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朝下,主题向上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尖朝下,关注底层,不忘初心
  关注底层,书写底层,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其中,《风》是《诗经》的精华部分,反映的都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2017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百年纪念。1917年肇始的现代文学,绝大多数流传至今的名篇巨作,都是笔尖朝下,关注底层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他始终关注现实,对社会底层有直接深刻的了解和怜惜。他的作品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如闰土、祥林嫂等,寄予了厚重的同情。他的笔尖在很多时候是朝下的。对于新时代的创作者来说,鲁迅的底层情怀依然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而在学者张丽军看来,笔尖朝下的底层叙事,在现代文学史上,无独有偶,体系庞大。他在《文学评论》2010年第3期发表《论老舍的城市底层叙述》,认为鲁迅的“乡镇底层叙述”、老舍的“城市底层叙述”、赵树理的“农村底层叙述”三者共同构成了乡土中国“底层叙述”风景。
  这样的文学创作主潮,符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那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根植于人民的土壤。引而申之,是笔尖朝下、关注底层、不忘初心的。
  新中国成立后,笔尖朝下、叙述底层的传统在文学创作中始终得以赓续,传达了中国作家本土生活的经验,能够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底层叙事佳作纷呈。
  改革开放前30年,尤其是十七年文学(1949—1966)时期,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大量来自底层的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学艺术作品。它们的鲜活和真实,是普通百姓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新儿女英雄传》是“十七年文学”中最早的一本小说,作者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在冀中白洋淀地区,底层民众在共产党的号召下组织起了抗日自卫队雁翎队。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合理发挥自身的特点,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行之有效的游击战的故事。再如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这是“文革”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小说连播”中播出的最后一部小说,这部反映志愿军普通一兵欧阳海烈士生平事迹的长篇纪实作品,是六十年代中期家喻户晓的名篇。这样的作品,并非高头讲章,而是深入基层,来源于生活。
  改革开放后30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广大文学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了无愧于时代的文学创作。笔尖朝下,关注底层的作品,更是佳构迭出、风靡一时。李云雷认为:“中国大陆近年来最好的小说都是关于底层的,就是我们能够看到的真正的好小说,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底层的。”全国鲁迅文学奖第二至第五届得奖中短篇小说,有九篇都在讲述“打工故事”,属于“底层文学”,包括王十月的《国家订单》、范小青的《城乡简史》等。这说明底层文学在中国当下文坛举足轻重。底层文学不仅为学院研究者所认可,也为广大的普通民众所接受。
  伟大的文学莫不根植于底层。世界文学史上不乏类似的“底层”书写先例。2003年,温家宝访问美国,在哈佛大学作了《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他说:“不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他们就有可能陷于像狄更斯、德萊塞小说所描写的那种痛苦境地。”换言之,国外狄更斯、德莱塞等人的小说,反映的是底层民众的生活,刻画了社会底层痛苦的境地与不幸的命运,也是“笔尖朝下”的文学。
  日本电影《不,我要活下去》1951年7月上映,讲述主角毛利修三在东京打零时工的故事。因为经常找不到事做,最后准备带着太太和两个儿子自杀。1952年8月,中国平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该电影剧本。事实上,东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有众多作品关注社会底层。一些族群分化的国家涌现的“抵抗诗学”属于“底层”书写的一种高级形式与理想境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笔尖朝下自然相伴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文学创作从群众中来,到底层中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社会金字塔底层的广大民众喜闻乐见,作品才有生命,影响才会长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才能双丰收、双一流。
  主题向上,书写正气篇,传递正能量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学如何反映这一矛盾,如何为矛盾的化解提供文学经验,提升文艺原创力,值得文艺工作者不断探索,文学创作在这一方面大有作为。其中,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书写正气篇、传递正能量,是新时代文学应有的主题,也是作家笔尖朝下的必然要求。这既符合国家利益,也合乎文学规律。
