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体育活动中,利用对话式、图示式、肢体式、音乐式、童谣式等多元化方式进行体育“口令”活动,为孩子提供趣味及挑战性的活动内容,启发低段内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提高低段学生执行并内化规则,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体育活动;多元化“口令”;常规意识
一、研究背景
(一)常规意识不强
低段学生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大声地叫喊着组织学生活动,可学生却充耳不闻,相互推搡,玩得不亦乐乎。真可谓是老师累、学生“疯”。试想一下:这样的体育活动又怎么能达到锻炼的目标呢?
(二)执行规则能力差
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的孩子较多,体育活动时常规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听从教师的口令。有的学生喜欢没有纪律要求的游戏,而对一些有组织、有纪律要求的游戏却表现得不积极、不主动。
(三)教师语言指向不明
教师语言口令太复杂,不易学生理解,导致学生不知老师的重点是什么,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
二、具体措施
(一)利用对话式“口令”——接触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儿童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发展智力、培养技能上,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行为霸道等等。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低段学生的规则意识尤为重要。我们先从师生呼应——对话“口令”入手,我们做了下列工作:
1.呼号式指令——提高规则意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以往的教学中,特别是队列练习,教师口令运用较多,但是动作要领和要求要穿插于口令与练习之中,由教师进行提示,而学生记忆情况不好,教师说一点做一点,并非学生不认真而是他们不知如何做到更好。关键是学生没有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而且练习易疲劳,兴趣不高。因此,把动作方法与要求编成简单的对话,利用呼号的方式进行指挥。这样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和方法。在“队列”的练习中,教师可以把各项要领编成短句进行师生交流。如教师说“立正”,生答“脚并拢”,师呼“向前看齐”,生对“向前看”等。通过学生喜欢的师生对话的指挥方式,学生会慢慢地记清要领、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兴趣高,动作掌握快,既达到活动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2.互动式指令——加强规则意识
游戏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要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我们必须在体育活动中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特征与游戏完全吻合。然后在游戏中加一些互动式短句,进行师生呼应。
如在游戏《小小魔法师》对学生进行队列练习中。师:谁是魔法师?生:我是魔法师。师:大圆走,生:1、2、1……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口令声中一个接一个从四路纵队走成大圆。当听到“大圆变小圆”的口令时,学生又可以在各种排头的带领下走成四个小圆。像这样的队列游戏千变万化,教师可根据各班学生的能力进行编排、组合。在队列游戏中通过一些简短的对话口令,引导学生不断变换队列、队形,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游戏的欲望得到满足,参与积极性高涨,不仅有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形成有效、积极的互动,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利用图示式“口令”——接受规则,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图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研究表明,图示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符合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觉领悟和接受活动的规则。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学生对视觉形象的学习和接受非常敏感,通过直观的路线图让学生顺利地接受规则的信息,并有效地进行活动,从中也会节省在活动中教师反复重申规则玩法的时间。
1.利用图示,表达活动规则
我们在体育活动中适宜地创设和运用一些图示,把游戏规则表现在图示中。比如在体育活动《快和慢》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快走和慢走,教师在有的场地上填上了红颜色的、较大的箭头,用以指导学生练习快走的位置,而在有的场地上则画上了表示慢的符号,用以指导学生练习慢走的位置。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快慢的节奏变化,教师在快走与慢走的连接处都贴上了代表不同爬行速度的动物的图画:乌龟代表最慢的,猴子等代表快的。学生在这些图示的暗示和游戏情境的熏染下,不知不觉地就接受和领悟了活动的规则,对该活动不仅表现兴奋,而且也非常感兴趣。
2.利用图示,暗示活动规则
