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拜见的李小文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小文先生是世界著名遥感物理几何光学奠基人之一。2015年1月8日先生答应参加原计划2015年1月16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遥感物理光学学术研讨会,暨科学出版社《偏振遥感物理》发布会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偏振遥感重大仪器申请论证会。
  2015年1月10日我的学生焦健楠发来短信:“晏老师,您不是16日邀请李小文院士出席《偏振遥感物理》致谢发布会吗?他今天走了。”“啊?”我的回复,我的惊愕,短信时间显示着22:16。我和这个发布会的主持者科学出版社遥感分社社长朱海燕、拟出席者郭华东院士、万卫星院士、偏振遥感第一人赵云生教授,不用商量,原定于1月16日上午的会议,将跟随治丧委员会公布的1月16日上午八宝山遗体告别仪式而改变。
  李小文先生是世界著名遥感物理几何光学奠基人之一。2015年1月8日先生答应参加原计划2015年1月16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遥感物理光学学术研讨会,暨科学出版社《偏振遥感物理》发布会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偏振遥感重大仪器申请论证会。李小文先生于2014年11月6日从医院出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该专著写序,认为此书是填补领域空白、中国领先的遥感物理光学的突破性进展。1月8日先生说出席此会是他对偏振遥感物理光学的两个希望:一是见证偏振遥感专著的出版并致辞;二是希望在基金委重大仪器立项实现突破,成为光学遥感基础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不幸的是,2015年1月10日先生与世长辞。1月16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我们这个会议也因此推迟到16日下午举行,以告慰、追思先生的在天之灵,以继续我国光学遥感基础研究的开拓进取。
  我与小文院士有五次单独见面。
  第一次,1998年下半年,经北大徐希孺老师推荐,我联系上李老师,他请我到他当时刚回国后住处—中关村东南小区916号楼一个非常窄小的住房。我向他请教了与物理光学有关的他正在努力申请的“973”项目的情况,他给了我认真的解答,了解了我的光电学背景,建议我深化数字成像工作并关注地物波谱技术;最后当我把自己的专著《资源环境生态巨系统结构控制》介绍给他时,他就像一个孩子似的听得入迷,非要我给他签名。这一谈就是4个多小时,我要走,他不让,非要请我吃饭,我便吃了他的第一顿饭。
  第二次,2004年,当我带着有遥感图像电子地图成果的手机来到北师大他的办公室给他看时,他让我坐在椅子上,自己却蹲在我旁边看得入迷,我真的被感动了:一个世界有名的科学家、中科院遥感所所长,居然这么谦恭随意,没有半点儿架子。我请他也坐,他却说:“这样蹲着看得真切。”我没有办法再坚持让他坐,而是就这样我演示,他观看,就这样蹲了大半个小时!他了解到我开始进行偏振的初步研究,建议我深化其一,持之以恒必定成功。
  第三次,2006年,我到中科院他的所长办公室向他汇报自己已经全身心开展的偏振遥感研究,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中午他拿出白酒,让我陪他喝,我说不会喝,他就自斟自饮陪我吃着盒饭讨论学术问题。他的夫人刚好过来让他少喝,先生答应了,待夫人离开了,他给我做了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说“管得严啊”。
  第四次,2014年10月26日,我请他为我的专著《偏振遥感物理》写序,他对起草的文字逐字地改。他看到书稿,说这是填补空白、超越国外的成果。最后先生感觉累了,告诉我他回家再改。可直到11月6日,他给我电话一再致歉,说他之前住医院了刚刚回来,马上完成最后的内容。我次日一早就拿到了先生亲笔签名的序。
  第五次,也就是约定的2015年1月16日上午科学出版社召开的《偏振遥感物理》发布会,也许成为了他留给科学界的最后一个约定,等来了他的噩耗,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先生1月8日的允诺,也许是他留给科学界的最后一个允诺,他说:写序只是文字上的,但专著发布才是一个见证。也许,这第五次见证的“序”,将成为一个永恒,一个升华,一个远在天国的祈望和保佑……愿偏振遥感光学腾飞与发展,愿李先生开拓的遥感几何光学成为永远闪烁在遥感物理光学天际里的启明星……
  先生你已驾鹤仙去:愿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于2015年1月15日凌晨3∶15时蓝旗营家中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任]
其他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自2003年创办起,就致力于九年一贯义务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学校提出“九年一贯,提供更好的教育。”其内涵可用“一个中心、三个要素、五个校本行动”来表示。一个中心即围绕促使每一位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发展,提高核心素养为中心;三个要素即“九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九年一贯的课程设计、九年三三分段的实践操作;五个校本行动即建设九年一贯校本化课程体系、探索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此前、当前乃至今后,教育公平都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前谈到教育公平,主要针对的是教育资源和学生学习机会的平等,推进教育公平的主体责任主要在政府,着力解决的是城乡、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更强调教育起点公平。然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公平的重心正在从以资源配置为标志的起点公平,转向以平等对待为特征的过程公平。[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的。习惯看似虽小,但它却有着巨大的能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它影响着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一个人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不好的习惯也能葬送一个人的前程,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必修的功课。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期间的习惯教育尤为重要。近年来,各个学校都在培养小学生的习惯方面
郭天财的一生和麦子紧密相连。  麦子是粮食,麦子滋养生命。出生在老愚公家乡——河南省济源市深山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郭天财,童年时期所经历的贫穷苦难让他永远难忘饥饿的滋味,更能理解“粮食”二字沉甸甸的含义。因此,年幼的郭天财暗暗立下了“将来当一名农业科学家,让所有人都能吃上白面馍,不再饿肚子”的志愿。1974年,郭天财被保送到河南农业大学,并在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和小麦科研工作。自
小学数学主题作业的优化设计主要是针对当前教学中作业设计的现实困境,围绕单元学习中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现象方面的困惑为主题,引导学生在作业中经历探索、发现、研究、快乐的学习体验,注重体现学生数学思考主动参与的全过程,注重体现学生经历问题解决自主探究的完整过程,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有趣,让儿童感到数学“好吃而有营养”、好玩而有深度,力求以此为载体,整体发展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仅以北师
本刊讯 8月20日,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屆教博会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共同承办的年度性盛会。参会人员覆盖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含港澳台地区。有近140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180多个省市区县教育行政教研机构、13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
一、童年记事:“山上”到“山下”  ——狩猎民族的集体记忆  我1959年出生于茫茫大兴安岭深处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族①的家庭。鄂伦春族人家庭子女较多,少则五六个孩子,多则十一二个,我家有兄弟姐妹8人,我排老三。我家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是以狩猎为生的纯正的鄂伦春人。在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有两个较大的部落——南部和北部,南部的部落族人基本都姓莫;北部部落的族群较大,人数较多,姓氏
编者按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家国情怀,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标志。本期专栏呈现历史学科如何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个层面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案例,以期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地找到地方表达、学校表达的课程与文化支撑。  夏辉辉老师的文章以广西为例,呈现如何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系列地方特色课程,为学生打好家国情怀的底色。周刘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制度之魂,是全体社会成员安身立命的根本。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党的十八大大力倡导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在中小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我国的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已经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探索发展过程。但有不少学者指出,中小学组织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不是很理想。比如,对个人成功的目标定位有失偏颇,社会宣传与学校德育之间缺少积极互动,核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总要求、总任务、总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中国教师》特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就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借鉴。  中国教师:王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