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两相和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郭沫若先生以诗意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适宜,钓鱼、瞭望、低飞时的韵味无穷,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意境:一是形美,美在大小适宜、色彩和谐;二是意美,美在文中有画、画中有诗;三是情美,美在以心格物、融通自然。
  教学这样的一篇美文,需要着力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品味语言文字,通过朗读、想象、感悟,借助画面、音乐、板书,给白纸黑字着色渲染,让静态语言鲜活跃动,从而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文本、画面、意境之中,达到“诗情画意两相和”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课题与画面,激发诗画情趣
  (师课件出示白鹭画面)
  师:今天这节课,林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请看大屏幕,认识它吗?白鹭。从白鹭的名字和这幅画面中,你对它能有多少了解呢?
  生:从画面中看,白鹭是一种很美的鸟儿,它的腿特别长。
  生:画面中的白鹭,全身羽毛雪白雪白的,它的嘴和腿显得特别长,显得特别
  高雅。
  生:课前预习时我查过
  资料,我知道白鹭又称“小白鹭”“白鹭鸶”。鸟纲,鹭科。体长约50厘米。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好群居,主食小鱼等水生动物。
  师:哦,查资料是很重
  要的!
  生:我发现“白鹭”的名字很有讲究。“白”是说它的全身羽毛雪白,“鹭”是说它是一种鸟儿,是鹭科的鸟儿。
  师:是呀,白鹭是如此的美丽,难怪我们一见它就生爱慕之心。其实呀,也不仅仅是我们喜欢它,早在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曾在诗中这样描写过它——
  生:(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这节课,林老师就将诗中的那一行白鹭,邀请到我们的课堂上来了。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郭沫若先生笔下这篇优美的散文——《白鹭》。
  (生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白鹭是一种很美的鸟儿,《白鹭》是一篇很美的课文。课题是以物名为题,题目带给读者美的遐想。导入新课中,我辅以一幅优美的白鹭画面,引导学生把白鹭的名字与画面结合起来,把课前搜集的文字资料与眼前可视的优美画面结合起来,以求达到整体感悟白鹭的诗情画意。美的名字悦耳,美的画面悦目,美的文本在召唤着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这篇美文的情趣。】
  二、颜色与身段,感受诗画外形
  师:大家已经充分地预习了课文,谁愿意先带我们到课文的第2~5自然段中,看看作者笔下白鹭的样子呢?
  (师指名读第2~5自然段)
  师:看到白鹭的样子了
  吗?请先用“ ”在文中画出白鹭的样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白鹭什么样的外形呢?
  (生自读、自画、自悟。)
  生:我画的是第5自然
  段:“那雪白的蓑毛……深一点儿则嫌黑。”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白鹭的样子。它全身的蓑毛是雪白色的,白得很纯洁,没有一点儿杂色。它的体型是流线型的,看上去很柔美舒服。它的喙,就是它的嘴,长长的、扁扁的、尖尖的,是铁色的。它的脚很修长,天生的一双模特长脚,颜色是青色的。
  生:读了第5自然段,我感觉这白鹭实在是太美了!它的体型、喙、脚,长短适宜,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它的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总之一句话,它美得恰到好处。
  生:读了第5自然段,我感觉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生:读了第5自然段,我感觉白鹭的外形特别美,特别精巧,像一幅画一样,看了令人赏心悦目。
  师:是呀,读了这一自然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完美无缺的画面。让我们把这幅白鹭外形的画面定格在自己的脑海中。
  (师指名读,生齐读,看着画面背诵。)
  师:读了课文的第2~5
  自然段,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白鹭的样子。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浑然一体,那么中间为什么要插进第3、第4自然段?这两段是不是多余的呢?
  生:第3、第4自然段并不是多余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衬托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
  生:作者采用对比方法来写,是想衬托出白鹭的美常见,说明它的美因为常见,而常常被人忘却。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对白鹭美的关注。
  师:是呀,有多少人见过白鹭呀,可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了它的美。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文字走近白鹭的身边,好好地欣赏欣赏它如诗如画的美吧!
