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是否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标准,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为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体育 有效性 教学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学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而素质教育无疑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的效率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课堂。因而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体育教学“划龙舟”,将体育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体育的真谛。在本地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都有划龙舟的习俗,纪念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教学中利用小海绵垫,人手一块,排列四路纵队,两脚左右分开坐在垫上,像条长龙,由最后一位同学将小海绵垫举起从头上方向前传递到最前方,最前方的同学接到垫立即放置地上并坐在上面,队伍依此前进一块垫坐下,后方同学将轮空的垫依法进行,直到最后一块经过终点线为胜队。这样使枯燥的体育问题变为活生生的体育现实,使抽象的动作知识变得具体有趣,从而拓展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内容的亲切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育教学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的差异而作相应的调整。选择什么样的教法,要切合教学实际,使教学过程达到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场地器材、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例如:在实心球的学习中,学生解决不好出手角度的问题时,让学生出手时要抬头,但很多学生不能解决好,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标志物,如楼顶、旗杆等,来固定他们的动作反射,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性别、个性年龄和心理特征,针对他们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他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同时还应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开发其潜能。
三、课外活动是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在巩固、补充延伸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挥个人特长方面,比起体育课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组织形式,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学校应认真安排好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的密切配合,合作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能、技能与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我锻炼空间,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本能需要和社会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体能锻炼形式。另外,课外体育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觉参与,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从事体能锻炼,促使学生养成参与体育知识的习惯,逐步达到有个人特别爱好并熟练掌握1—2项体育运动项目的目的,以便终身乐于锻炼。
四、运用符合对象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主体,教学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课程规定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仍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形式。针对《体育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体系,仅靠“接受式学习”是无法达到这些目标的。而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评价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就能有效弥补“接受式学习”所缺失的教育功能。所以,以上诸多的学习方法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自觉、愉快地学习。学生也身临其境体验了一次全新的教学,并开始有所适应,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五、运动负荷适当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每堂体育课都要求学生的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它既是体育课程目标所提出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特点。体育课必须要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就无法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体育学科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在安排运动负荷时既要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要体现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课的类型、季节气候,还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体育教学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的。因此,安排运动负荷以不伤害学生身体为第一原则。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在其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运动负荷安排;为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避免负荷过小平淡、消沉,负荷过大疲惫不堪难以体验乐趣;为有利于学生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必须合理安排与调控教学中的运动负荷,在结束阶段重视整理活动。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体育课堂中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干强. 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9).
[2]邹泽明. 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教育研究学刊, 2008(3).
【关键词】体育 有效性 教学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学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而素质教育无疑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的效率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课堂。因而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体育教学“划龙舟”,将体育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体育的真谛。在本地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都有划龙舟的习俗,纪念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教学中利用小海绵垫,人手一块,排列四路纵队,两脚左右分开坐在垫上,像条长龙,由最后一位同学将小海绵垫举起从头上方向前传递到最前方,最前方的同学接到垫立即放置地上并坐在上面,队伍依此前进一块垫坐下,后方同学将轮空的垫依法进行,直到最后一块经过终点线为胜队。这样使枯燥的体育问题变为活生生的体育现实,使抽象的动作知识变得具体有趣,从而拓展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内容的亲切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育教学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的差异而作相应的调整。选择什么样的教法,要切合教学实际,使教学过程达到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场地器材、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例如:在实心球的学习中,学生解决不好出手角度的问题时,让学生出手时要抬头,但很多学生不能解决好,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标志物,如楼顶、旗杆等,来固定他们的动作反射,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性别、个性年龄和心理特征,针对他们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他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同时还应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开发其潜能。
三、课外活动是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在巩固、补充延伸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挥个人特长方面,比起体育课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组织形式,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学校应认真安排好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的密切配合,合作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能、技能与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我锻炼空间,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本能需要和社会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体能锻炼形式。另外,课外体育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觉参与,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从事体能锻炼,促使学生养成参与体育知识的习惯,逐步达到有个人特别爱好并熟练掌握1—2项体育运动项目的目的,以便终身乐于锻炼。
四、运用符合对象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主体,教学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课程规定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仍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形式。针对《体育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体系,仅靠“接受式学习”是无法达到这些目标的。而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评价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就能有效弥补“接受式学习”所缺失的教育功能。所以,以上诸多的学习方法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自觉、愉快地学习。学生也身临其境体验了一次全新的教学,并开始有所适应,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五、运动负荷适当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每堂体育课都要求学生的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它既是体育课程目标所提出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特点。体育课必须要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就无法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体育学科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在安排运动负荷时既要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要体现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课的类型、季节气候,还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体育教学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的。因此,安排运动负荷以不伤害学生身体为第一原则。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在其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运动负荷安排;为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避免负荷过小平淡、消沉,负荷过大疲惫不堪难以体验乐趣;为有利于学生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必须合理安排与调控教学中的运动负荷,在结束阶段重视整理活动。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体育课堂中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干强. 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9).
[2]邹泽明. 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教育研究学刊, 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