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改变诗歌在儿童阅读中被边缘化的现状,促进“诗教”的进行,教师可以以“赏读”为教学核心,探索将“读”“听”“想”“猜”“演”“写”多种方式融为一体的阅读路径,让儿童在“赏读”中明诗意、得诗趣、解诗理、悟诗情、习诗言,从而亲近诗歌,爱上诗歌,使诗歌阅读成为日常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最终收获诗性的人生。
【关键词】赏读;儿童诗;阅读路径
中国是“诗的王国”,历来就有“诗教”的传统。诗歌阅读理应成为儿童日常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钱理群教授也曾说:“诗歌是语文教育改革中的最好载体,有助于让孩子回归人心本性,追求纯真、健康、向上的生活。”但是,综观教学现状,因为引导的乏力、方法的缺失,诗歌阅读始终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似乎只能停留在课堂上,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何改变诗歌在儿童阅读中被边缘化的现状,让儿童亲近诗歌,爱上诗歌呢?赏读,当是一条适切的路径。所谓赏读,简言之就是欣赏阅读及品读,它强调阅读过程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拟以著名儿童诗人金波的一组诗为例(所选诗歌均出自金波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谈谈这一路径的运用。
一、读 听——整体入手,赏读之中明诗意
儿童诗,绝大多数篇幅短小,内容简单,节奏鲜明,充满典雅、优美、宁静、纯真的美。通过“读 听”,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对诗的内容及艺术美的整体感知。
《快报 快报》是一首小诗,语言生动,节奏明快,幽默风趣。诗中刻画了“一心传快报,不知勤学习”的儿童李小毛的可爱形象,读来朗朗上口,思来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
课堂上,教师充分抓住诗歌节奏明快的特点,采取“读 听”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明了诗意。“听”,即在明快的轻音乐中,进行略带夸张的示范朗读,通过屏幕呈现诗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与诗歌亲密接触。“读”,即由学生自由处理,借助表情、动作,在情境化的半读半演中,完美呈现诗歌内容。
通过“听”“读”两种策略,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迅速明白了诗意,感悟了人物形象,抓住了人物特点,初步品尝到阅读诗歌的乐趣。
有人说,“在声音与节奏、韵律与情感之间,儿童天生地与诗有一种最亲密的联系”。通过“读 听”,诗歌语言的节奏感、音乐感得以完美地呈现;在“读 听”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进入诗歌优美的意境,诗歌的诸多功能便能润物细无声地作用于他们的心田。对诗歌而言,“读 听”是一种应该引起关注的阅读形式。
二、读 想——放飞心灵,赏读之中得诗趣
想象是诗歌的艺术手法之一,也是诗歌阅读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金波的儿童诗中,藏着许多充满童真童趣的地方,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小妹妹,我送你回家》中,这样的场景充满童趣:
同学们帮我劝、帮我哄,/有的做孙猴子鬼脸,/有的做倒立蜻蜓,/可也换不来她一点儿笑容。/(她在往外挤眼泪,/紧紧地闭着眼睛。)/有的同学说,/走吧,不管她,/剩下她一个人,/看她哭给谁听!/(这时,从她/抹眼泪的手指缝里,/露出了一双偷看的眼睛。)
《找呀找》中,这样的情节充满童趣:
等他匆匆忙忙/跑进教室,/他才想起昨天晚上/忘了做算术习题。/他惭愧地低下头,/唉,又发现今天过队日,/红领巾也忘了系。/正在他着急的时候,/奶奶手拿一条红领巾,/走进了教室里。/奶奶说:“快系上吧,/千万别丢了你自己!”
《挂钥匙的孩子》中,这样的语言充满了童趣:
“爸爸很忙。/媽妈很忙。/因此,我也很忙。”
这里把简洁的话儿,反复说,趣味盎然。
“放学了,/书包挎在肩上,/我去菜市场。”
这里把复杂的话儿,简略说,节奏明快。
如何让学生捕捉诗中的童趣?以“读”为主角,以“想”为抓手,在读中理解趣,在想中入诗境。学生边品边读边想,小组边演边读边想,全班边听边读边想,理解文字,融入诗境,体会童真,感悟童趣。课堂上,妙趣横生;师生间,诗趣漫溢。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可以这么说,对想象力的爱护与发展,就是对孩子未来的爱护与发展。诗歌阅读是个体化的阅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想象,对诗歌阅读而言,至关重要。
三、读 猜——欲擒故纵,赏读之中解诗理
文本之理的阐释向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不小心就会落入说教的窠臼,甚至还会陷入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的尴尬境地。对儿童诗而言,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倘若处理不当,不但会导致如上结果,还会让课堂诗味尽失,让学生丧失读诗的兴趣。
通过“猜”的方式,教师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写出了这么多优美的诗,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多可爱的“我们”,这位作者可能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猜猜看。
生:我想,这位作者可能是一位老爷爷。因为,他特别喜爱小孩子。
生:这位作者应该是一位非常有童心的人,要不,他的诗歌怎么会这么好玩呢?