在活动中我们通过暗示,让学生接受图标带来的规则,更乐意去遵守规则。如在队列练习中,“踏步走”和“齐步走”结合起来设置为道路交通的场景,把口令变为图示信号。用三种信号板分别代表“红灯、黄灯、绿灯”。教师举起“绿灯”学生就会明白安全可以通过,并用语言解释“绿灯行”,同做“齐步走”的练习。当教师举起“黄灯”时学生就会想到可能会有危险要注意,并解释“黄灯看”,做原地踏步。当教师举起“红灯”时学生知道危险应停止,并答道“红灯停”。然后便立定不前。通过简单的信号指挥既把生活实际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又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学生通过信号内容的变换,掌握应该采取的对策,能起到提高生活的应变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作用,并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利用肢体式“口令”——遵守规则,强化学生的执行能力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利用肢体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遵守活动规则。如体育游戏《交通规则》,教师在游戲前建立一定的行车规则,引导学生想象马路上的车辆来往行驶时怎样听从交警的指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然后由教师做交警,用手势发出相应的指令,让学生明白,应往哪个方向行驶。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跟着教师的手势行驶,掌握方向,这样就形成一定的秩序。 在活动中,我们还根据活动的需要采用学生能领会的指挥手势。如要求队伍绕过某个障碍物,我就用手在体前绕圈;要求学生靠拢,我用两手张开体前合拢;要求形式停止练习或讲话,我用两手打开做暂停手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习惯成自然,学生只要一看到这些手势就知道要干什么了。这样既让学生完成常规的队列训练,又强化了学生的执行能力。
(四)利用音乐式“口令”——掌握规则,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注重音乐的使用,让活动规则蕴含在音乐中。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很好地活动身体、融入活动的情境,而且通过音乐的参与能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活动的规则。比如在《快和慢》中,活动难点是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的快走和慢走,因此我充分地运用了音乐这个手段,在创设一些图示的基础上还巧妙地加入了音乐,使音樂的节奏正好与图示代表的节奏一致,学生在慢走的时候,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在快走的时候,音乐创设的氛围就是简洁、明快的,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不同节奏的走法。
(五)童谣式“口令”——内化规则,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利用童谣导入,这是引发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一种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单脚站立动作时,我就根据学生好模仿小动物形象和叫声的特点,要学生模仿雄鸡站立姿势,昂首挺胸,双臂后摆,单脚站立,同时念童谣:“我是大公鸡,喔喔喔喔喔,叫醒小朋友,快来做游戏。”孩子们做起来兴趣盎然,久做不厌。
将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形象、有趣的童谣贯穿于整个活动中。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组织体育游戏《拍皮球》活动时,为了使学生有兴趣进入锻炼状态和熟练掌握原地連续拍球的动作,我就设计了“让皮球跳舞”的游戏情节。为帮助孩子们控制拍球的力度,在指导动作的同时,我们采用了童谣:“我有一个大皮球,拍一拍,跳一跳,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轻,跳得低,一拍一跳真有趣。”在游戏中,通过语言的提示和不断的练习尝试,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了拍球的动作,对于掌握了连续拍球,并开始练习拍球走的孩子,我又设计了“带着球儿去旅游”的拍球走的游戏,在玩游戏的基础上我们又创编了一首童谣:“球儿是我好朋友,一拍一跳跟我走,拍一拍,走一走,带着球儿到处游。”让孩子们边拍边走、边说边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运球的要领。
三、成果与收获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
1.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研究中,我有效地运用体育“口令”,一方面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常规,强化他们对规则的认识,使他们逐步在游戏中树立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为教师将这些规则迁移到平时的各项活动中奠定了基础。如在体育游戏《我和球来跳舞》中,我就利用音乐“口令”让学生掌握内在的规则:我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想出各种各样和皮球跳舞的动作,首先自己示范了一段球操,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想一想,还有什么动作可以做,小朋友在想动作的时候,我播放了背景音乐,把原来平静的气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本次游戏虽然是在室内进行的,但活动气氛不比在户外开展体育课来得低,而且在游戏中孩子们能遵守活动的规则,音乐停,球和孩子也就停。