  (分组朗读: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一、二小组读第3、4自然段,三、四小组读第5自然段。)
  (师板书:颜色身段两相宜)
  【教学意图:课文的第5自然段是描写白鹭外形最精彩的一段,作者细腻地描写了白鹭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的体型、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色彩和谐、体态匀称,使人赏心悦目。但作者意犹未尽,进而采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描写邻家女之美的笔法,以“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的比较夸张,写足了白鹭长短适度,深浅合宜,实在精巧至极!
  上述教学片段之中,我浓墨重彩地引导学生解读的是课文第5自然段。
  第一步,自读,自画,自悟。读描写外形的段落,画描写外形的文字,悟文字背后的画面。这一教学环节,给予学生充分自主解读的时间,学生们很快捕捉就到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沉浸到这段文字之中,展开自读自悟。此刻白鹭的外形之美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视像之中,既有相似处,又有不同点,这为接下来的感悟交流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交流,倾听,重建。引导学生读自己所画的语句,说自己的感悟;听他人的感悟,重组自己的阅读体验,重建自己的内在视像。学生彼此间在感悟交流中,就把白鹭的外形之美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个性化,加上课件中画面的直观验证,一幅颜色、身段精巧完美的白鹭画面,渐渐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这为接下来的熟读成诵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朗读,内化,积累。美的文字,美的画面,需要反复朗读品味,需要深入内化积累。指名读、齐读,以声传情,熟读成诵;借助画面试背,把文字印刻在画面中,把画面印刻在脑海中,内化积累下来的诗意文字变得形象可视。】
  三、钓鱼、瞭望与低飞,品味诗画姿态
  师:白鹭颜色身段两相
  宜,它的外形是如此完美精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欣赏它的另一种优雅的姿态吧。自由朗读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看看自己的脑海中能出现几幅画面。
  (生自读、想象。)
  生:在这三个自然段中,
  我看到了三幅画面,白鹭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沉浸在这三幅画面之中,好好地欣赏欣赏白鹭钓鱼、瞭望、低飞的画面。先齐读第6自然段,走进白鹭钓鱼图中。
  (师出示文字和画面,生齐读。)
  师: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钓鱼图?
  生:我看到在一块清水田里,有一只白鹭站在水田中,自在悠闲地钓着鱼。
  生:我看到在清水田里,
  有两只白鹭在钓鱼,一只嘴里叼着一条鱼,一只正在静静地观察水面,似乎在悠闲地等着鱼儿往自己身边游来。
  师:有谁看到的是一幅动态的钓鱼画面呢?
  生:我看到在清水田里,
  悠闲的白鹭伫立着,正在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呢。它发现鱼儿,伸长脖子,用长喙迅速啄住小鱼,然后美美地、慢条斯理地享受了一餐。
  生:我看到有一只白鹭正站在清水田的水草旁边,它正在专心致志地等着一条小鱼儿游到自己的嘴边。水面上漾起了波纹,白鹭知道小鱼儿来了,它用自己尖尖的长喙只轻轻一啄,就把小鱼儿叼了起来。不过,它并没有狼吞虎咽,而是伸长了脖子,优雅地环顾着四周围。
  师:读文章,就要这样让文字化静为动。如果我们将这幅钓鱼的动态画面再慢慢地定格下来,你就会看到“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这句话中的“玻璃”是什么?“框”是什么?你觉得这幅图画怎么样?
  (师课件出示“玻璃”“框”“图画”三个词语)
  生:这里的“玻璃”是指田里的清水,水清得像玻璃一样透明。
  生:这里的“框”是指这块清水田边的田埂。
  生:我觉得这幅图画实在太美了,水很清,草很绿,白鹭钓鱼姿态很优雅。
  生:我觉得这幅图画中的色彩很和谐,蓝天碧水,绿草白鹭,欣赏这样的画面觉得很舒服。
  生:我觉得这幅图画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非常自然,非常优美。
  师:这么优美的画面,当
  然值得我们细细回味了。
  (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再一同走进课文第7自然段,来欣赏白鹭瞭望时的姿态。
  (师大屏幕出示文字和画面,指名读。)
  师: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瞭望图?