  所谓主题,是指文艺作品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健康向上的主题思想,激励着人们向上向善,应该是我们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题中要义。这并非提倡主题先行,而是把书写正气篇、传递正能量贯彻在作品创作的始终,是文以载道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体现。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主题向上的创作传统由来已久。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不充满着一股浩然正气与激昂情怀,作为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中华优秀文化,正面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成为世界文学的名篇佳构。
  现代文学史上的“革命文学”,也是以主题向上取胜。共产党人蒋光慈,1924年从苏联留学回国,发起组织革命文学社团太阳社,倡导革命文学。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开办《春雷周刊》,是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革命文学社团。蒋光慈的《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叙写了革命对于恋爱的决定性影响,创造了一种“革命 恋爱”的小说叙事模式。虽然这种叙事模式略显幼稚,但是作品主题积极向上,是追求革命与进步的文学表达,现在读来,还是具有审美价值的。   进入左联时代,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以反帝反封建、抗议反动派迫害的作品主题,影响、吸引与团结了一大批进步文学青年,包括留名至今的丁玲、张天翼、叶紫、吴组缃、沙汀、艾芜等。东北作家群中的萧军、萧红,也在鲁迅的帮助下,分别创作了《八月的乡村》《生死场》等左翼文学,被鲁迅列入“奴隶丛书”而出版。方志敏烈士创作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作品,以共产党人革命的乐观主义主题,蔑视一切反动派,影响至今,鼓舞人心。
  1936年左联解散后,一大批进步文艺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救亡的大时代革命激流,为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延安,1938年4月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周扬主持鲁艺日常工作。在他周围有何其芳、周立波、陈荒煤、沙可夫、沙汀、刘白羽、林默涵、贺敬之等一大批文化人与作家,创作了许多歌颂光明、主题向上的文学作品,为世界无产阶级文艺注入中国元素。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文学命运多舛,但是主题向上的作品,始终闪光在文学史的长廊中。特别是十七年文学时期,草明的《火车头》、柳青的《铜墙铁壁》、孙犁的《风云初纪》、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三里湾》等作品,主题磅礴大气,脍炙人口至今。而文字朴素明快、基调乐观刚健的美学风格与奋发向上的主题呈现,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茶花赋》《长江三日》《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樱花赞》等都是产生于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
  改革开放后,文学一度受自由化思潮影响,出现了不少颓废派、下半身写作等主题模糊甚至低下的作品。例如有些所谓“底层写作”,吧唧的是浅薄、短暂、低级的乐趣,总戴着一副有色眼镜看待乡下的劳苦大众或进城的农民工,肆意夸大城乡之间的差距。这样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的创作思路,今天看来,已经难以为继,优秀中国作家,正以更多主题向上的作品,擦亮“中国文学中国梦”的文化品牌。
  世界文学作品中,主题向上的作品也层出不穷。德国海涅的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写道: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我们织,我们织!”海涅的诗像一颗出膛的子弹,从社会底层射向以德意志帝国的没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革命为背景的时代。
  高尔基的《海燕》写道: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作者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大海上,实则是把它放在了俄国革命运动的前夕,海燕既是一只普通的鸟,更象征着底层革命的战斗的先驱。读着这样的作品,每一个人都会热血沸腾。
  回到中国话题,我们看到,2014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就需要文艺特别是文学创作,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弘扬伟大精神,謳歌伟大事业。在创作过程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正气篇,传递正能量。我们要做的就是“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在传统与创新中筑梦前行,践行笔尖朝下,追求主题向上,不断铸就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新辉煌。
  (作者简介:张一文,江西上饶师范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其他文献