师:孩子们,你们看,他来了,他就是金波爷爷。金波爷爷特别关心我们,他把对我们的希望藏在了这一首首美丽又好玩的诗中。你能猜出来吗?
(出示)
通过《快报 快报》这首诗,金波爷爷想说这样的话——
亲爱的李小毛同学:
生:我猜到了,金波爷爷的话是这样的——亲爱的李小毛同学:课上要认真学习,有好玩的事下课再和大家交流哦!
生:我也猜到了,金波爷爷的话是这样的——亲爱的李小毛同学:再好的消息呀,也不能在上课时传呀,别忘了,这是学习的最好时光呢。 生:我猜,一定是这样的——亲爱的李小毛同学:你可不能再顽皮啦,你忘了老师说过的,上课的时候可不能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呀!
师:老师也猜到了,金波爷爷的话可能是这样的——亲爱的孩子们:想当快报记者是一个很好的理想,要实现这个理想,将来当个好记者,现在就要学好本领噢。
师:你们真是金波爷爷的小知音!金波爷爷藏在其他几首诗中的话,相信你们一定也能猜出来,快告诉你的同伴,让他们也听一听吧!
(出示)
通过《__________》这首诗,金波爷爷想说出这样的话——
亲爱的孩子们:
(交流略)
师:孩子们,金波爷爷用他的诗歌跟我们说了很多很多的话,只要你们读了他的诗歌,自己再用心想一想,就明白啦!
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在“猜”的形式下,将诗中蕴藏的精神力量放置到心灵深处。猜,让学生在玩中获得人生的启迪、生活的智慧,诗中之理的获得水到渠成。
“猜”,从形式上来说,带有很重的游戏成分。借助“猜”的形式,教师很好地转化了教学的难点,将“说教”变成“自悟”。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得始知深,以“猜”代讲,自悟诗理,效果显著。
四、读 演——倾情投入,赏读之中悟诗情
“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抒发情感是诗歌重要的特征之一。对诗中情感领悟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诗歌学习的品位。“读”与“演”相结合的策略,则是打开这把关键之锁的钥匙。
《快报 快报》一诗的教学,通过听读、诵读、示范读、对读、表演读等形式,层层推进。学生在游戏式的品读中,在夸张的表情语气里,在诙谐幽默的氛围中,读出了李小毛的淘气,读出了李小毛的可爱,读出了作者对李小毛的喜爱、对李小毛的期望。诗中情在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也自然而言地融入学生的心中。
《小妹妹,我送你回家》一诗的教学中,学生自由读、同伴读、小组合作表演读,自荐读、互荐读、配乐表演读,读中感受:感受小妹妹的天真伶俐,感受同学们的热情焦急,感受“我”的诚实担忧,更感受诗中充盈着的善良之情、诚实之意、和谐之境。诗情领悟尽在不言中。
需要说明的是,儿童诗尤其是以儿童为描写对象的儿童诗,虽然它的情节不像故事一样完整,但它更凝练、更形象、更生动。这里的“演”重在“神”与“情”,即通过身体语言的介入,把儿童的一切感官引入对诗歌的理解、体验、感悟之中,从而达到“诗我一体”的境界,使难以言传的诗意融入学生的心智之中。
五、读 写——亲身试水,赏读之中习诗言
诗歌是世界上最精粹的语言,因此,诗歌是语言营养的优质源泉。语言的学习来自于积累,更来自于实践。将“写”与“读”有机融合,是通过诗歌阅读提升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赏读《挂钥匙的孩子》一诗的过程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试水”。
师:让我们来做小诗人,学着作者的样子,丰富一下诗歌的内容。
(出示)
爸爸很忙。 爸爸很忙。
妈妈很忙。 妈妈很忙。
因此,我也很忙。 因此,我也很忙。
放学了, ,
书包挎在肩上, ,
我去菜市场。 。
有时候,还为了 有时候,还为了
妈妈的一次晚归, ,
雨天里,我撑着伞, , ,
等在汽车站上。 。
雨点儿在伞顶上叮咚叮咚, ,
钥匙在风里叮当叮当。 。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小节诗,也来过把写诗的瘾。
(生写作)
就这样,学生仿佛在完成句式仿写,又好像在进行填词游戏。他们边读边想,边想边写,边写边读,边读边改。先是内容,再是句子,竟然还考虑到了押韵。一个个专心致志,一个个全心投入,一节节美妙的小诗魔术般冒了出来。
爸爸很忙。/妈妈很忙。/因此,我也很忙。/放学了,/书包挎在肩上,/我把超市逛。
爸爸很忙。/妈妈很忙。/因此,我也很忙。/放学了,/书包放到桌上,/琴声真悠扬。
有时候,还为了/妈妈的一次惊喜,/夕阳下,我拿起拖把,/欢乐开了场。/拖把在地上刷拉刷拉,/钥匙在汗水中闪亮闪亮。
有时候,还为了/爸爸的一次开怀舒畅,/春风里,我拿起水壶,/把花儿浇上。/花儿在水下鲜亮鲜亮,/钥匙在胸前叮当叮当。