  生:我看到在晴天的早
  晨,一只白鹭孤独地站立在
  小树的绝顶上,晃来晃去,看起来不大安稳,但它却很悠然地立着,这是它的一种特别
  爱好。
  生:我看到在大清早,一
  只白鹭飞出鸟巢,落在小树的绝顶上,树顶的枝条似乎承受不住它的重量了,摇晃起来,看上去它似乎就要掉下来了,可是它却能悠然地随着树枝摇晃,好像在练太极。
  生: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白鹭,静静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一阵微风吹过,树枝轻轻地摇晃起来,看上去不大安稳,可它却悠然地立着,似乎在枝头上自在悠闲地荡起了秋千。
  师:请猜一猜:悠然立在枝头的白鹭,在做什么呢?
  生:它是在瞭望远方,大
  概是在欣赏早晨的美景吧。
  生:也许它想站在小树的绝顶上瞭望远方,等待早晨出去觅食将要归来的同伴呢。
  生:也许它是在瞭望远
  方,正在思考自己今天将要旅行的地方。
  生:也许它站立在枝头根本就不是在瞭望什么,这仅仅只是它的一种嗜好而已,课文中就是这么说的——“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
  生:也许这只白鹭立在小树的绝顶上,正在呼吸清晨新鲜的空气,正在为自己梳妆打扮,它也在像我们人类一样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呢。
  师:你觉得白鹭这幅瞭望图怎样?
  生:这幅瞭望图很美,画
  面中的白鹭自在悠然。
  生:这幅瞭望图很美,画
  面中的白鹭显得是那样高雅脱俗。
  生:这幅瞭望图很美,它
  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想。
  师:是呀,不管这只白鹭是不是在瞭望,我们一样真切地感受到它的自在悠然。这幅自在悠然的画面,当然值得我们再好好地回味一番。
  (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生齐读。)
  师:再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的第8自然段中,来欣赏白鹭低飞的姿态。
  (师课件出示文字和画面,指名读。)
  师:你看到了一幅怎样
  的低飞图?
  生:黄昏的空中,一群白鹭在乡村小树的枝头低低地飞行。
  生:夕阳西下,一群白鹭在乡村的清水田上空轻轻地盘旋,姿态优美极了。
  生:黄昏的乡村,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白鹭的身上,一群“白鹭”变成了“金鹭”,它们低低地在湖面上飞过,我想起了两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是“落霞与白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多么美的意境,多么美的画面!要知道这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在乡村生活中也是难得一见的,今天我们有幸在文中读到了。让我们把这诗一样的画面印刻在脑海中。
  (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课文第6~第8自然段中,欣赏了白鹭钓鱼、瞭望、低飞的三幅画面,感受到了白鹭优美高雅的姿态。让我们伴着一段优美的音乐,再次走进三幅画面之中,去亲近白鹭。
  (师指名配乐朗读课文第6~8自然段,生闭上眼睛想象美的画面。)
  (师板书:钓鱼瞭望悠然立 偶尔低飞乡村里)
  【教学意图:课文的第6~8三个自然段,以优美凝练的文字,逼真传神地渲染出三幅充满韵味的画面——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在教学这三个自然段时,需要凸现文字和画面的有机结合:从文字入手,凭借想象,再现画面;借助画面,回归文字之中,欣赏品味文字与画面的美。这样引导学生在美的文字中走个来回,文字裹挟着画面印刻在学生的脑
  海中,文字因画面的填充而变得异常丰满,细读因文字与画面的结合而变得格外
  饱满。
  上述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细读好文字与画面的。
  第一步,将文字转化成静态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让抽象的书面文字,变成形象的可视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钓鱼图?”“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瞭望图?”“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低飞图?”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站着钓鱼”“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不大安稳”“悠然”“低低地飞”等词句,一幅幅白鹭的画面渐渐地浮现于文字的背后,文字被读活了。
  第二步,将文字转化成动态的画面。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空白处进行想象填补,让静态的画面鲜活起来。“有谁看到的是一幅动态的钓鱼画面呢?”“请猜一猜:悠然立在枝头的白鹭,在做什么呢?”白鹭怎样钓鱼、白鹭在瞭望些什么,这些文本中的空白点,正是可以引起读者遐想的空间。学生们在各自的文本想象视界里,会鲜明地注入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一幅幅白鹭动态的钓鱼、瞭望、低飞的画面清晰地浮现于文字的背后,画面被读活了。
  第三步,欣赏画面,品读文字。从文字到画面解读,阅读进程在线性地展开,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在读者眼前勾勒出的可能就是一幅画、一卷画。从画面到文字品读,阅读质量在点、线、面上得以综合提升,画与文相映。文本的内容、情感空白,被视觉、听觉填补,学生品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同时包含着画面与情感。】
