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bul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学校教学的现状出发,以“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教育理念为视角,以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途径,进行了一些理论思考与教学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生物教学;课堂效率;减负增效
  笔者在一线教学中能真实地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及作业现状:学生每天面对着各科很多的作业,感到无从下笔,相比较而言,哪科老师要求得比较严就先忙哪科,更喜欢哪科就先写哪科的作业,写不完的就抄,尤其擅长抄选择,时间长了,个别作业当然就可以偷懒不写。看着每天各科老师留下的近半黑板的作业,笔者倍感无奈,并且长期观察下来之后发现,大批量作业下很多同学成绩并不见明显提高,学习状态亦无有效改善。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重中之重。因此“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教育理念的提出无疑是遵循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课前无预习”顾名思义就是上新课前不需要进行任何的预习,所谓“课后零作业”就是指平时(周一到周五)、周六周日、节假日、寒暑假都没有作业。如果进行课前预习,第一,会占据大量的课后时间,增加学生课后负担,与教改精神相违背。第二,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会对新课的内容缺乏好奇心,直接影响学生课堂的思维效率。第三,预习效果很难保证。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科很多的作业,基本上无暇顾及所谓的课前预习,如果通过完成导学学案来预习,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效果基本上没有,因为导学学案的内容在编排基本上是根据书本基础知识进行填空,配一些一眼能看到答案的练习;一些简单的思考题,学生通过看书就能找到答案;如果是要理解的内容,学生就算是预习了也无法解答。第四,通过课后零作业可以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是学生抄作业问题,如果把练习放在课堂上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增强了教师对学生评估的可信度,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第五,教师把改作业的时间用于研究和准备课堂的有效教学。老师天天布置大量的作业,批改着大量的作业,感觉很累!学生天天做大量的作业更累,但忙碌之余却少有老师去真正地思考这里面的前因后果,去改革这里面的弊端。教师为什么不从繁重的批作业中解放出来,用于研究如何更好地备好课,上好课,如何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呢?教师如果不布置课后作业,势必会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担心。因很多时候教师都是通过大量布置作业来提升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去深入挖掘教材和考点,想尽办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艺术性。笔者认为习题是用来检测所学知识的,应该是学习知识在前,习题检测在后。试题是根据知识点出的,掌握了知识点也就掌握了试题考点。正所谓题目千千万,做也做不完,要想考好点,就要看考点。第六,解决了题海战的问题。因为总课时数每年都是一定的,课后零作业后,作业只能在课堂上完成,势必意味着做的题大幅度减少,这样教师就会主动研究考点和题目,正因为课后零作业,教师才有时间去精选好题,这样教学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而且更取决于学生的学,教师只有不断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与愿望,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上出令学生满意的课。教师只有把有限的工作时间用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考点,才能使课堂更高效,教学更有效。笔者相信在教学上“只有不走寻常路”,才能取得不寻常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一)概念图教学法
  概念图评价包含两个成分,一是学生完成画概念图的任务,以展示他们学习到的知识。二是评分系统,教师用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是否准确。概念图评价方法很适合在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运用。建构概念图是学生思维的外显,是知识理解状况的表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都会反映在所建构的概念图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心理和元知识状况限制,对概念的理解常常出现不完全或缺陷,这些都会在自我建构的概念图上留下思维痕迹,学生画的概念图是他们对概念正确或错误理解的外显,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这也助于教师诊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状况,并利用生成性资源及时改进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将概念图作为评价的一种工具,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可以检测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对知识面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他比传统的文字试题有着不可比拟的效能。
  首先,概念图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在新授课中应用概念图建构知识结构,将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并举,教师可以用对概念图的构建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辅导和因材施教,而学生也真正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如对“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再重新复习一下几个细胞器及细胞膜和细胞核的功能,然后再通过对照书本P49分泌蛋白运输的示意图绘制概念图,促进学生领悟、理解分泌蛋白形成过程是个整体,而完成整个过程必须依靠各种细胞器及细胞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见右图)
  其次,概念图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绘制概念图,他们可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过程,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达到灵活迁移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师指导学生找出关键概念:基因、DNA、tRNA、rRNA、蛋白质、等位基因、氨基酸染色体、遗传信息、核苷酸、碱基、核糖、磷酸、转录、翻译、逆转录、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显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基因、隐性性状。
  (二)数学模型教学法
  数学模型指的是用来描述系统或它的性质和本质的一系列数学形式。具体来说,数学模型就是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像、框图等描述客观实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通过数学建模可以用数量关系描述生命现象,再运用逻辑推理、求解和运算等达到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的目的,最终运用数学模型提供的解答来指导解决现实问题。
  首先,图形曲线分析应用。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建立图表或坐标图像使其变得更具体。如讲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的变化规律时我们以具体的数据列成表格,并根据表格数目变化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坐标图像展现给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下表、下图)   其次,排列组合的应用。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在高中生物必修二的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用排列组合方法解题,如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种类的计算中,用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过程中,遗传信息多样化计算中以及密码子的组合方式计算中都会用到。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首先,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叙述、挂图和模型的使用有时都显得有点力不从心,造成学生理解掌握上的困难。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电脑动画所起的作用最为明显。如,讲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我通过电脑动画,把噬菌体侵染细菌、自我复制、增殖、释放等主要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学生观看之后即可明确指出:在整个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始终留在细菌外部,因而对子代噬菌体的合成不起作用,所以蛋白质不可能是遗传物质,只有进入了细菌内部并控制了子代噬菌体合成的DNA才是遗传物质。其次,在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由于中学实验室设备的限制,对于操作细微难以清晰向学生展示的实验,可用动画或视频来展示。再次,在复习课中的应用。复习课往往内容多而杂,与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一味猛讲相比,多媒体教学法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的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应培养学生课堂自主思维能力