学习语言的方式很多,讀写结合更是优秀的教学方式。在诗歌阅读中,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作用有三:一是在写作中丰富诗歌的内容,深化对诗歌的理解;二是让学生明白,诗歌写作,看似简单,其实有很高的要求,语言的学习没有止境;三是让学生在写作中习得语言的技巧,提升“炼字”“炼句”的意识,增强斟酌语言的主动性——这对他们的语言学习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以“赏读”为核心,将“读”“听”“想”“猜”“演”“写”多种方式融为一体,以一首带多首,以少数带多数,让学生在理解一组诗歌的同时获得独立阅读儿童诗的方法。如此,他们将真正亲近儿童诗,爱上儿童诗,在优秀儿童诗的营养滋润中,成长为有品位、有智慧的人,进而收获诗性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洪子诚.诗歌读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曹静.诗歌,一种不可轻视的教育[N].解放日报,2011-3-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江苏省海安市明道小学 226600)
【关键词】赏读;儿童诗;阅读路径
中国是“诗的王国”,历来就有“诗教”的传统。诗歌阅读理应成为儿童日常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钱理群教授也曾说:“诗歌是语文教育改革中的最好载体,有助于让孩子回归人心本性,追求纯真、健康、向上的生活。”但是,综观教学现状,因为引导的乏力、方法的缺失,诗歌阅读始终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似乎只能停留在课堂上,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何改变诗歌在儿童阅读中被边缘化的现状,让儿童亲近诗歌,爱上诗歌呢?赏读,当是一条适切的路径。所谓赏读,简言之就是欣赏阅读及品读,它强调阅读过程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拟以著名儿童诗人金波的一组诗为例(所选诗歌均出自金波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谈谈这一路径的运用。
一、读 听——整体入手,赏读之中明诗意
儿童诗,绝大多数篇幅短小,内容简单,节奏鲜明,充满典雅、优美、宁静、纯真的美。通过“读 听”,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对诗的内容及艺术美的整体感知。
《快报 快报》是一首小诗,语言生动,节奏明快,幽默风趣。诗中刻画了“一心传快报,不知勤学习”的儿童李小毛的可爱形象,读来朗朗上口,思来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
课堂上,教师充分抓住诗歌节奏明快的特点,采取“读 听”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明了诗意。“听”,即在明快的轻音乐中,进行略带夸张的示范朗读,通过屏幕呈现诗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与诗歌亲密接触。“读”,即由学生自由处理,借助表情、动作,在情境化的半读半演中,完美呈现诗歌内容。
通过“听”“读”两种策略,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迅速明白了诗意,感悟了人物形象,抓住了人物特点,初步品尝到阅读诗歌的乐趣。
有人说,“在声音与节奏、韵律与情感之间,儿童天生地与诗有一种最亲密的联系”。通过“读 听”,诗歌语言的节奏感、音乐感得以完美地呈现;在“读 听”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进入诗歌优美的意境,诗歌的诸多功能便能润物细无声地作用于他们的心田。对诗歌而言,“读 听”是一种应该引起关注的阅读形式。
二、读 想——放飞心灵,赏读之中得诗趣
想象是诗歌的艺术手法之一,也是诗歌阅读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金波的儿童诗中,藏着许多充满童真童趣的地方,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小妹妹,我送你回家》中,这样的场景充满童趣:
同学们帮我劝、帮我哄,/有的做孙猴子鬼脸,/有的做倒立蜻蜓,/可也换不来她一点儿笑容。/(她在往外挤眼泪,/紧紧地闭着眼睛。)/有的同学说,/走吧,不管她,/剩下她一个人,/看她哭给谁听!/(这时,从她/抹眼泪的手指缝里,/露出了一双偷看的眼睛。)
《找呀找》中,这样的情节充满童趣:
等他匆匆忙忙/跑进教室,/他才想起昨天晚上/忘了做算术习题。/他惭愧地低下头,/唉,又发现今天过队日,/红领巾也忘了系。/正在他着急的时候,/奶奶手拿一条红领巾,/走进了教室里。/奶奶说:“快系上吧,/千万别丢了你自己!”