《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是列宁在1905年11月26日,发表于布尔什维克机关报《新生活报》第12号上的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献,在汉语学界该译名一直保持到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中央编译局修改译名为《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现在通行的正式出版物一般都采用该译名,对此理论界、学术界、翻译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核心主要是对“党的文学”的理解存在分歧。基于当时特定历史语境,列宁提出了文学的党性原
王达津先生家世及生平  王达津先生(1916—1997),笔名梁彦,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史论家,尤精于古典文论与唐诗研究,工诗,善属文;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奠基人、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达津先生生长于局势动荡之秋、国难当头之世。1916年元旦,袁世凯复辟帝制,王芝祥宅第遭焚,举家避难于天津。是年6月,先生诞生于天津,故名达津。父辈丰富之藏书,恰成博览图籍之奥府。年在童少,已读毕数十箱家藏
人但知,杜甫与李白关系非常好,郭沫若说他们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杜甫写了十几首诗赞美李白,敬佩之至。殊不知,杜甫对王维,则可用得上“崇拜”。王维陷贼归来,老杜献诗给他,称他为“庾信”;王维离世后多年,老杜还怀念他,称他为“高人”;王维不在场的活动,老杜也自然想到他,对其隐居地也充满了爱慕之情。  杜甫生于712年,比王维约小11岁,二人之间没有什么交往,至少是没有史料记载他们有什么来往。杜甫有
数学是通过逻辑分析、建模、抽象化、最优化、理想化、形式化建构思考的工具,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的过程研究变得十分重要。虽然数学的表达方式常常是形式化的,但作为学科的数学应该更加丰富一些。我们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作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是“学术形态”的数学,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在探寻小学数学充满智慧的课堂之中,信息技术在一些核心环节发挥了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起点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5 My pet中的第二课时,新词汇有catch a mouse、wag its tail、talk。主要句型是:What can your pet do? It can… 本课主要从情境和兴趣出发,联系学生所学的身体、颜色、动作等单词,通过Free Talk、Dialogues、 Readings、Listen
翻看2018年国外各大畅销书榜单,一本名为《我的求学之路》(Educated)的书一经出版就连续数周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也是亚马逊年度最佳读本,并且被包括《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卫报》等各大媒体评选为年度最佳读本之一。这是该书作者塔拉·韦斯托弗(Tara Westover)的一部自传性作品,也是作者的处女作。  这不禁让我对该书的作者产生了无限的好奇——首部自传作品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为
哲学家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以时代思潮为纲,对中国哲学史作出原创性研究。《新编》共七册,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将前六册纳入《哲学史家文库》分上、中、下三卷出版。  东汉末年,中国社会出现了门阀士族。这是一个新兴贵族集团,以魏晋为盛,至隋唐逐渐衰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各国贵族统统夷为平民,只有皇位可继承,贵族基本消失。中国社会何以重新出现贵族,又在几百年后衰亡呢?在讲玄学时,冯友兰以门阀士族为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将其与母语以及数学并列(而国内的科学教育一直是“副科”待遇,即使像高中的物理、化学等学科,也是比数学、语文、英语低一等的),并且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做中学”被认为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对于国内很多教师来讲,每每听到“做中学”一词往往很自然地将其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的“实验教学”联系起来,至于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如何应用,比较普遍的情形就是让学习者在网上搜索某个问题的答案
1.把更名保存Word文档的“宏”用于对应按钮事件的程序中。  在编制VBA程序时,如果其中的某个操作可通过菜单命令实现,我们就可以把操作录制成相应的“宏”,再将“宏”的代码置于VBA程序代码中。笔者在编制本期主文章的“以年月、班名和学号保存本文档”按钮事件代码时,就录制了下列操作对应的Macro1宏: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的“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自查问卷”,单
古代社会,瘟疫频仍。热病、时疫、疟疾等疫病,不时夺走人们的性命,改写历史的进程。即使是在远离瘟疫的时候,民众心理上的那份恐惧记忆依然挥之不去。这些记忆像文化基因一般很自然地进入了古代通俗小说,尤其是《水浒传》这样的名著里。在水浒故事世代累积的过程中,诸多关于瘟疫的知识、思想与信仰成为了小说文本的构成要素。有的涉及小说的整体结构,例如第一回的“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也有的在情节里被捎带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