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课改,思想政治教师要从教育思想意识、专业发展意识、课程意识和研究意识上强化。在教育思想上要以课程标准为纲,育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专业发展上燃烧自己后也要成长。在课程开发上要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在科研方面要立足工作做研究,把工作变研究,小问题做出大文章。
【关键词】思政教师;教育思想意识;专业发展意识;课程意识;研究意识
“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必须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这是我从《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句话。对照这句话,反思了自己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27年,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深切感受到做好思政教师不仅会实践,而且必须有理念支撑,应强化教育思想、专业发展、课程、研究意识。
一、强化教育思想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基于本学科性质和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思政教师首先要强化教育思想意识。
教育思想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育思想是教师的第一素养,是教师的价值定位,可以说是师之魂。教师首先不是某个学科的老师,而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有了教育经历积累了教育经验不等于形成了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的深处一定有思想的光芒。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一个学校成功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学生的成长。新课程强调育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人还是关注学科是匠工与教育者的区别。学科教育的本位不在学科知识本身而在教育。教师应是学科专家与教育专家的结合体,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让道德流失成为学业有成的代价。
二、强化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教师的专业基础(健全人格与职业道德、学科与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面对新课程和新标准,思政教师必须转变职业角色,实现由职业者向专业者转变,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必须在专业素养上不断学习钻研,包括挖掘教材内在的教育价值,体现学科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整合开发教育资源,发挥教材信息源、结构化功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转变学习方式。要研究思政的学科教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学过程不仅具有手段的价值而且具有目的性价值。要关注过程与结果,二者共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职业生涯中需要奉献,但燃烧后自己也要成长,而不是烧成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成长。我很幸运参加了两次国家级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收获很大,触动也很大,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专业发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学科前沿知识和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的学习应该常态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才能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育是充满智慧和挑战的,虽然在职业生涯中已经成长为特级教师和省思想政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那只代表过去。面对教育改革浪潮,要以新手的态度去应对,通过给任务来驱动自己,才能在思政讲坛和科研的路上常青,也才能真正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三、强化课程意识
新课改在课程设置上一大亮点是对开发校本课程提出明确要求,教师要以学校为基地自己开发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它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升华,是追寻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强化了内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形成学校的文化,文化又滋养着特色。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任何种子都有自己的季节,任何河流都有自己的方向。思政教师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学科组成立校本课程研发团队,在提高类课程上立足国家教材在四本必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开发了西方政治体制、新中国外交史、传统文化讲堂、榜样的力量、国际理解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整合、世界500强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谈,经济全球化面面观等课程。拓展類课程开发了志愿者进社区、模拟联合国、中学生与法、中学生人生规划设计与实施、二人转文化、时政讲堂等。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主角,教师的知识能力经验观念意愿都会影响开发。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它的开发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家长由于与社会接触面广,有其自身优势,也应当积极配合,带领学生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提高教师课程意识,促进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四、强化研究意识
新课改既然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更新运动,那么学习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责任。教育事业有两种趣味,一面教育别人,一面继续做学问,两件事完全打成一片。立足工作做研究,把工作变研究。教师职业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教师的视野,视野来自于你的研究,一个喜欢研究的人是不知疲倦的人。发现自己潜在危机你就延伸了职业生命。不做掉进大米缸的老鼠。良师必为学者,学者未必为良师。是否具有研究意识和能力是名师与经验型教师、实践的主人与实践的仆人、匠技之路与教育家之路的分水岭。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智慧去发现课堂教学中那些别人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小问题做出大文章。在教学中我感到政治学科存在突出问题有课程资源不足、学生答主观题能力不够、学科思想性功能发挥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政治教师社会地位低积极性不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模糊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研究的。我们必须以反思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行动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教育模式与范式上构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风格,有自己的声音,才能走上名师之路。
参考文献
[1]徐玉珍.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肖川. 做反思的实践者. 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02
[3]王能智,曹彦彦. 为师与师承—王能智教师培训实录. 北京出版社,2011.02