  四、如诗与如歌,欣赏诗画韵味
  师:白鹭的颜色、身段是这样的完美,钓鱼、瞭望、低飞的姿态是这样的优美,可有人偏偏感到它的美中不足——
  (师大屏幕出示第9自然段)
  生:白鹭不会唱歌。
  师: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但是白鹭本身不就
  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师:为什么说白鹭本身
  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呢?
  生:因为白鹭的颜色、身段是那样的适宜,它在钓鱼、瞭望、低飞时的姿态是那样的优美。欣赏它的美,就像欣赏优美的歌曲一样。
  生:白鹭的颜色、身段是那么的适宜,它钓鱼、瞭望、飞行时是那么的高雅脱俗、充满韵味,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就像优美的歌曲带给我们的享受一样。
  生:我们欣赏白鹭那优
  美高雅的身姿,就像在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所以说它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师: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在作者眼里,白鹭不仅仅是一首优美的歌,它还是——
  (师大屏幕出示第1、第10自然段,生齐读。)
  师: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生:说白鹭是一首精巧
  的诗,是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
  师:请你再给我们读读
  白鹭的颜色、身段,看看它是不是像诗一样精巧呢?
  (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生:说白鹭是一首韵味
  无穷的诗,是因为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不仅像诗一样精巧,还充满着美的神韵,让人看不够,看不厌。
  生:因为白鹭本身优美
  得像一首歌,给人美的享受,充满着韵味。
  生:因为白鹭在钓鱼、瞭望、低飞时,姿态是那么优美,像诗一样高雅脱俗、充满韵味、让人遐想,带给人韵味无穷的享受。
  师:请你再给我们读读
  白鹭钓鱼、瞭望、低飞时的姿态,看看它是不是像诗一样韵味无穷。
  (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师板书:如诗如歌美至极)
  师:读着《白鹭》这篇优美的散文,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白鹭颜色身段两相宜,外形精巧如诗;白鹭钓鱼、瞭望、低飞充满韵味,姿态优美如诗。如诗的白鹭,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最后,请齐读板书中的小诗,感受白鹭带给我们的诗情画意。
  白鹭
  颜色身段两相宜,
  钓鱼瞭望悠然立。
  偶尔低飞乡村里,
  如诗如歌美至极。
  【教学意图: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外形精巧如诗,姿态优美如诗,如诗如歌完美至极。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白鹭的世界,感悟白鹭本身是一首歌,是一首精巧、韵味无穷的诗呢?白鹭、歌、诗,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成为本课教学的一大难点。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着力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解读好白鹭“如歌如诗”。
  1.回归文本,再读再悟。作者说白鹭本身是一首歌、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样的比喻虽然显得很抽象,但只要把它放入文本之中,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文字之中读一读、悟一悟,即可解读出白鹭如歌般的美妙、如诗般的精巧且充满韵味。这是回归文本,再读再悟的第一个层次。当学生理解到“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时,当学生理解到“白鹭在钓鱼、瞭望、低飞时,姿态是那么优美,像诗一样高雅脱俗、充满韵味、让人遐想,带给人韵味无穷的享受”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再一次品读课文的第5~8自然段。虽然这些段落学生已经熟读成诵,但在此又一次品读,其内涵又升华一层。这是回归文本、再读再悟的第二个层次。
  2.利用板书,传达诗意。在本课教学的板书设计中,我根据文本中所传达出的浓浓诗意,精心设计了一幅七言绝句的板书——“颜色身段两相宜,钓鱼瞭望悠然立。偶尔低飞乡村里,如诗如歌美至极。”这幅板书浓缩了全文的内容,并且随着教学流程自然地出示。在教学的尾声处,这幅板书成为总结全文、传达诗意的最佳
  凭借。
  《白鹭》一文,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中有画巧融合;《白鹭》课堂,既品味语言,也欣赏画面,诗情画意两相和!】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月光曲》是一篇经典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如何体现主题整合教学,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呢?我重整教材,大胆取舍,让学生品语言琴声荡漾,展想象情溢心田,在提取信息、联想与想象中,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进而获得语
