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多的背诵任务是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对于背诵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完成背诵任务是不成问题的;对于缺乏背诵能力的学生来说,背诵是非常头疼的事情。
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属于后者的达60%左右。背诵能力强弱,一方面要与每个人的智力有关,另一个方面也与是否有好的背诵方法有关。背诵方法得当,完成背诵任务就快速,没有背诵方法或背诵方法不当或背诵方法单一,完成背诵任务的难度就会大些,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多些。有些教师批评迟迟完不成任务的学生:“人家背上了,你为什么背不上?”“你看你,三天了,一篇课文还背得半生不熟,像话吗?”学生被批评得哑口无言。这种批评不但对学生完成背诵任务毫无效果,同时容易给学生心灵造成创伤,是不可取的。
像这样要求学生背诵,好比只教给学生“过河”的任务,没有帮助他们解决“桥”或“船”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要求学生完成古诗文背诵任务的同时,要教给学生有效的背诵方法,让背诵方法回归理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古诗文的内容特点,尝试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进行背诵,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接龙背诵法
这是模仿成语接龙游戏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背诵,以要背诵课文的句子为单位,学生轮流背诵,背不出来的由下一个同学接上。这样,在口耳相传中,起到互相提示的作用,从而加深了印象,特别是背诵的难点,在接龙中得到强化,能提高集体背诵的效率。如果接龙时再分小组竞赛,则更能调动学生背诵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背熟课文。
《木兰诗》有62句,我指导学生采用接龙背诵法背诵,背诵一遍时全班学生刚好每人可以轮背一句,他们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检查背诵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当场成诵。
《桃花源记》这篇课文较长,如果以逗号为单位,有73句,背诵一遍,全班学生每人轮背一句还背不完,有的学生轮背了两句,几遍接龙背诵后,大家的机会就差不多了。检查背诵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在第二天就能顺利背诵课文。
二、线索背诵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快速背诵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关键词语作为线索来提示背诵,用得好,能使背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检索长时记忆中刺激信息存储的主要方法是回忆和再认。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头脑中重新再现的过程,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由回忆,即自由地提取刺激信息的过程;一种是线索回忆,即将某种刺激信息作为回忆提示而提取信息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有线索回忆的成绩要优于自由回忆,因此,抓线索背诵法不仅能快速地背诵课文,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在指导学生背诵《陋室铭》时,我让学生抓住“陋室不陋”四字作为线索。前六句以类比的方式点题,中间八句写“陋室”的环境和生活情况,结尾四句用类比作结,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检查背诵结果显示,学生很快记住了线索并顺利背出课文,也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取得很好的背诵效果。
三、串字背诵法
串字背诵法就是在一定数量的诵读基础上,将语言材料几个句子的首字或关键字串在一起,并附加一定的意义,使之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句子,不能组成句子的,有时还要使用谐音的方法。这种背诵方法,对要求背诵的语言材料进行了深度的意义加工,从语言材料中抽取几个首字或关键字,就是对刺激信息的重新组织,把这些字组织成为一句有意义的话语,则能把语言材料顺利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当中,便于记忆、保持和提取。因此,串字背诵法是一种简便、实用、高效的背诵方法。
《岳阳楼》这篇课文,由于内容较长,而且二、三段写景很多,很多学生在背诵时漏了句子,我指导学生找出第二段几个写景句子的首字“雨”“连”“风”“浪”“日”“山”“商”“墙”“薄”“虎”组成一句话:雨连风浪,日山商墙薄虎。想象“这天,雨很大,连着狂风巨浪,日山商墙(商场名字)的薄虎也来了”。再找第三段写景句子的首字“春”“波”“上”“一”“沙”“锦”“芷”“青”组成一句话:春波上,一沙锦芷青。想象“春天,波光上有一只沙锦,它叫芷青”。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内容,再也不会漏掉句子了。
四、听读背诵法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重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达到背诵的目的。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以竞争的方式来背诵,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朗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看谁读得好。这样,学生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又认真地听了好几遍,最后由一组学生背诵,三组学生打分,不断轮流背诵。这样,学生不但加强了注意力,提高了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记忆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在课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做家务的时候,播放录音,强化记忆,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