[4]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周刊:国培.发展.责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2
【关键词】思政教师;教育思想意识;专业发展意识;课程意识;研究意识
“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必须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这是我从《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句话。对照这句话,反思了自己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27年,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深切感受到做好思政教师不仅会实践,而且必须有理念支撑,应强化教育思想、专业发展、课程、研究意识。
一、强化教育思想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基于本学科性质和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思政教师首先要强化教育思想意识。
教育思想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育思想是教师的第一素养,是教师的价值定位,可以说是师之魂。教师首先不是某个学科的老师,而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有了教育经历积累了教育经验不等于形成了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的深处一定有思想的光芒。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一个学校成功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学生的成长。新课程强调育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人还是关注学科是匠工与教育者的区别。学科教育的本位不在学科知识本身而在教育。教师应是学科专家与教育专家的结合体,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让道德流失成为学业有成的代价。
二、强化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教师的专业基础(健全人格与职业道德、学科与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面对新课程和新标准,思政教师必须转变职业角色,实现由职业者向专业者转变,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必须在专业素养上不断学习钻研,包括挖掘教材内在的教育价值,体现学科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整合开发教育资源,发挥教材信息源、结构化功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转变学习方式。要研究思政的学科教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学过程不仅具有手段的价值而且具有目的性价值。要关注过程与结果,二者共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职业生涯中需要奉献,但燃烧后自己也要成长,而不是烧成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成长。我很幸运参加了两次国家级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收获很大,触动也很大,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专业发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学科前沿知识和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的学习应该常态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才能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育是充满智慧和挑战的,虽然在职业生涯中已经成长为特级教师和省思想政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那只代表过去。面对教育改革浪潮,要以新手的态度去应对,通过给任务来驱动自己,才能在思政讲坛和科研的路上常青,也才能真正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三、强化课程意识
新课改在课程设置上一大亮点是对开发校本课程提出明确要求,教师要以学校为基地自己开发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它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升华,是追寻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强化了内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形成学校的文化,文化又滋养着特色。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任何种子都有自己的季节,任何河流都有自己的方向。思政教师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学科组成立校本课程研发团队,在提高类课程上立足国家教材在四本必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开发了西方政治体制、新中国外交史、传统文化讲堂、榜样的力量、国际理解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整合、世界500强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谈,经济全球化面面观等课程。拓展類课程开发了志愿者进社区、模拟联合国、中学生与法、中学生人生规划设计与实施、二人转文化、时政讲堂等。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是主角,教师的知识能力经验观念意愿都会影响开发。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它的开发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家长由于与社会接触面广,有其自身优势,也应当积极配合,带领学生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提高教师课程意识,促进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四、强化研究意识
新课改既然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更新运动,那么学习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责任。教育事业有两种趣味,一面教育别人,一面继续做学问,两件事完全打成一片。立足工作做研究,把工作变研究。教师职业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教师的视野,视野来自于你的研究,一个喜欢研究的人是不知疲倦的人。发现自己潜在危机你就延伸了职业生命。不做掉进大米缸的老鼠。良师必为学者,学者未必为良师。是否具有研究意识和能力是名师与经验型教师、实践的主人与实践的仆人、匠技之路与教育家之路的分水岭。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智慧去发现课堂教学中那些别人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小问题做出大文章。在教学中我感到政治学科存在突出问题有课程资源不足、学生答主观题能力不够、学科思想性功能发挥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政治教师社会地位低积极性不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模糊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研究的。我们必须以反思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行动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教育模式与范式上构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风格,有自己的声音,才能走上名师之路。
参考文献
[1]徐玉珍.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肖川. 做反思的实践者. 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02
[3]王能智,曹彦彦. 为师与师承—王能智教师培训实录. 北京出版社,2011.02
[4]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周刊:国培.发展.责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