近日,慶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山东省济南市北坦小学建校80周年系列活动之“校长论坛”在美丽的北坦校园成功举行。
在2013年11月的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来自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的马娜老师一举夺魁,获得特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是集体备课的有效成果。  此类比赛,赛课前24小时抽取课题,然后进行备课,出设计方案,做课件。此次马老师抽取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课。如何才能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了备课团队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第一关:寻“根”  首先进行集体备课的讨论,先由执
前不久我在新华书店闲逛,发现了一本值得阅读的书——《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的作者帕克· 帕尔默写的故事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书中讲述了数十位美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鲜活的教学实例向我们展现了超越职业恐惧和重拾教师心灵勇气的精神,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 。  一、教学勇气的推崇  帕克·帕
去年9月,笔者到青海支教。从西宁到海西,一路上有许多高原牧场。一位牧人告诉笔者,放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牧”,一种是“圈”。两者的最大区别:“牧”是带着牛羊走向水草——吃什么,喝什么,牛羊说了算;“圈”是带着水草走向牛羊——吃什么,喝什么,主人说了算。  由放牧我想到了语文教学。许多时候,我们是不是经常将一篇课文刻意加工成“添加剂”超标的“饲料”,“草一把”“水一口”地精心喂给孩子们“吃”?我们是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北京市房山区长育中心校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各科教师聚焦课堂,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当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全国各地时,我省各校立足当下,依托地域文化,开展了各种主题的课程改革。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以“亲近乡土”为主题实施课改,立足三个课程群(浓浓乡土、快乐体艺、传统文化),相继在“蚕桑”“荷韵”“马灯”和“龙舟”等领域做了大量的传承和研究工作,使孩子们感受到了身边的自然、人文、历史,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乡土情怀。  在此基础上,各校不断总结课改经验,秉承“适当拓展,充分整合”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理解“百亿光年、原子核”等概念。  2.重点品味第3、4自然段,在品味语言、关注语言形式中,深入理解“呼风唤雨”的词义,感受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而迅速的变化。  3.感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知道举例要有典型性,学会辨别、运用“发明”“发现”。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学习说明方法,感受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而迅速的变化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阐述了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提出了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为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程内容的性质为基础,找准课程内容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合理设计符合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在且行且思中逐步渗透,逐步达成。本文结合本学期所讲的“农业的区位因素”一课,谈谈应如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样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呢?其实,阅读的过程涉及一系列认知过程,既依赖生活经验,也应用语法、修辞、逻辑、语篇等方面的语文经验。所以教师在解读一篇文章时,不应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更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出发,给他们所需要的,凭借课文中的关键点来增长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发展。  一、起点: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大作家的小老师》讲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