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段话对于我而言很有感触,因为一直以来对于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 “模式”的探索,是教师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形式教学过程,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自己。但是,实际生活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果往往是差强人意,教师在讲台是口沫横飞,学生却各干各事。现在反思看,主要是课堂教学未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就在于:
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旧的教育体制下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一种应试教育,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为了考试而背书。对于政治这门课就只剩下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这种模式对于高分的取得成效很明显。但长期以来这种应试教育磨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成了当代的“孔乙己”。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解决兴趣问题,就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注重传承的教育转向注重创新的教育,由注重文本的教育转向注重生活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并非只是培养学生的某些能力,而是要培养一种生活的品质。
其次,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习做有责任的公民,并学会过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然而受社会竞争和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家长只看重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有关孩子的其他情况一概不问,让中国教育进入一种畸形的发展阶段。“闭门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在当下比较普遍。也正因为如此,由于缺少对生活的学习和经验,一些学生甚至是一些名校出来的学生虽然饱读诗书,但是个人自理能力却非常差,再遇到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就更是素手无策。
再次,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解决教师专业素养落后与学生欣赏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的需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很多教师在平时都疏于读书和学习,时间一久,思想落后,仅限于对教材照本宣科,也只是比學生更熟悉一些而已。一旦遇到那些善于思考的学生追问时,就会陷入不知如何解释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在今天高科技如此发达,学生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先进的信息渠道,往往在第一时间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并在班级群体中热议。如果老师还是采用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手段,那么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于是就容易让学生造成上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不适用的错觉。
明确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生活化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加生活化呢?
1、生活教育——价值取向,智慧践行
本人认为思想品德课堂是否能生活化首先一方面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责任,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立足生活、认识生活。面对社会与政策领域的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业负责之期待的加剧,面对应试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期待,最让教师们感到困惑的便是如何在个人理解的“好教师”和诸多期待之间求得一种平衡。而新课程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就是教师。这要求政治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人文性价值观念,构建“以生为本”的人文性政治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勇气和智慧去践行。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多媒体,留意观看时政要闻,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这也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使命。
2、体验生活——创设情境,学习体会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尽量寻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近,联系比较密切的场景、事例,把学生平时的生活经历与政治学科的知识联系,以此来诱发学生感受其情。例如,我在教学“两代人的对话” 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精选电影《母亲的古董》中母亲含辛茹苦疼爱孩子的镜头,配上陈红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听,尽管我不说话,但学生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出父母对他们的关爱的情景,想到平日里对父母的不敬、不满甚至忤逆都随之烟消云散。紧接着我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怎样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就这样我利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与枯燥的政治知识结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怎么去跟父母沟通,孝敬父母,让政治理论在生活中可以用到实处。
3、合作感悟——参与生,概括提升
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校外合作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参与生活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这种知识在运用中加以巩固并实际上转化为一种能力。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必须为学生而教,努力把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启迪思维,,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旧的教育体制下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一种应试教育,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为了考试而背书。对于政治这门课就只剩下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这种模式对于高分的取得成效很明显。但长期以来这种应试教育磨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成了当代的“孔乙己”。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解决兴趣问题,就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注重传承的教育转向注重创新的教育,由注重文本的教育转向注重生活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并非只是培养学生的某些能力,而是要培养一种生活的品质。
其次,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习做有责任的公民,并学会过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然而受社会竞争和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家长只看重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有关孩子的其他情况一概不问,让中国教育进入一种畸形的发展阶段。“闭门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在当下比较普遍。也正因为如此,由于缺少对生活的学习和经验,一些学生甚至是一些名校出来的学生虽然饱读诗书,但是个人自理能力却非常差,再遇到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就更是素手无策。
再次,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解决教师专业素养落后与学生欣赏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的需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很多教师在平时都疏于读书和学习,时间一久,思想落后,仅限于对教材照本宣科,也只是比學生更熟悉一些而已。一旦遇到那些善于思考的学生追问时,就会陷入不知如何解释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在今天高科技如此发达,学生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先进的信息渠道,往往在第一时间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并在班级群体中热议。如果老师还是采用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手段,那么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于是就容易让学生造成上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不适用的错觉。
明确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生活化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加生活化呢?
1、生活教育——价值取向,智慧践行
本人认为思想品德课堂是否能生活化首先一方面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责任,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立足生活、认识生活。面对社会与政策领域的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业负责之期待的加剧,面对应试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期待,最让教师们感到困惑的便是如何在个人理解的“好教师”和诸多期待之间求得一种平衡。而新课程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就是教师。这要求政治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人文性价值观念,构建“以生为本”的人文性政治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勇气和智慧去践行。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多媒体,留意观看时政要闻,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这也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使命。
2、体验生活——创设情境,学习体会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尽量寻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近,联系比较密切的场景、事例,把学生平时的生活经历与政治学科的知识联系,以此来诱发学生感受其情。例如,我在教学“两代人的对话” 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精选电影《母亲的古董》中母亲含辛茹苦疼爱孩子的镜头,配上陈红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听,尽管我不说话,但学生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出父母对他们的关爱的情景,想到平日里对父母的不敬、不满甚至忤逆都随之烟消云散。紧接着我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怎样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就这样我利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与枯燥的政治知识结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怎么去跟父母沟通,孝敬父母,让政治理论在生活中可以用到实处。
3、合作感悟——参与生,概括提升
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校外合作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参与生活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这种知识在运用中加以巩固并实际上转化为一种能力。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必须为学生而教,努力把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启迪思维,,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