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美术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情感和审美观不成熟,需要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进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更好的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成为一个具有真善美、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因此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情感的培养可以应用情感教育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对新型教学方法内容作以概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几方面的情感教育教学策略,为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169-01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多采用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法,导致师生之间交流较少,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不符合新课改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对现代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积极的学习和了解,选取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情感教育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1]。
一、情感概念与作用分析
情感是人对于外界事物感知后的一种态度,可以反应人对于客观事物的生理评价结果。美术课程与语文、数学、自然类课程不同,具有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双方面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从学生情感出发,通过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对美术有丰富多样的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独立、丰富的人格。因此在教学中依托情感进行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需要小学美术教师重视情感教育。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注重学生情感意识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常识、大家对作品简单赏析的教学,但是教师使用照本宣科式的常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通过画作赏析在课堂中渗透情感意识,以此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念。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画作进行教学,使小学生在作品欣赏中,实现与绘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进而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
(二)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在目前很多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需要应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美术情感教育。美术课堂的艺术性非常强,教师仅传授给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单纯的知识讲解,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较低,情感无法有效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充分表达自身情感[2]。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季节变化,设置风景画教学环节。上课前教师结合春天来临时校园内树木、花草生长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风景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这些植物的生长形态、颜色等情况,对于这些常见植物学生的想象力非常活跃,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以此形成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这种氛围中将心中对春天景物的所思所感完整的表达出来,在这过程中享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三)在手工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渗透
手工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可以将学生心中的情感借助于物体表达出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捏泥人、布艺贴画等教学活动,活动材料由教师提供,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进行泥人捏制、贴画剪裁和布局处理,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要持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于学生做不好的地方可以进行指导,使学生增强美术作品制作的信心。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上将学生制作的所有作品展示出来,进行学生之间的评价,优秀作品由创作者上台向大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以此在手工制作中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情感教育渗透的美术课堂气氛更加活跃[3]。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教师对情感教育法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进而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应用在课堂中,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身的思想情感,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中陶冶情操,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苏文婷.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
[2]崔嫱.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
[3]冯莉.情感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驱动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169-01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多采用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法,导致师生之间交流较少,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不符合新课改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对现代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积极的学习和了解,选取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情感教育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1]。
一、情感概念与作用分析
情感是人对于外界事物感知后的一种态度,可以反应人对于客观事物的生理评价结果。美术课程与语文、数学、自然类课程不同,具有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双方面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从学生情感出发,通过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对美术有丰富多样的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独立、丰富的人格。因此在教学中依托情感进行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需要小学美术教师重视情感教育。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注重学生情感意识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常识、大家对作品简单赏析的教学,但是教师使用照本宣科式的常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通过画作赏析在课堂中渗透情感意识,以此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念。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画作进行教学,使小学生在作品欣赏中,实现与绘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进而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
(二)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在目前很多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需要应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美术情感教育。美术课堂的艺术性非常强,教师仅传授给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单纯的知识讲解,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较低,情感无法有效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充分表达自身情感[2]。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季节变化,设置风景画教学环节。上课前教师结合春天来临时校园内树木、花草生长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风景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这些植物的生长形态、颜色等情况,对于这些常见植物学生的想象力非常活跃,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以此形成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这种氛围中将心中对春天景物的所思所感完整的表达出来,在这过程中享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三)在手工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渗透
手工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可以将学生心中的情感借助于物体表达出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捏泥人、布艺贴画等教学活动,活动材料由教师提供,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进行泥人捏制、贴画剪裁和布局处理,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要持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于学生做不好的地方可以进行指导,使学生增强美术作品制作的信心。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上将学生制作的所有作品展示出来,进行学生之间的评价,优秀作品由创作者上台向大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以此在手工制作中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情感教育渗透的美术课堂气氛更加活跃[3]。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教师对情感教育法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进而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应用在课堂中,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身的思想情感,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中陶冶情操,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苏文婷.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
[2]崔嫱.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
[3]冯莉.情感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驱动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