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几点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ngu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基本过程。在常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有目的地进行必要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上。课堂提问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就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果方法运用不当,势必造成问而难答、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讲究提问的“文韬武略”,又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开发智力,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竭力探索的课题。笔者以教学《孔乙己》为例,就其提问的基本方法谈谈认识和做法。
  一、在关键、重难点处提问
  这里所说的关键,是指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段落,是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突破口。抓住重点语段提问,提纲挈领,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抓住难点提问,能扫除教学中的障碍,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如在分析《孔乙己》中人物活动环境和人物性格特点时,可进行如下提问:①成亨酒店是怎样的一个格局?作者描绘这样一个环境有何作用?②常来酒店喝酒的有哪两类人?他们的衣着和喝酒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酒店对他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③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怎样理解这“站着喝酒’、“穿长衫”、“唯一”几个词语的深刻含义?④作者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是怎样着意刻画的?这样刻画揭示出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样从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到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抓住了重点,特别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关键句子,是理解孔乙己性格特点的突破口,使学生在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正确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意义。
  二、在易错易混处提问
  教师要针对学生容易理解错误或容易产生概念混淆的地方,精心设计提问,避免学生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小说《孔乙己》写了贯穿全文的笑声,教师要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剖析,以便加深理解小说所揭露的社会病态、孔乙己悲剧的深广意义,以及作者以“乐”写“悲”的艺术效果。可以这样提问:①小说中写了几种人的笑?他们的笑有什么不同?②作者以哄笑写孔乙己的悲惨,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三、在文章精妙处提问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筛选的,其中在刻画人物性格,或叙事、状物、明理、抒情,或揭示文章题旨,或艺术构思等方面,不乏作者匠心独运的“画龙点睛”或“妙笔生花”之处。在这些地方提问,有助于学生揣摩作者匠心,提高阅读欣赏能力,而且可开发学生智力,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孔乙己是一个受封建文化思想的毒害和科举制度的摧残而迂腐可笑、穷困潦倒的苦人儿。作者刻画他迂腐可笑、死要面子的穷酸相,虽用墨不多,却达到了穷形尽相、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可以这样设计提问:面对短衣帮哄笑他偷书,孔乙己是怎样争辩的?旁人问他当真识字么,他为什么显出“不屑置辩”的神色?问他为什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他为什么“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神情?掌柜取笑他偷了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断了腿,他又是怎样分辩的?为什么他不但对大人说话,对小孩说话也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之类”?在这些精妙处提问,让学生加深理解个性化语言的描写对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性格的作用。
  四、在看似“无疑”应有疑处提问
  “学则须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学生阅读现代文,往往觉得“无疑”,殊不知,正是“无疑”处需细细思忖。在“无疑”处提问,能培养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严谨治学精神,改变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提出深浅难易适度的问题,使学生踮踮脚就可摘到“架子上的葡萄”,切不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在《孔乙己》中,有这样看似闲笔却蕴含深意的一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在此处提问,除了让学生理解该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衔接作用外,还要进一步理解,正是这“闲笔”揭示出孔乙己的存在只能作为供人们茶余饭后取笑的玩物。又如“写乡绅,不写明他是举人,有没有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在封建社会里,科举制度孕育的读书人中举与否,是有天差地别的。再如作者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穷途末路更增添一层悲凉的气氛;说靠火、穿棉袄反衬孔乙己只穿一件夹袄的凄凉。在这些“无疑”处提问,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和鉴赏作者的写作技巧。
  五、在有争议处提问
  课文中有些地方,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有分歧、有争议,提出这些有争议的问题,激活生思维,使其各抒己见,在争议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对所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做过死的结论,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只要学生回答有一定道理,能自圆其说就行。比如《孔乙己》一文的语言就极其简练、含蓄,许多词语蕴含丰富的意味。课后“练习五”挑选的两个例句,就是要求学生揣摩“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的“大约”和“的确”的含义。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以至于全文,细心玩味,各抒己见。
  总之,课堂提问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既要善于提问,“驱使”学生去想去说,又要“善待”学生的“童稚之言”。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多表扬少指责,即使学生思维不到位,表达不够好,也应对其正确的(哪怕只有一丁点)加以肯定;即使学生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对其勇于发言的精神给予表扬,鼓励他下次想好答好,切莫泼冷水,甚至批评指责。否则,即使教师提问艺术高超,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提问就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
其他文献
当《国际公关》杂志把这个题目交给我的时候,我曾经有所犹豫,自问:现在到了谈网络媒体社会责任和行业自律问题的时候了吗?网络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体,至今其采访权在中国还没有获得正式确认。拿网易来说,我们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从传统媒体转载而来,自采内容主要集中在企业报道和文体报道层面,初步估算,其所占比例不到该部分内容总量的10%。所以,网络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地位和实际形态还远远没有实现,其大众传播的功
摘 要: 新世纪,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为适应时代需求,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必须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到教育之中。但是,在这一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在理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上出现了一些误区,导致这一整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出现这些误区的原因是有些老师理解信息技术有偏差、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只有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与语文课程相结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
摘 要: 当前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新课改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发展已成为课堂教学的热点。本文主要就语文课堂教学无效性的现状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了分析。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1]。毕竟学生
我的心湖长存一个美好的地方,那儿树影婆娑,沙沙的声响撩拨耳蜗。袅袅炊烟伴着白果的清香,从银杏林另一头的老屋悠悠升起。  “吃晚饭啰——”外婆的呼唤声飘荡到我的耳边。踏进院子,只见一方木桌上摆着几盘小菜,喷香的菜饭冒着热气。我与外婆对坐着,山头半轮“咸蛋黄”把我和外婆的脸照得红彤彤的。里屋传来外公的吆喝声——再添一碟白果和花生米!外婆一面数落着“酒鬼”,一面起身“服务”。  吃完饭,天色已晚,我和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