《挂钥匙的孩子》中,这样的语言充满了童趣:
“爸爸很忙。/媽妈很忙。/因此,我也很忙。”
这里把简洁的话儿,反复说,趣味盎然。
“放学了,/书包挎在肩上,/我去菜市场。”
这里把复杂的话儿,简略说,节奏明快。
如何让学生捕捉诗中的童趣?以“读”为主角,以“想”为抓手,在读中理解趣,在想中入诗境。学生边品边读边想,小组边演边读边想,全班边听边读边想,理解文字,融入诗境,体会童真,感悟童趣。课堂上,妙趣横生;师生间,诗趣漫溢。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可以这么说,对想象力的爱护与发展,就是对孩子未来的爱护与发展。诗歌阅读是个体化的阅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想象,对诗歌阅读而言,至关重要。
三、读 猜——欲擒故纵,赏读之中解诗理
文本之理的阐释向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不小心就会落入说教的窠臼,甚至还会陷入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的尴尬境地。对儿童诗而言,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倘若处理不当,不但会导致如上结果,还会让课堂诗味尽失,让学生丧失读诗的兴趣。
通过“猜”的方式,教师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写出了这么多优美的诗,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多可爱的“我们”,这位作者可能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猜猜看。
生:我想,这位作者可能是一位老爷爷。因为,他特别喜爱小孩子。
生:这位作者应该是一位非常有童心的人,要不,他的诗歌怎么会这么好玩呢?
师:孩子们,你们看,他来了,他就是金波爷爷。金波爷爷特别关心我们,他把对我们的希望藏在了这一首首美丽又好玩的诗中。你能猜出来吗?
(出示)
通过《快报 快报》这首诗,金波爷爷想说这样的话——
亲爱的李小毛同学:
生:我猜到了,金波爷爷的话是这样的——亲爱的李小毛同学:课上要认真学习,有好玩的事下课再和大家交流哦!
生:我也猜到了,金波爷爷的话是这样的——亲爱的李小毛同学:再好的消息呀,也不能在上课时传呀,别忘了,这是学习的最好时光呢。 生:我猜,一定是这样的——亲爱的李小毛同学:你可不能再顽皮啦,你忘了老师说过的,上课的时候可不能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呀!
师:老师也猜到了,金波爷爷的话可能是这样的——亲爱的孩子们:想当快报记者是一个很好的理想,要实现这个理想,将来当个好记者,现在就要学好本领噢。
师:你们真是金波爷爷的小知音!金波爷爷藏在其他几首诗中的话,相信你们一定也能猜出来,快告诉你的同伴,让他们也听一听吧!
(出示)
通过《__________》这首诗,金波爷爷想说出这样的话——
亲爱的孩子们:
(交流略)
师:孩子们,金波爷爷用他的诗歌跟我们说了很多很多的话,只要你们读了他的诗歌,自己再用心想一想,就明白啦!