由此可见,在体育游戏中有效地运用“口令”不但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而且孩子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活动规则,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如当某小朋友面对障碍不敢跨越时,我就给予鼓励:胆子大些,跨过去,相信自己。尽管这个小朋友做得不是很好,老师对他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渐渐地发现这个小朋友在障碍前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后终于可以毫不犹豫地跨过去。就这样通过不断地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游戏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充分运用多元化的体育“口令”,使我们明白了教师在活动中要做一个有创意想法出现时的支持者,一个需要小组游戏时的合作者,一个有困难出现时的引导者。如在练习跳圈时,我发现孩子们在跳的过程中,兴趣渐渐地不在跳圈上了,而是转移到了拼圈,这时我就立即进行了调整,用肢体式“口令”把圈拼成一个图形,然后进行跳圈,孩子们看到后很快就几个凑在一起,有的拼出了花形,有的拼成S形等等,他们在自己拼的图形里跳得很开心。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及时发现、调整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提升科研实践能力
在实践研究中,我和老师们共同学习、共同讨论,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教案、学习环境创设、收集资料,热烈研讨,从研究体育“口令”的多元化到教师的指导策略,不断研究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在研讨《拍皮球》活动中,有的老师编出童谣口令“球儿,球儿跟我走,一二三、三二一”这样的口令比较简洁、明了,而有的老师认为太简单了,可以编成“球儿球儿跳起来,跳到东、跳到西,跳来跳去真好玩”,大家争执意见比较大,我认为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出的口令可以指向更明确些,最后“口令”编成“球儿是我好朋友,一拍一跳跟我走,拍一拍,走一走,带着球儿到处游”。在反复的研讨实践中,教师的研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对研究方案不断的调整、拓展,使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讨能力逐渐得以提高,科研意识增强,了解了运用多种体育“口令”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提升了体育活动中实践研究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樊向前.学校体育游戏的改编与创新[J].体育教学,2006(1).
[2]王桂英.体育游戏与幼儿规则意识培养[J].教育文汇,2016.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体育活动;多元化“口令”;常规意识
一、研究背景
(一)常规意识不强
低段学生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大声地叫喊着组织学生活动,可学生却充耳不闻,相互推搡,玩得不亦乐乎。真可谓是老师累、学生“疯”。试想一下:这样的体育活动又怎么能达到锻炼的目标呢?
(二)执行规则能力差
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的孩子较多,体育活动时常规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听从教师的口令。有的学生喜欢没有纪律要求的游戏,而对一些有组织、有纪律要求的游戏却表现得不积极、不主动。
(三)教师语言指向不明
教师语言口令太复杂,不易学生理解,导致学生不知老师的重点是什么,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
二、具体措施
(一)利用对话式“口令”——接触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儿童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发展智力、培养技能上,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行为霸道等等。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低段学生的规则意识尤为重要。我们先从师生呼应——对话“口令”入手,我们做了下列工作:
1.呼号式指令——提高规则意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以往的教学中,特别是队列练习,教师口令运用较多,但是动作要领和要求要穿插于口令与练习之中,由教师进行提示,而学生记忆情况不好,教师说一点做一点,并非学生不认真而是他们不知如何做到更好。关键是学生没有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而且练习易疲劳,兴趣不高。因此,把动作方法与要求编成简单的对话,利用呼号的方式进行指挥。这样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和方法。在“队列”的练习中,教师可以把各项要领编成短句进行师生交流。如教师说“立正”,生答“脚并拢”,师呼“向前看齐”,生对“向前看”等。通过学生喜欢的师生对话的指挥方式,学生会慢慢地记清要领、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兴趣高,动作掌握快,既达到活动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2.互动式指令——加强规则意识