五、图画辅助背诵法
俗话说,书画同源。其实,文画亦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文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可以使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面线条、色彩、明暗、浓淡、深浅、主次中迅速地立体地感知诗文的内容,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通过恰当的图画把课文语言文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万言,尺幅览千里”的效果。我常常利用课文的插图或教学图片或让学生自己画简图,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如对于温庭筠的《梦江南》,让学生看着课文的插图背诵,准确率为100%。
我一向以来都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在画纸上为古诗《归园田居》《望岳》《黄鹤楼》等配画。一张张意象万千的图画,展现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鼓励学生动手作画,其实就是让他们在“做中学”,通过为诗作画,反馈出他们对诗的理解,大大提高背诵的质量。
六、提问背诵法
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深入理解课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背诵前先把背诵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然后看问题,凭记忆背诵文章。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叙事性的古诗文。如指导《石壕吏》一文的背诵,我提出以下五个问题:
1.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 老翁和老妇怎么办?——老翁愈墙走,老妇出门看。
3. 面对官吏,老妇如何应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 老妇家里还有什么人?他们的情况怎么样?——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 事情的结局如何?——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学生如果知道了这些答案,一定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对课文的背诵。
帮助学生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之后,不仅大大地加快了他们完成“过河”任务的速度,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尤其是在初三下学期,需要复习背诵大量古诗文,课堂上人声鼎沸的景象让人欣慰。“老师,我不再害怕背书了。我现在有点爱上背书了。”这是一个尝到背诵的甜头,由原来低分提高到八十多分的学生在周记上写的一句话。
当然,一文可用多种背诵方法,方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只要肯去摸索,一定还有很多好的背诵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背诵方法,就一定可以积累更多的材料,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
责任编辑罗峰
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属于后者的达60%左右。背诵能力强弱,一方面要与每个人的智力有关,另一个方面也与是否有好的背诵方法有关。背诵方法得当,完成背诵任务就快速,没有背诵方法或背诵方法不当或背诵方法单一,完成背诵任务的难度就会大些,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多些。有些教师批评迟迟完不成任务的学生:“人家背上了,你为什么背不上?”“你看你,三天了,一篇课文还背得半生不熟,像话吗?”学生被批评得哑口无言。这种批评不但对学生完成背诵任务毫无效果,同时容易给学生心灵造成创伤,是不可取的。
像这样要求学生背诵,好比只教给学生“过河”的任务,没有帮助他们解决“桥”或“船”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要求学生完成古诗文背诵任务的同时,要教给学生有效的背诵方法,让背诵方法回归理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古诗文的内容特点,尝试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进行背诵,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接龙背诵法
这是模仿成语接龙游戏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背诵,以要背诵课文的句子为单位,学生轮流背诵,背不出来的由下一个同学接上。这样,在口耳相传中,起到互相提示的作用,从而加深了印象,特别是背诵的难点,在接龙中得到强化,能提高集体背诵的效率。如果接龙时再分小组竞赛,则更能调动学生背诵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背熟课文。
《木兰诗》有62句,我指导学生采用接龙背诵法背诵,背诵一遍时全班学生刚好每人可以轮背一句,他们背诵的积极性很高。检查背诵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当场成诵。
《桃花源记》这篇课文较长,如果以逗号为单位,有73句,背诵一遍,全班学生每人轮背一句还背不完,有的学生轮背了两句,几遍接龙背诵后,大家的机会就差不多了。检查背诵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在第二天就能顺利背诵课文。
