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指的是帮助孩子不依赖他人,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认知或者活动,幼儿期的孩童正处于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关键期,加强这一年龄段的独立性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从目前社会上孩子过度依恋父母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对孩子独立性发展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有目的地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为幼儿的早期独立性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幼儿;独立意识;幼儿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6-0043-04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入手。而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长辈们恨不得样样事情都替他(她)做了,不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孩子到了幼儿园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自己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比较差。幼儿园应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一、放手让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发展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要先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我们现在进行的主题践行课程中的操作环节就是对幼儿进行独立性培养的一个很好的环节。孩子们非常喜欢操作活动,因为这时候他们可以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充分的释放,但是每次操作活动之后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如:有不少幼儿丢三落四:水彩笔盖儿没盖好或水彩笔散落在桌子上、胶棒盖儿没盖好、剪刀没放回百宝箱、双面胶散开没有缠好、有的百宝箱的盖子没盖严、制作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废料如剪下来的纸盒、纸盒的碎片、瓶盖、满桌满地都是……教室里一片狼藉,待下一次的制作活动开始时总会有人说:“我这个水彩笔没色了”、“我没剪刀了”、“我的胶棒坏了,不粘了”、“我没双面胶了”,更有甚者有的一提溜百宝箱由于百宝箱没有盖好盖子,里面的东西散落一地……我觉得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组织全班幼儿进行一次集体讨论:“怎样才能把所用的工具、材料收拾好呢”,这个“收拾好”既包括“完璧归赵”即将各种操作工具完好地放回百宝箱的同时又收拾好桌面、地面卫生。孩子们一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归结为以下几点:那就是“要检查、要清理”。那怎样来检查呢?经过讨论幼儿总结出:在制作活动中要做到用什么拿什么,从哪拿的还要放回原处,教师说收的时候就不着急了;收拾水彩笔时还要看一下水彩笔是否盖好盖儿,检查盒内的水彩笔是否齐全了;百宝箱里的各种工具是否收齐了?胶棒、剪刀的“帽子”是否盖好?各种工具是否放整齐了还是横七竖八随意放,百宝箱工具都放齐了以后再盖好百宝箱的盖子放回到指定位置;要清理就是要清理制作剩下来的废料,从一开始制作的时候就要留心,将不用的放到废纸篮中,交完作品、放好百宝箱之后还要清理散落在桌上和地上的废料,将他们收集到废纸篮中,这时候,在幼儿之间还应提倡互相合作不能有“自扫门前雪”的自私倾向,本组成员齐动手清理完毕之后,再去小便洗手等等。由于我班是小班,孩子不满三岁,孩子们每次制作完了以后我都会提醒幼儿:“接下来小朋友要做什么?”小朋友说:“把作品放在桌子上,收拾自己的百宝箱,“胶棒‘帽子’”盖好了没有、水彩笔齐全了没有、胶棒、剪刀,双面胶都有吗?百宝箱的盖子盖好了吗?百宝箱放回去了吗?”由于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一开始孩子们整理起来就会出现有的快,有的慢的现象,但我要求孩子们不要着急,只要按照顺序进行整理即可,老师不催促,收拾快的幼儿除了收拾桌上、地上的废物,也可以帮助收拾慢的小朋友在人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其整理收拾,这样既肯定幼儿动手快,也培养了幼儿乐于助人的好品质。经过近三个多月的培养和练习,除个别幼儿仍需要帮助收拾之外,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制作工具收好并将百宝箱盖好放到指定位置,桌上、地上也能进行清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当个别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只是随时提醒幼儿“你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怎样做才会更好呢?”“你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解决呢?”等等,让幼儿意识到我能行,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多动动脑筋肯定会有办法的。这也是从小对幼儿进行责任感的培养,做事情要有秩序感,做事情要独立完成,从小对幼儿进行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那么孩子以后无论在生活或学习上就不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家长也就不会为他天天丢三落四而大伤脑筋了。
二、家园配合,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孩子上幼儿园后就生活在两种环境中,幼儿园和家庭,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只是在幼儿园靠教师的教育就行的,因为他们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如果家长不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而总是事事亲力亲为、包办代替,这也会给教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带来一定难度。