游戏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要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我们必须在体育活动中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特征与游戏完全吻合。然后在游戏中加一些互动式短句,进行师生呼应。
如在游戏《小小魔法师》对学生进行队列练习中。师:谁是魔法师?生:我是魔法师。师:大圆走,生:1、2、1……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口令声中一个接一个从四路纵队走成大圆。当听到“大圆变小圆”的口令时,学生又可以在各种排头的带领下走成四个小圆。像这样的队列游戏千变万化,教师可根据各班学生的能力进行编排、组合。在队列游戏中通过一些简短的对话口令,引导学生不断变换队列、队形,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游戏的欲望得到满足,参与积极性高涨,不仅有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形成有效、积极的互动,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利用图示式“口令”——接受规则,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图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研究表明,图示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符合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觉领悟和接受活动的规则。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学生对视觉形象的学习和接受非常敏感,通过直观的路线图让学生顺利地接受规则的信息,并有效地进行活动,从中也会节省在活动中教师反复重申规则玩法的时间。
1.利用图示,表达活动规则
我们在体育活动中适宜地创设和运用一些图示,把游戏规则表现在图示中。比如在体育活动《快和慢》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快走和慢走,教师在有的场地上填上了红颜色的、较大的箭头,用以指导学生练习快走的位置,而在有的场地上则画上了表示慢的符号,用以指导学生练习慢走的位置。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快慢的节奏变化,教师在快走与慢走的连接处都贴上了代表不同爬行速度的动物的图画:乌龟代表最慢的,猴子等代表快的。学生在这些图示的暗示和游戏情境的熏染下,不知不觉地就接受和领悟了活动的规则,对该活动不仅表现兴奋,而且也非常感兴趣。
2.利用图示,暗示活动规则
在活动中我们通过暗示,让学生接受图标带来的规则,更乐意去遵守规则。如在队列练习中,“踏步走”和“齐步走”结合起来设置为道路交通的场景,把口令变为图示信号。用三种信号板分别代表“红灯、黄灯、绿灯”。教师举起“绿灯”学生就会明白安全可以通过,并用语言解释“绿灯行”,同做“齐步走”的练习。当教师举起“黄灯”时学生就会想到可能会有危险要注意,并解释“黄灯看”,做原地踏步。当教师举起“红灯”时学生知道危险应停止,并答道“红灯停”。然后便立定不前。通过简单的信号指挥既把生活实际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又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学生通过信号内容的变换,掌握应该采取的对策,能起到提高生活的应变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作用,并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利用肢体式“口令”——遵守规则,强化学生的执行能力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利用肢体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遵守活动规则。如体育游戏《交通规则》,教师在游戲前建立一定的行车规则,引导学生想象马路上的车辆来往行驶时怎样听从交警的指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然后由教师做交警,用手势发出相应的指令,让学生明白,应往哪个方向行驶。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跟着教师的手势行驶,掌握方向,这样就形成一定的秩序。 在活动中,我们还根据活动的需要采用学生能领会的指挥手势。如要求队伍绕过某个障碍物,我就用手在体前绕圈;要求学生靠拢,我用两手张开体前合拢;要求形式停止练习或讲话,我用两手打开做暂停手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习惯成自然,学生只要一看到这些手势就知道要干什么了。这样既让学生完成常规的队列训练,又强化了学生的执行能力。
(四)利用音乐式“口令”——掌握规则,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注重音乐的使用,让活动规则蕴含在音乐中。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很好地活动身体、融入活动的情境,而且通过音乐的参与能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活动的规则。比如在《快和慢》中,活动难点是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的快走和慢走,因此我充分地运用了音乐这个手段,在创设一些图示的基础上还巧妙地加入了音乐,使音樂的节奏正好与图示代表的节奏一致,学生在慢走的时候,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在快走的时候,音乐创设的氛围就是简洁、明快的,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不同节奏的走法。
