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地市报谋求发展的法宝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ksta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对地市报的发展来说,许昌日报社的实践证明,创新更是地市报的出路所在、关键所在、希望所在。地市报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确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念,按照现代报业的发展规律,建立起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适应新形势对报业的要求,否则就会走入死胡同。
  
  创新办报理念,适应报业市场变化
  
  对于地市报来讲,办报理念就是旗帜,它决定了一个报社的定位,决定了一个报社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确立一个正确的办报理念,对报社的发展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地市报要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就要在对面临的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和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树立一个清晰的办报理念,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办报理念,以新的办报理念指导报社的发展。
  许昌日报社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根据报业市场的变化,按照现代报业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和升华着自己的办报理念。
  5年前,许昌日报社新一届党委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市委机关报,必须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导向问题;导向确定了,报纸就必须要投身市场,以企业化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向市场要效益,这就要求报纸要向市场、向读者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根据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自身实际,报社党委确立了“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办报理念。在这个办报理念的指导下,报社在宣传内容上抓住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跑题,在宣传形式上讲求创新策划,在管理上坚持企业化管理,在经营方面开拓新的领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许昌日报社抓住机遇,创办了《许昌晨报》,参与报业竞争,2003年当年报纸发行量、广告收入便实现开门红,目前已成为许昌日报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发展支柱。
  2006年,许昌日报社又根据形势需要,对党报办报理念进行了全新的思考和定位,确定了“做党和人民喉舌、用新闻创造价值、靠创新谋求发展、与大局无缝衔接”的办报理念。在办报过程中注重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注重把握好新闻深度、经营宽度、品牌亮度三个“度”。在新的办报理念的指导下,许昌日报社对日报进行了改扩版,一张靠报道的深度、思想的高度、丰富的信息和贴近的服务独立于市场的全新党报呈现在读者面前,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许昌晨报》的办报理念也从“体现新闻的力量”升华为“做市民有用的新闻”。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口号更改,而是体现着晨报思路的一次新的变革。作为一个日益成熟、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媒体,必须要考虑其社会责任。因此,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将报纸体现在有用上、体现在服务上、体现在价值上,对读者的工作和生活能产生积极的帮助作用,能为读者带来愉悦和享受,无论是新闻、广告,都要做得“好看”、“有用”。报纸改变后,许多读者反映,晨报更耐看了、更有用了。这样的报纸,吸引读者,自然也吸引商家投放广告。
  
  创新经营理念,奠定报社发展基础
  
  近年来,许昌日报社审时度势,在创新经营工作理念上,提出了实现报纸经营向经营报纸转变的思路。报纸经营和经营报纸,相同的四个字,不同的排列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体现的是媒体单纯的经营行为,后者体现的是将报纸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注重媒体整体品牌形象的构建和打造,站在整个媒体的高度优化内容资源和经营资源的配置、协调,以实现经营工作的综合效益而不是单一效益。同时在广告经营手段上提出要实现由“拉”到“做”,以富有创意的广告策划吸引广告客户,以良好的宣传效果实现客户效益的最大化;在广告载体上提出了积极采用现代传媒技术,开发新的信息产品的目标;在经营范围上提出了“拉长经营链条”的目标,依托报业优势,整合资源,拓展经营范围,寻找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形成以报业经济为主,其他多种产业并存的经营格局。
  在这些新的理念指导下,许昌日报社一是做好报纸广告这个主业。广告经营部门与编辑部门形成一定互动、协作和合理的资源配置,给广告部门配备得力人才,先后将数名能力强的采编人员调整充实到广告部门,对每年创收在50万元以上的人员实行重奖。
  二是走数字化媒体之路,打破新闻网站原来仅是报纸内容的简单重复的形式,形成报网互动,互为补充,不仅使其成为新的宣传阵地,还努力使其成为报社新的广告载体。同时积极运作市民呼叫中心、筹建许昌便民解忧网络,在为市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三是强化品牌意识,利用报纸品牌搞好策划,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党报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这是任何知名品牌都无法企及的,因此对报社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许昌日报社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将党报的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几年来,多次策划了房展会、车展会、集体婚礼等活动,每一次活动都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四是拓展报社的经营宽度,尝试跨行业经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几年前成立的开天广告公司,从事户外广告经营,目前已拥有近万平方米的广告发布载体,建立阅报栏近400个,年经营额突破100万元。2006年许昌日报社又投资建成一幢综合楼,以出租的方式办起一家酒店,还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向房地产市场迈进。
  经营理念和手段的创新带来的是直接的经济效益,使许昌日报社在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经营收入依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大幅增长。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创新对地市报来说是多么重要。
  
