堡垒。
(二)示范带动壮大服务队伍
要坚持以深化街道社区党群共建活动为主要方式,采取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工建的方式,让党员先行做示范,引导群众积极来参与,不断壮大服务队伍,扩大服务组织,特别要大力宣传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居民的先进典型,示范带动,辐射延伸,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的新气象。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观念强、工作业务熟、创新实干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社区干部培训力度。根据社区工作实际,由各街道党委统一组织、分步实施,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对社区干部尤其是“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和谐创建、群众工作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其自身的能力素质,增强其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的本领。同时,健全社区工作人员激励保障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每年适当提高其经济待遇,加大政治上荣誉激励,开辟优秀社区干部的“上升”路径,在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中享受优惠,特别优秀的推荐到街道任职,让社区工作者生活上有保障、政治上有盼头,从而更好地扎根社区、服务基层、奉献居民。
作者简介:马倩(1986-),女,汉族,河北河间人,攻读于河北经贸大学2013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政府管理。
【关键词】城市社区 管理 提升
一、两个社区的现状及取得的工作成效
钟楼街、朝阳西街两个社区充分挖掘利用辖区各种优势资源,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大胆探索、勤奋工作,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新突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社区硬件建设实现提档升级
两个社区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拓展、完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着力点,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实现了社区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钟楼社区并轨许官屯小区管委会实现了办公活动用房800平方米,同时该社区依托许官屯二期项目,将建设3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服务楼。朝阳西社区争取到大和庄村委会的支持,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由原先的不足50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并建立起集党建、妇女维权、群众工作、人才交流、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为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
(二)社区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
钟楼、朝阳西两个社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建立健全了社区党总支(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党员为主线的四级组织管理体系,把党的组织建到街、巷、楼、院,建到居代会,建到文体社团,建到治安维稳等组织,清除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空白点”,真正做到了“党员走到哪里,组织建到哪里,作用发挥到哪里”,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和对社区的网格化无缝隙管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社区文化建设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社区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效地将社区党建工作融入到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之中,初步形成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特色。钟楼社区充分挖掘辖区内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成立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歌舞队、老年人柔力球队、老年迪斯科表演队、老年时装表演队等群众性文化组织;朝阳西社区以发展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为主,先后组建了太极拳、夕阳红红歌队、梨园春戏剧队、健身体操队等多支社区文艺队伍,通过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居民在参与中增进感情、陶冶情操,切实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此外,朝阳西社区还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社区文化建设,创办了“青少年法制学校”,从青少年的思想入手,加强他们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知识教育,并不定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发布预警信息、送法进课堂、举办法律研讨会、模拟法庭等,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学法、懂法、守法。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钟楼、朝阳西街两个社区虽然在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但面对居民的需求和期盼,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工作中仍然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共驻共建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区域化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还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没有纵向的隶属关系,没有强制性的组织约束,因此不少驻区单位对参与社区共建还只是停留在信息沟通上,对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的支持缺乏政治上的自觉性,工作上的主动性,缺乏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的有效措施。社区在职党员和一些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不愿在社区亮明党员身份,发挥作用。
(二)社区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工作任务量增加,从企业和政府剥离出来的就业、医疗、计生、养老、退休人员管理等社会性事务和职能全部交由社区承接,社区日常工作有30多个方面近70项。社区工作者既要完成中心性工作和日常事务,还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临时性工作,处于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
(三)社区服务工作创新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城市管理的经验,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措施不多,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直接影响社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几点思考
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重大课题,其核心就是要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应该继续在三个方面下工夫、做文章。
(一)加强协调探索社区管理创新有效途径
要进一步完善共驻共建机制。要理顺街道社区党组织与社区辖区单位的关系,明确街道党委与辖区所属社会组织党组织之间的工作指导关系,与辖区内的市属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工作沟通协调关系,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构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要按照社区与企业共建、增强发展活力,社区与机关共建、提升服务水平,社区与学校共建、强化文化教育,社区与物业共建、共建温馨家园的方式,努力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服务居民的主心骨,在加强城市社区管理中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要全面落实“三六九”运行机制。要大力推进“三选一聘”机制,进一步建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室和社会组织“六位一体”运行机制,积极搭建教育、医疗、养老、治安、帮教、调解、家政、物业、文化九个服务平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真正把运河社区打造成维护稳定、构筑和谐的坚实堡垒。
(二)示范带动壮大服务队伍
要坚持以深化街道社区党群共建活动为主要方式,采取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工建的方式,让党员先行做示范,引导群众积极来参与,不断壮大服务队伍,扩大服务组织,特别要大力宣传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居民的先进典型,示范带动,辐射延伸,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的新气象。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观念强、工作业务熟、创新实干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社区干部培训力度。根据社区工作实际,由各街道党委统一组织、分步实施,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对社区干部尤其是“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和谐创建、群众工作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其自身的能力素质,增强其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的本领。同时,健全社区工作人员激励保障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每年适当提高其经济待遇,加大政治上荣誉激励,开辟优秀社区干部的“上升”路径,在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中享受优惠,特别优秀的推荐到街道任职,让社区工作者生活上有保障、政治上有盼头,从而更好地扎根社区、服务基层、奉献居民。
作者简介:马倩(1986-),女,汉族,河北河间人,攻读于河北经贸大学2013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