(五)童谣式“口令”——内化规则,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利用童谣导入,这是引发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一种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单脚站立动作时,我就根据学生好模仿小动物形象和叫声的特点,要学生模仿雄鸡站立姿势,昂首挺胸,双臂后摆,单脚站立,同时念童谣:“我是大公鸡,喔喔喔喔喔,叫醒小朋友,快来做游戏。”孩子们做起来兴趣盎然,久做不厌。
将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形象、有趣的童谣贯穿于整个活动中。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组织体育游戏《拍皮球》活动时,为了使学生有兴趣进入锻炼状态和熟练掌握原地連续拍球的动作,我就设计了“让皮球跳舞”的游戏情节。为帮助孩子们控制拍球的力度,在指导动作的同时,我们采用了童谣:“我有一个大皮球,拍一拍,跳一跳,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轻,跳得低,一拍一跳真有趣。”在游戏中,通过语言的提示和不断的练习尝试,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了拍球的动作,对于掌握了连续拍球,并开始练习拍球走的孩子,我又设计了“带着球儿去旅游”的拍球走的游戏,在玩游戏的基础上我们又创编了一首童谣:“球儿是我好朋友,一拍一跳跟我走,拍一拍,走一走,带着球儿到处游。”让孩子们边拍边走、边说边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运球的要领。
三、成果与收获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
1.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研究中,我有效地运用体育“口令”,一方面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常规,强化他们对规则的认识,使他们逐步在游戏中树立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为教师将这些规则迁移到平时的各项活动中奠定了基础。如在体育游戏《我和球来跳舞》中,我就利用音乐“口令”让学生掌握内在的规则:我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想出各种各样和皮球跳舞的动作,首先自己示范了一段球操,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想一想,还有什么动作可以做,小朋友在想动作的时候,我播放了背景音乐,把原来平静的气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本次游戏虽然是在室内进行的,但活动气氛不比在户外开展体育课来得低,而且在游戏中孩子们能遵守活动的规则,音乐停,球和孩子也就停。由此可见,在体育游戏中有效地运用“口令”不但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而且孩子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活动规则,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如当某小朋友面对障碍不敢跨越时,我就给予鼓励:胆子大些,跨过去,相信自己。尽管这个小朋友做得不是很好,老师对他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渐渐地发现这个小朋友在障碍前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后终于可以毫不犹豫地跨过去。就这样通过不断地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游戏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充分运用多元化的体育“口令”,使我们明白了教师在活动中要做一个有创意想法出现时的支持者,一个需要小组游戏时的合作者,一个有困难出现时的引导者。如在练习跳圈时,我发现孩子们在跳的过程中,兴趣渐渐地不在跳圈上了,而是转移到了拼圈,这时我就立即进行了调整,用肢体式“口令”把圈拼成一个图形,然后进行跳圈,孩子们看到后很快就几个凑在一起,有的拼出了花形,有的拼成S形等等,他们在自己拼的图形里跳得很开心。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及时发现、调整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提升科研实践能力
在实践研究中,我和老师们共同学习、共同讨论,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教案、学习环境创设、收集资料,热烈研讨,从研究体育“口令”的多元化到教师的指导策略,不断研究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在研讨《拍皮球》活动中,有的老师编出童谣口令“球儿,球儿跟我走,一二三、三二一”这样的口令比较简洁、明了,而有的老师认为太简单了,可以编成“球儿球儿跳起来,跳到东、跳到西,跳来跳去真好玩”,大家争执意见比较大,我认为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出的口令可以指向更明确些,最后“口令”编成“球儿是我好朋友,一拍一跳跟我走,拍一拍,走一走,带着球儿到处游”。在反复的研讨实践中,教师的研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对研究方案不断的调整、拓展,使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讨能力逐渐得以提高,科研意识增强,了解了运用多种体育“口令”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提升了体育活动中实践研究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樊向前.学校体育游戏的改编与创新[J].体育教学,2006(1).
[2]王桂英.体育游戏与幼儿规则意识培养[J].教育文汇,201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