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教学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作者就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生活情境 游戏情境 多媒体情境 实验情境 故事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注意体现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学习者生活世界的联系。借助各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生活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因此必须利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来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更重要的是,由于数学学习是学生对自己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剪纸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间工艺,同学们会剪吗?”我先出示了剪纸的示范动画,然后拿出了一张“双喜”剪纸。学生观看动画和“双喜”剪纸,初步感受翻折、对称美。接着让学生观看一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提问:“我们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都是对称的。”最后让学生观看蝴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将蝴蝶抽象成几何图形,通过翻折,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得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游戏情境
初中生的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情境:“现在我有一张电影票,小明小红两人都想去,为了使双方公平,你有解决的办法吗?(1)如果想让小红去,怎么办?(2)如果想让小明去,怎么办?”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还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三、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创设的和谐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从形、声、色等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还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把学习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入理解抽象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距的距离为①4.5cm;②6.5cm;③8cm,那么直线和圆分别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改造为一道开放式题目:“据气象部门预报,一个台风的影响范围是一个直径为60千米的圆,它在某城市正南50千米处,并以北偏东30°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利用有关工具将精心设计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音频链接起来,形成网状的结构。演示前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对运动过程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演示。经过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四、实验情境
长期以来,内容多、负担重、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用所学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酸甜苦辣,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信心倍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在讲授“证明”时,我拿出一条长长的纸带,把一头反面与另一头的正面粘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圆圈,问学生:把这个纸圈沿着纸带中心线剪开,会得到什么结果?学生会说变成两个纸圈。我拿起剪刀沿中心线剪开,学生个个睁大眼睛:并没有得到两个纸圈,而是比原来长度增加一倍的大纸圈。这说明在数学上单凭想当然是行不通的,从而引出推理和下结论须步步有据。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能够促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五、故事情境
利用故事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逐步认识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悬念,能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而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学生会很自然地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作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创设故事式的问题情境,激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前,我讲了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尔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总之,情境教学赋予数学新课程教学新的生命力,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要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把教与学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扬庆余主编.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生活情境 游戏情境 多媒体情境 实验情境 故事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注意体现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学习者生活世界的联系。借助各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生活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因此必须利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来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更重要的是,由于数学学习是学生对自己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剪纸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间工艺,同学们会剪吗?”我先出示了剪纸的示范动画,然后拿出了一张“双喜”剪纸。学生观看动画和“双喜”剪纸,初步感受翻折、对称美。接着让学生观看一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提问:“我们看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都是对称的。”最后让学生观看蝴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将蝴蝶抽象成几何图形,通过翻折,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得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游戏情境
初中生的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情境:“现在我有一张电影票,小明小红两人都想去,为了使双方公平,你有解决的办法吗?(1)如果想让小红去,怎么办?(2)如果想让小明去,怎么办?”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还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三、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创设的和谐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从形、声、色等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还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把学习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入理解抽象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距的距离为①4.5cm;②6.5cm;③8cm,那么直线和圆分别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改造为一道开放式题目:“据气象部门预报,一个台风的影响范围是一个直径为60千米的圆,它在某城市正南50千米处,并以北偏东30°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利用有关工具将精心设计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音频链接起来,形成网状的结构。演示前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对运动过程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演示。经过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四、实验情境
长期以来,内容多、负担重、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用所学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酸甜苦辣,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信心倍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在讲授“证明”时,我拿出一条长长的纸带,把一头反面与另一头的正面粘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圆圈,问学生:把这个纸圈沿着纸带中心线剪开,会得到什么结果?学生会说变成两个纸圈。我拿起剪刀沿中心线剪开,学生个个睁大眼睛:并没有得到两个纸圈,而是比原来长度增加一倍的大纸圈。这说明在数学上单凭想当然是行不通的,从而引出推理和下结论须步步有据。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能够促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五、故事情境
利用故事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逐步认识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悬念,能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而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学生会很自然地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作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创设故事式的问题情境,激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前,我讲了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尔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总之,情境教学赋予数学新课程教学新的生命力,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要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把教与学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扬庆余主编.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