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在“猜”的形式下,将诗中蕴藏的精神力量放置到心灵深处。猜,让学生在玩中获得人生的启迪、生活的智慧,诗中之理的获得水到渠成。
“猜”,从形式上来说,带有很重的游戏成分。借助“猜”的形式,教师很好地转化了教学的难点,将“说教”变成“自悟”。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得始知深,以“猜”代讲,自悟诗理,效果显著。
四、读 演——倾情投入,赏读之中悟诗情
“诗言志,歌永言。”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抒发情感是诗歌重要的特征之一。对诗中情感领悟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诗歌学习的品位。“读”与“演”相结合的策略,则是打开这把关键之锁的钥匙。
《快报 快报》一诗的教学,通过听读、诵读、示范读、对读、表演读等形式,层层推进。学生在游戏式的品读中,在夸张的表情语气里,在诙谐幽默的氛围中,读出了李小毛的淘气,读出了李小毛的可爱,读出了作者对李小毛的喜爱、对李小毛的期望。诗中情在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也自然而言地融入学生的心中。
《小妹妹,我送你回家》一诗的教学中,学生自由读、同伴读、小组合作表演读,自荐读、互荐读、配乐表演读,读中感受:感受小妹妹的天真伶俐,感受同学们的热情焦急,感受“我”的诚实担忧,更感受诗中充盈着的善良之情、诚实之意、和谐之境。诗情领悟尽在不言中。
需要说明的是,儿童诗尤其是以儿童为描写对象的儿童诗,虽然它的情节不像故事一样完整,但它更凝练、更形象、更生动。这里的“演”重在“神”与“情”,即通过身体语言的介入,把儿童的一切感官引入对诗歌的理解、体验、感悟之中,从而达到“诗我一体”的境界,使难以言传的诗意融入学生的心智之中。
五、读 写——亲身试水,赏读之中习诗言
诗歌是世界上最精粹的语言,因此,诗歌是语言营养的优质源泉。语言的学习来自于积累,更来自于实践。将“写”与“读”有机融合,是通过诗歌阅读提升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赏读《挂钥匙的孩子》一诗的过程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试水”。
师:让我们来做小诗人,学着作者的样子,丰富一下诗歌的内容。
(出示)
爸爸很忙。 爸爸很忙。
妈妈很忙。 妈妈很忙。
因此,我也很忙。 因此,我也很忙。
放学了, ,
书包挎在肩上, ,
我去菜市场。 。
有时候,还为了 有时候,还为了
妈妈的一次晚归, ,
雨天里,我撑着伞, , ,
等在汽车站上。 。
雨点儿在伞顶上叮咚叮咚, ,
钥匙在风里叮当叮当。 。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小节诗,也来过把写诗的瘾。
(生写作)
就这样,学生仿佛在完成句式仿写,又好像在进行填词游戏。他们边读边想,边想边写,边写边读,边读边改。先是内容,再是句子,竟然还考虑到了押韵。一个个专心致志,一个个全心投入,一节节美妙的小诗魔术般冒了出来。
爸爸很忙。/妈妈很忙。/因此,我也很忙。/放学了,/书包挎在肩上,/我把超市逛。
爸爸很忙。/妈妈很忙。/因此,我也很忙。/放学了,/书包放到桌上,/琴声真悠扬。
有时候,还为了/妈妈的一次惊喜,/夕阳下,我拿起拖把,/欢乐开了场。/拖把在地上刷拉刷拉,/钥匙在汗水中闪亮闪亮。
有时候,还为了/爸爸的一次开怀舒畅,/春风里,我拿起水壶,/把花儿浇上。/花儿在水下鲜亮鲜亮,/钥匙在胸前叮当叮当。
学习语言的方式很多,讀写结合更是优秀的教学方式。在诗歌阅读中,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作用有三:一是在写作中丰富诗歌的内容,深化对诗歌的理解;二是让学生明白,诗歌写作,看似简单,其实有很高的要求,语言的学习没有止境;三是让学生在写作中习得语言的技巧,提升“炼字”“炼句”的意识,增强斟酌语言的主动性——这对他们的语言学习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以“赏读”为核心,将“读”“听”“想”“猜”“演”“写”多种方式融为一体,以一首带多首,以少数带多数,让学生在理解一组诗歌的同时获得独立阅读儿童诗的方法。如此,他们将真正亲近儿童诗,爱上儿童诗,在优秀儿童诗的营养滋润中,成长为有品位、有智慧的人,进而收获诗性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洪子诚.诗歌读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曹静.诗歌,一种不可轻视的教育[N].解放日报,2011-3-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江苏省海安市明道小学 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