因此父母也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尽可能地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让幼儿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洗脸、刷牙、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然都是些很小的事情,但实际上却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21世纪要求我们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不光具有渊博的知识,更应该具有一定的劳动实践能力,而幼儿的劳动正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最好方法,及早地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适当承担一些家务,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俗话说,心灵方能手巧,幼儿的智慧在指尖上。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就会感到无比的兴奋与快乐,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更好地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三、家长过分的包办代替,使幼儿懒于动手动脑
众所周知,现在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这就是懒惰,这主要是由于家长过分的包办代替造成的,使幼儿懒于动手懒于动脑,他们不愿意独立思考,事事依赖成人。我们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要教育幼儿遇到困难主动想办法自己尝试解决,而不是选择遇事逃避,而且要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幼儿的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得到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替代他。”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让孩子独立地动脑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幼儿在制作活动中就有许多问题需要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的,如,我们组织幼儿来制作公共汽车或救护车,那怎样进行制作呢?我们先让幼儿说一说公共汽车或救护车他们各自都有哪些特征呢?孩子们通过结合公共汽车或救护车的图片或实物即公共汽车或救护车的玩具畅所欲言,有的说:“公共汽车比救护车大”,我紧接着问:“为什么呢?”有的说:“公共汽车可以装很多人”;有的说:“救护车上有红十字,公共汽车上没有”、“救护车上有警灯,公共汽车上没有”我又问:“公共汽车或救护车他们都有什么呢?”有的说:“他们都有窗户和轮子”,有的说:“他们都有门”,有的说:“公共汽车上的门很多”,我紧接着问:“你想制作什么车?”“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做呢?”“为什么?”想好的小朋友就开始自己到整理箱去选材料了,没想好的还在想,有的幼儿看别的小朋友怎样做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做,有个叫子萱的小朋友坐在那里不动,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呢?她回答得也很直接“我不会”我就问她:“公共汽车或救护车你喜欢哪个?”她说:“我喜欢公共汽车”,我就把她拉到放满各种材料的整理箱前接着问她:“公共汽车的车厢大还是救护车的车厢大?”她说“公共汽车的车厢大”“那你看这里哪个材料更像公共汽车呢?”她挑了很多最后选中了一个牙膏盒来做公共汽车……在孩子们的制作活动中,有的幼儿目的很明确,有的幼儿做着做着就干起别的来了,有的幼儿索性和别的幼儿玩起来了,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很正常,我们只要做到发现以后随时提醒幼儿即可,“你的公共汽车还没有什么呢?”“你的救护车做好了吗?还差什么?”把幼儿的思绪重新拉回到制作活动之中。第一次制作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做什么样的都有,那个说“我不会”的子萱小朋友交出了画有窗户和轮子的公共汽车,有的把纸盒子剪了个洞,他解释说这是救护车的门,从这里来运送病人的,交“白卷”的也有,对待这样的幼儿我并没有指责他,相反鼓励他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样做公共汽车或救护车,焯帆小朋友虽然在幼儿园没有做出来,但她回家以后让她爸爸上网查找制作公共汽车的办法,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她和爸爸一起制作了一辆大大的上面涂着鲜艳颜色的“公共汽车”带到幼儿园来,小朋友看了非常喜欢,争着围拢过来观看,在孩子们的讲述环节我用肯定与赞赏的目光鼓励焯帆请她上来讲一讲她和爸爸一起制作公共汽车的过程,因为这个公共汽车是她和爸爸一起参与做出来的,所以她讲起来很自豪,告诉小朋友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再做什么,虽然孩子的语言有些不太流畅,个别地方需要老师小声提示。当焯帆小朋友说完“谢谢大家”时小朋友热烈地鼓掌,我也报以热烈的掌声。小小的制作、小小的讲述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表述能力,而且在实践中也树立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信心是个体生活的财富。教师需在言语上多表扬幼儿,多激励幼儿。语言的奖励是最容易、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教师的语言要体现出对幼儿的爱,要让幼儿真切的体会到教师的赞扬是真诚的,教师应经常用有效表扬的方式来增加幼儿做事的信心和勇气。
四、教师要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常常要耐心地回答,但却忽略了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适时启发他们先尝试自己动脑筋去解决各种问题,尝试各种解决方法,不要担心失败和批评,鼓励孩子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自己的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豪豪小朋友想做救护车,他选用药盒来做车厢,用四个瓶盖来当车轮,并在车身上用红色油画棒画了个十字,他跟我说:“我的救护车做好了”,我把他做好的救护车拿到他面前说:“你看你做的救护车还少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旁边的卓卓发现了说:“还少警灯”,卓卓这么一说提醒了豪豪,于是他又跑到整理箱那儿找起来,一会儿拿了一个瓶盖跑过来对我说:“我用它来当警灯”边说着边在瓶盖的底部沾上双面胶,粘在“救护车”的顶部,一辆救护车“诞生了”。豪豪小朋友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拿着刚做好的“救护车”给老师看,给身边的小伙伴看,乐此不疲。现在小朋友的制作活动不再拘泥于用简单的笔(水彩笔或油画棒)来画,而是选用相近的实物来代替。