  创新管理机制,增强报社发展活力
  
  面对竞争挑战,地市报要做大做强,强化管理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革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弊端,在创新和改革的推动下,按照现代报业的发展规律,建立起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适应新形势对报业的要求,确保地市报在报业市场中稳操胜券。
  如何从管理方面创新?许昌日报社近年来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是在队伍管理上,注重激发活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机制创新,关键是用人机制的创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许昌日报社在队伍建设上,推行“能干人有奔头,老实人不吃亏,懒惰人有压力,平庸人无岗位,是非人无市场”的思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报社上下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谋发展,谋事不谋人的良好风气;每两年实行一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踏实肯干、有创新精神、能担当重任的同志选拔上中层干部岗位,给他们搭建展示能力的平台。同时,在对职工的教育方面,每年都有一个主题活动,或是思想教育,或是业务培训,打牢职工提高报纸质量、提高宣传经营水平的业务知识根底。
  二是在收入分配上,注重调动活力。一个员工工作量的多少、质的优劣,不应只体现在领导的表扬上,更要体现在收入的高低上。分配制度的合理与否,也是能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关键。许昌日报社充分发挥分配制度的调节作用,注重向关键岗位倾斜、向一线倾斜、向采编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无论是对采编人员的管理,还是对行政后勤人员的管理,都坚持严格的考核制度,根据工作业绩和对报社的贡献确定人员工资待遇。
  三是在运行机制上,注重挖掘活力。近年来,随着报业的发展和人员的增加,报社内部运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需要进一步协调理顺。因此,许昌日报社加大改革力度,理顺工作关系,完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首先,做到事事有章可循,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合报社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修订、完善了编务管理规定、业绩量化考评办法、经营管理规定、财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整个报社的运转都在制度的规范下进行。其次是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新闻业务运转和经营工作机制,探索了不同岗位、不同职能、不同职权在各项工作中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各个岗位的效能,形成了部门分工负责、相互支持、相互联动的局面。再次是逐步理顺日报与晨报相互依托、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内部关系,理顺编务工作与经营工作之间相互支持和协作的关系。
  财务是一个单位的命脉,财务混乱则单位混乱,反之,一个管理井然有序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单位开源节流、正常发展之根本。许昌日报社在财务管理上实行“四统一分”:办公统一集中,资金统一管理,资产统一管理,开支统一标准;经营业绩分别核算。也就是对报社所有部门实行财务统一管理,支出一支笔审批,不存在分级财务,除了房产公司外,无论是晨报、广告中心、印刷厂、网站、各经营实体,概莫能外。
  创新,是地市报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法宝。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地市报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在办报、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永远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作者为许昌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十几年前,人们提起DV还不知道是何物,可是今天,DV却走入了百姓生活中,并对影视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5年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搞了一次DV故事征集,一个月内收到了6000多部DV节目,在去年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征集的DV作品中竟然有200多部来自农村,投稿者年龄最大的一位78岁。数字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很多领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DV的技术特点    更高的分辨率。普通的模拟
期刊
如今,SNS已逐渐被中国网友提起和熟知,从SNS的网站认识志趣相投的好友,通过SNS的线上空间构建虚拟小屋,甚至在SNS线下结识恋人成就异地婚姻……但究竟什么是SNS?目前哪些网站可以叫SNS网站?SNS的价值在哪里?中国的SNS网站又怎样实现其价值?    “六度理论”塑造SNS    最近,微软公司研究人员通过电脑计算证实了六度分隔理论。通过准确计算,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需要6.6  人。也
期刊
加强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贯彻中央两个条例、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神圣使命及光荣职责,更是新闻媒体参与民主监督、增强权威性、提高频道质量、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创新舆论监督,笔者觉得要紧紧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围绕群众关心的事。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时刻以“三贴近”的原则要求自己,要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建议和要求,处处事
期刊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迄今我国举办的最高级别的世界性体育盛会,其内涵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于党报而言,做好北京奥运会的报道,既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在媒体激烈竞争形势下凸显党报特色、发挥党报舆论引导力、显示党报权威性的良好契机。《河南日报》在奥运报道的策划、实施全过程中,始终围绕“体现党报高度”这一指导思想,在唱响主旋律上下工夫,在唱准主旋律上花心思,在唱好主旋律上做文章,
期刊
春节前夕,我的一位在西藏那曲地区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回内地休假来看我,特地送给我一小袋糌粑。离开西藏20多年没有再吃过糌粑了,如今一闻到糌粑的香味,就引起了我对糌粑的回忆。  糌粑是藏族人民,尤其是藏北高原草原牧民日常最爱吃的主要食品之一。它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又称稞麦、元麦,属大麦类,但比大麦粒大、皮薄,有白色、紫色两种颜色)晒干炒熟,磨成细粉,这就是待食的糌粑了。糌粑与我国北方地区的炒面有点相似
期刊
“大众传媒是国家形象塑造的工具与载体。”①媒体传递的信息不仅影响着一国民众对于本国形象的感性认知,还能影响到国外媒体和公众对该国形象的整体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传媒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危急时刻,国家主流媒体的传播表现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  在有关“5·12”汶川大地震的媒体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代表,以前所未有的高效
期刊
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的开放、新技术的运用、新媒体的冲击、资讯时代的到来,中国电视业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电视媒体间的竞争,已经从纯粹的质量竞争,演化为品牌之间的竞争。电视传媒的品牌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品牌化经营战略成为电视媒体做大做强、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电视业正在探索的重大课题。  凤凰卫视在塑造媒体形象、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上的成功,
期刊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现象,在世界移民史上也堪称一大壮举。20世纪初,日俄战争爆发,山东大地黄河泛滥,百年大灾,民不聊生,官匪横行,200万山东父老在谋生无路的情况下,携妻拉儿,背井离乡,走上了悲壮的闯关东之路。他们将山东的孔孟文化及雄厚的人力资源开进了沉睡千年的黑土地,白山黑水间留下了他们百年奋斗的足迹,值得大书特书。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52集电视
期刊
任永蔚,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新闻采访首席记者,善以敏锐的触角、独特的视点、执着的精神挖掘独家报道。她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新闻部工作以来,多次参与重大新闻报道。西藏“3·14”事件发生后,永蔚赶赴拉萨,发回了独家采访和报道,被国内外主流媒体转发、转载。永蔚在拉萨的报道,又一次显现了她在重大新闻现场“敏锐、独特、执著”的报道风格。    “战地记者”——跑拉萨     “3·14”打砸抢
期刊
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在他的经典著作《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中给宣传下出这样的定义:“宣传是通过操纵表述以期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这些表述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图画或者音乐的形式进行。”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就是广告。广告是指广告主为了推销商品、劳务及观念,在付费的基础上,借助传媒向特定的传播对象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公关是某个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手段沟通与公众的双向联系,以提高组织自身形象,建立组织信誉。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