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是实施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在众多琐碎的班级工作中,谈心工作是班主任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建立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必须善于沟通。
一、沟通前多一点了解
了解学生,是与学生有效沟通、教育学生的前提。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年龄特征。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智力有哪些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达到目的。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任科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如为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防止谈话过程无意识触及伤害学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学生。
二、用微笑架起沟通的桥梁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不错,微笑浓缩着一个人的涵养。世界处处需要微笑,教育更需要微笑,尤其是班主任。学生需要微笑的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在一起交谈时,温柔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理解和信任,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快乐;课堂上,教师甘甜的微笑,将给课堂增添浪漫的感情色彩;教师给学生解惑时春风化雨的微笑,将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在化解学生矛盾时从容的微笑,将为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
三、以耐心聆听走进学生的内心感受
一些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更多的是谈话,而不注重交流。表现在交谈过程中没有耐心,也没有意愿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便“听”了,也是在冷漠地听、批判地听,更多的时候是没等学生说完,就劈头盖脸地批评责备,表达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情。即使学生表达了希望交流的愿望,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往往被教师的随意插话和主观评判所打断。这样,谈心的效果自然会打上大大的折扣。此外,在一般的教育性谈话中,班主任往往难以忍受交谈过程中的片刻静默,学生的表述出现停顿时,班主任可能会马上加以催促:“你说,快说啊!”这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在被审问,并且产生抵触情绪。但是事实上,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沉默可能正是在寻找适当的措辞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话都会使学生产生“老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也不重视我本人”的想法,从而失去了解学生的良机。师生沟通时,相互讨论、切磋,不仅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更有利于班级管理。成功的交流是相互应答的过程。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果老师先拿出架势,显出“法官”威严,或者先入为主地定好调子,学生见势不妙,说起话来就会躲躲闪闪,这样的沟通一开始就有了障碍。接下来学生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就是针锋相对。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在言谈中,用耳朵比用嘴巴会得到的更多。”如果老师先听学生解释,让他谈出内心感受,并与他进行真诚的交流,学生会放下戒心,对老师敞开心扉。
四、在真诚中捕捉教育时机
对问题学生的缺点错误,绝不能姑息迁就,无原则地让步,或是简单地说教惩罚,要坚持批评与说理相结合。要通过说理,对事件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让他认识他所犯的错误及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在说服教育中也要讲究技巧,抓住时机,引导其换位思考,并进一步对其进行说理,让他从中去亲身体会应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而当他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时,老师及时肯定了他的这一做法,并转述了其他学生的话去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教师与同学对他是真诚、善意的。
五、多掌握一點口语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
(1) 幽默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
(2) 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3) 含蓄
如一位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沟通,处处做“有心人”和“知心人”,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
【作者单位: 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江苏】
一、沟通前多一点了解
了解学生,是与学生有效沟通、教育学生的前提。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年龄特征。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智力有哪些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达到目的。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任科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如为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了防止谈话过程无意识触及伤害学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学生。
二、用微笑架起沟通的桥梁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不错,微笑浓缩着一个人的涵养。世界处处需要微笑,教育更需要微笑,尤其是班主任。学生需要微笑的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在一起交谈时,温柔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理解和信任,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快乐;课堂上,教师甘甜的微笑,将给课堂增添浪漫的感情色彩;教师给学生解惑时春风化雨的微笑,将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在化解学生矛盾时从容的微笑,将为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
三、以耐心聆听走进学生的内心感受
一些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更多的是谈话,而不注重交流。表现在交谈过程中没有耐心,也没有意愿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便“听”了,也是在冷漠地听、批判地听,更多的时候是没等学生说完,就劈头盖脸地批评责备,表达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情。即使学生表达了希望交流的愿望,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往往被教师的随意插话和主观评判所打断。这样,谈心的效果自然会打上大大的折扣。此外,在一般的教育性谈话中,班主任往往难以忍受交谈过程中的片刻静默,学生的表述出现停顿时,班主任可能会马上加以催促:“你说,快说啊!”这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在被审问,并且产生抵触情绪。但是事实上,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沉默可能正是在寻找适当的措辞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话都会使学生产生“老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也不重视我本人”的想法,从而失去了解学生的良机。师生沟通时,相互讨论、切磋,不仅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更有利于班级管理。成功的交流是相互应答的过程。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果老师先拿出架势,显出“法官”威严,或者先入为主地定好调子,学生见势不妙,说起话来就会躲躲闪闪,这样的沟通一开始就有了障碍。接下来学生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就是针锋相对。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在言谈中,用耳朵比用嘴巴会得到的更多。”如果老师先听学生解释,让他谈出内心感受,并与他进行真诚的交流,学生会放下戒心,对老师敞开心扉。
四、在真诚中捕捉教育时机
对问题学生的缺点错误,绝不能姑息迁就,无原则地让步,或是简单地说教惩罚,要坚持批评与说理相结合。要通过说理,对事件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让他认识他所犯的错误及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在说服教育中也要讲究技巧,抓住时机,引导其换位思考,并进一步对其进行说理,让他从中去亲身体会应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而当他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时,老师及时肯定了他的这一做法,并转述了其他学生的话去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教师与同学对他是真诚、善意的。
五、多掌握一點口语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
(1) 幽默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
(2) 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3) 含蓄
如一位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沟通,处处做“有心人”和“知心人”,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
【作者单位: 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