这对小班的幼儿来讲就是一个飞跃,教师切忌不要因为幼儿提出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也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对孩子的发展做出过高或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总之,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孩子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耐心地引导,多给孩子创造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将来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关键词:幼儿;独立意识;幼儿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6-0043-04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入手。而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长辈们恨不得样样事情都替他(她)做了,不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孩子到了幼儿园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自己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比较差。幼儿园应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一、放手让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发展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要先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我们现在进行的主题践行课程中的操作环节就是对幼儿进行独立性培养的一个很好的环节。孩子们非常喜欢操作活动,因为这时候他们可以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充分的释放,但是每次操作活动之后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如:有不少幼儿丢三落四:水彩笔盖儿没盖好或水彩笔散落在桌子上、胶棒盖儿没盖好、剪刀没放回百宝箱、双面胶散开没有缠好、有的百宝箱的盖子没盖严、制作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废料如剪下来的纸盒、纸盒的碎片、瓶盖、满桌满地都是……教室里一片狼藉,待下一次的制作活动开始时总会有人说:“我这个水彩笔没色了”、“我没剪刀了”、“我的胶棒坏了,不粘了”、“我没双面胶了”,更有甚者有的一提溜百宝箱由于百宝箱没有盖好盖子,里面的东西散落一地……我觉得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组织全班幼儿进行一次集体讨论:“怎样才能把所用的工具、材料收拾好呢”,这个“收拾好”既包括“完璧归赵”即将各种操作工具完好地放回百宝箱的同时又收拾好桌面、地面卫生。孩子们一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归结为以下几点:那就是“要检查、要清理”。那怎样来检查呢?经过讨论幼儿总结出:在制作活动中要做到用什么拿什么,从哪拿的还要放回原处,教师说收的时候就不着急了;收拾水彩笔时还要看一下水彩笔是否盖好盖儿,检查盒内的水彩笔是否齐全了;百宝箱里的各种工具是否收齐了?胶棒、剪刀的“帽子”是否盖好?各种工具是否放整齐了还是横七竖八随意放,百宝箱工具都放齐了以后再盖好百宝箱的盖子放回到指定位置;要清理就是要清理制作剩下来的废料,从一开始制作的时候就要留心,将不用的放到废纸篮中,交完作品、放好百宝箱之后还要清理散落在桌上和地上的废料,将他们收集到废纸篮中,这时候,在幼儿之间还应提倡互相合作不能有“自扫门前雪”的自私倾向,本组成员齐动手清理完毕之后,再去小便洗手等等。由于我班是小班,孩子不满三岁,孩子们每次制作完了以后我都会提醒幼儿:“接下来小朋友要做什么?”小朋友说:“把作品放在桌子上,收拾自己的百宝箱,“胶棒‘帽子’”盖好了没有、水彩笔齐全了没有、胶棒、剪刀,双面胶都有吗?百宝箱的盖子盖好了吗?百宝箱放回去了吗?”由于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一开始孩子们整理起来就会出现有的快,有的慢的现象,但我要求孩子们不要着急,只要按照顺序进行整理即可,老师不催促,收拾快的幼儿除了收拾桌上、地上的废物,也可以帮助收拾慢的小朋友在人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其整理收拾,这样既肯定幼儿动手快,也培养了幼儿乐于助人的好品质。经过近三个多月的培养和练习,除个别幼儿仍需要帮助收拾之外,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制作工具收好并将百宝箱盖好放到指定位置,桌上、地上也能进行清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当个别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只是随时提醒幼儿“你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怎样做才会更好呢?”“你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解决呢?”等等,让幼儿意识到我能行,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多动动脑筋肯定会有办法的。这也是从小对幼儿进行责任感的培养,做事情要有秩序感,做事情要独立完成,从小对幼儿进行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那么孩子以后无论在生活或学习上就不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家长也就不会为他天天丢三落四而大伤脑筋了。
二、家园配合,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孩子上幼儿园后就生活在两种环境中,幼儿园和家庭,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只是在幼儿园靠教师的教育就行的,因为他们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如果家长不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而总是事事亲力亲为、包办代替,这也会给教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带来一定难度。因此父母也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尽可能地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让幼儿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洗脸、刷牙、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然都是些很小的事情,但实际上却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21世纪要求我们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不光具有渊博的知识,更应该具有一定的劳动实践能力,而幼儿的劳动正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最好方法,及早地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适当承担一些家务,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俗话说,心灵方能手巧,幼儿的智慧在指尖上。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就会感到无比的兴奋与快乐,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更好地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三、家长过分的包办代替,使幼儿懒于动手动脑