  教师课备得再好,教学案设计得再好,学生如果只是消极思维或不思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思维,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思维,不要把教师的思维强加给学生。教师要少讲,精讲,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阵地,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擦出思维的火花。学生需要知识,更要自主思维。
  第一,利用思维的整体性,培养学生抽象聚合思维。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知识永远是学生最易遗忘的,而学生通过自己思维得到的知识往往记得很牢,通过一周或一个月的学习,有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整理,找出区别和联系,比如看图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联系,哪怕学生找的不全,或很草根化,但确实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得到的结论,教师都应该鼓励和表扬。因为培养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二,利用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循序渐进生疑思维。比如我在讲分离定律时,有些题目都需要判断显隐性才能做,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这步思维,也做对了题,但题目做多了,再遇到相似的题时,没有经过那步思维的学生则都做错了,这样一来他会生疑,一生疑问题就解决了,原来他少了一步思维。
  第三,利用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学生集思广益思维。课堂是展示不同思维的阵地,把不同学生的思维,老师的思维都拿出来晒晒,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每个人的思维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问题的水平的不同,就会产生种种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同学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比如我在讲解已知亲本表现型和后代表现型和数量时,对于如何推导亲本基因型的问题时,有同学提出了根据后代比例推导的方法,也有同学直接看后代隐性的有无来推导,我让其他同学找出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进行了比较,哪种方法快,哪种方法有局限性。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三、“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的实践效果
  笔者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9月和11月的二次高三调研考中高三2班达B率均超过一四星高中,高三15班达B率均列全校同类班级第一。笔者在2011年的学测复习备考中也尝试了此教学理念,发现效果很好。所教班级达A人数和达A率在同类班级中领先,所教班级过关率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
  四、“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实践该理念的必要的基础。第二,教师在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敢于增加,还要敢于减少。第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教师应设置有效科学的测评,监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第四,要灵活运用,不要一刀切,课后并不是真的一次作业也不留,也并不是真的一次也不需要课前预习(个别课可能需要学生提前收集资料进行课堂辩论等)。第五,教师要注意思考如何在该模式下协调好教学进度与考试内容的关系。
其他文献
摘 要:《合理安排时间》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课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运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优化思想的价值,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站在儿童立场,理解编者意图,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升数学思考水平,重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凸显数学学习本质。  关键词:数学活动;渗透;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要: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要做到“活”、“真”、“准”,以问题推动学生理解,以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提问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49-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提问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
摘要: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方法的构建和应用进行详细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对该种教育方法做出总结,以期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以后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教育情感;教育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19-2  一、情感教育方法的意义  (一)数学教育现状呼唤着情感教学思想
摘 要: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从四方面着手:(一)营造和谐平等氛围,使学生“敢说”;(二)创设有趣情境,使学生“乐说”;(三)规范引导,使学生“会说”;(四)采用多样化形式,使学生“善说”。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活力,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低年级;和谐;有趣;规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虚拟世界诱惑的背后陷阱重重。因特网的应用现在已经走进了学生的课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务之急。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是放飞学生心灵的有效手段,是育人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德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
摘要: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基础的内容,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却并不重视词语教学,致使词语教学呈现低效性。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词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词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36-1  一直以来,词语教学在小学
摘要:本文对学生在完成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操作中的错误之处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学生的探讨和交流加以改进,最后,对产率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和总结。由此,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化学知识,学会了探索,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粗盐提纯;操作步骤;产率;偏差原因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82-2  
摘 要:初一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在学习中还存有很大的模仿性,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多种,但很多同学经常误用“SSA”证明三角形全等,把“SSA”与直角三角形的全等条件“HL”混淆。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85-1  今年是新教材在南京全面试点的第二年。对于新教材而言我们在一线的老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大多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真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自由发挥?杜郎口中学的实践可以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的学习评价上,都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模式;引导;体会;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
一  儿子放学回家,坐在书桌旁悄悄抹眼泪。  问缘由,他带着哭腔说:“考试又没有考好,平时班里几个学习不用功的同学,都比我考得好。是不是我特别笨?为什么我明明努力了,却没有好成绩?”  儿子算不上天資聪颖,但绝对不笨,学习也非常勤奋。一回到家,就是伏案学习,节假日也从不外出游玩,一门心思全放在功课上,但结果总是让他失望。  我安慰了他几句,鼓励他只要努力,迟早会有收获。他擦擦眼泪,不再抱怨,又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