众所周知,现在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这就是懒惰,这主要是由于家长过分的包办代替造成的,使幼儿懒于动手懒于动脑,他们不愿意独立思考,事事依赖成人。我们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要教育幼儿遇到困难主动想办法自己尝试解决,而不是选择遇事逃避,而且要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幼儿的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得到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替代他。”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让孩子独立地动脑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幼儿在制作活动中就有许多问题需要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的,如,我们组织幼儿来制作公共汽车或救护车,那怎样进行制作呢?我们先让幼儿说一说公共汽车或救护车他们各自都有哪些特征呢?孩子们通过结合公共汽车或救护车的图片或实物即公共汽车或救护车的玩具畅所欲言,有的说:“公共汽车比救护车大”,我紧接着问:“为什么呢?”有的说:“公共汽车可以装很多人”;有的说:“救护车上有红十字,公共汽车上没有”、“救护车上有警灯,公共汽车上没有”我又问:“公共汽车或救护车他们都有什么呢?”有的说:“他们都有窗户和轮子”,有的说:“他们都有门”,有的说:“公共汽车上的门很多”,我紧接着问:“你想制作什么车?”“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做呢?”“为什么?”想好的小朋友就开始自己到整理箱去选材料了,没想好的还在想,有的幼儿看别的小朋友怎样做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做,有个叫子萱的小朋友坐在那里不动,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呢?她回答得也很直接“我不会”我就问她:“公共汽车或救护车你喜欢哪个?”她说:“我喜欢公共汽车”,我就把她拉到放满各种材料的整理箱前接着问她:“公共汽车的车厢大还是救护车的车厢大?”她说“公共汽车的车厢大”“那你看这里哪个材料更像公共汽车呢?”她挑了很多最后选中了一个牙膏盒来做公共汽车……在孩子们的制作活动中,有的幼儿目的很明确,有的幼儿做着做着就干起别的来了,有的幼儿索性和别的幼儿玩起来了,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很正常,我们只要做到发现以后随时提醒幼儿即可,“你的公共汽车还没有什么呢?”“你的救护车做好了吗?还差什么?”把幼儿的思绪重新拉回到制作活动之中。第一次制作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做什么样的都有,那个说“我不会”的子萱小朋友交出了画有窗户和轮子的公共汽车,有的把纸盒子剪了个洞,他解释说这是救护车的门,从这里来运送病人的,交“白卷”的也有,对待这样的幼儿我并没有指责他,相反鼓励他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样做公共汽车或救护车,焯帆小朋友虽然在幼儿园没有做出来,但她回家以后让她爸爸上网查找制作公共汽车的办法,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她和爸爸一起制作了一辆大大的上面涂着鲜艳颜色的“公共汽车”带到幼儿园来,小朋友看了非常喜欢,争着围拢过来观看,在孩子们的讲述环节我用肯定与赞赏的目光鼓励焯帆请她上来讲一讲她和爸爸一起制作公共汽车的过程,因为这个公共汽车是她和爸爸一起参与做出来的,所以她讲起来很自豪,告诉小朋友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再做什么,虽然孩子的语言有些不太流畅,个别地方需要老师小声提示。当焯帆小朋友说完“谢谢大家”时小朋友热烈地鼓掌,我也报以热烈的掌声。小小的制作、小小的讲述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表述能力,而且在实践中也树立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信心是个体生活的财富。教师需在言语上多表扬幼儿,多激励幼儿。语言的奖励是最容易、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教师的语言要体现出对幼儿的爱,要让幼儿真切的体会到教师的赞扬是真诚的,教师应经常用有效表扬的方式来增加幼儿做事的信心和勇气。
四、教师要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常常要耐心地回答,但却忽略了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适时启发他们先尝试自己动脑筋去解决各种问题,尝试各种解决方法,不要担心失败和批评,鼓励孩子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自己的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豪豪小朋友想做救护车,他选用药盒来做车厢,用四个瓶盖来当车轮,并在车身上用红色油画棒画了个十字,他跟我说:“我的救护车做好了”,我把他做好的救护车拿到他面前说:“你看你做的救护车还少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旁边的卓卓发现了说:“还少警灯”,卓卓这么一说提醒了豪豪,于是他又跑到整理箱那儿找起来,一会儿拿了一个瓶盖跑过来对我说:“我用它来当警灯”边说着边在瓶盖的底部沾上双面胶,粘在“救护车”的顶部,一辆救护车“诞生了”。豪豪小朋友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拿着刚做好的“救护车”给老师看,给身边的小伙伴看,乐此不疲。现在小朋友的制作活动不再拘泥于用简单的笔(水彩笔或油画棒)来画,而是选用相近的实物来代替。这对小班的幼儿来讲就是一个飞跃,教师切忌不要因为幼儿提出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也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对孩子的发展做出过高或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总之,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孩子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耐心地引导,多给孩子创造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将来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