二、线索背诵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快速背诵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关键词语作为线索来提示背诵,用得好,能使背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检索长时记忆中刺激信息存储的主要方法是回忆和再认。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头脑中重新再现的过程,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由回忆,即自由地提取刺激信息的过程;一种是线索回忆,即将某种刺激信息作为回忆提示而提取信息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有线索回忆的成绩要优于自由回忆,因此,抓线索背诵法不仅能快速地背诵课文,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在指导学生背诵《陋室铭》时,我让学生抓住“陋室不陋”四字作为线索。前六句以类比的方式点题,中间八句写“陋室”的环境和生活情况,结尾四句用类比作结,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检查背诵结果显示,学生很快记住了线索并顺利背出课文,也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取得很好的背诵效果。
三、串字背诵法
串字背诵法就是在一定数量的诵读基础上,将语言材料几个句子的首字或关键字串在一起,并附加一定的意义,使之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句子,不能组成句子的,有时还要使用谐音的方法。这种背诵方法,对要求背诵的语言材料进行了深度的意义加工,从语言材料中抽取几个首字或关键字,就是对刺激信息的重新组织,把这些字组织成为一句有意义的话语,则能把语言材料顺利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当中,便于记忆、保持和提取。因此,串字背诵法是一种简便、实用、高效的背诵方法。
《岳阳楼》这篇课文,由于内容较长,而且二、三段写景很多,很多学生在背诵时漏了句子,我指导学生找出第二段几个写景句子的首字“雨”“连”“风”“浪”“日”“山”“商”“墙”“薄”“虎”组成一句话:雨连风浪,日山商墙薄虎。想象“这天,雨很大,连着狂风巨浪,日山商墙(商场名字)的薄虎也来了”。再找第三段写景句子的首字“春”“波”“上”“一”“沙”“锦”“芷”“青”组成一句话:春波上,一沙锦芷青。想象“春天,波光上有一只沙锦,它叫芷青”。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内容,再也不会漏掉句子了。
四、听读背诵法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重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达到背诵的目的。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以竞争的方式来背诵,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朗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看谁读得好。这样,学生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又认真地听了好几遍,最后由一组学生背诵,三组学生打分,不断轮流背诵。这样,学生不但加强了注意力,提高了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记忆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在课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做家务的时候,播放录音,强化记忆,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
五、图画辅助背诵法
俗话说,书画同源。其实,文画亦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文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可以使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面线条、色彩、明暗、浓淡、深浅、主次中迅速地立体地感知诗文的内容,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通过恰当的图画把课文语言文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万言,尺幅览千里”的效果。我常常利用课文的插图或教学图片或让学生自己画简图,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如对于温庭筠的《梦江南》,让学生看着课文的插图背诵,准确率为100%。
我一向以来都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在画纸上为古诗《归园田居》《望岳》《黄鹤楼》等配画。一张张意象万千的图画,展现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鼓励学生动手作画,其实就是让他们在“做中学”,通过为诗作画,反馈出他们对诗的理解,大大提高背诵的质量。
六、提问背诵法
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深入理解课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背诵前先把背诵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然后看问题,凭记忆背诵文章。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叙事性的古诗文。如指导《石壕吏》一文的背诵,我提出以下五个问题:
1.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 老翁和老妇怎么办?——老翁愈墙走,老妇出门看。
3. 面对官吏,老妇如何应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 老妇家里还有什么人?他们的情况怎么样?——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 事情的结局如何?——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学生如果知道了这些答案,一定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对课文的背诵。
帮助学生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之后,不仅大大地加快了他们完成“过河”任务的速度,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尤其是在初三下学期,需要复习背诵大量古诗文,课堂上人声鼎沸的景象让人欣慰。“老师,我不再害怕背书了。我现在有点爱上背书了。”这是一个尝到背诵的甜头,由原来低分提高到八十多分的学生在周记上写的一句话。
当然,一文可用多种背诵方法,方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只要肯去摸索,一定还有很多好的背诵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背诵方法,就一定可以积累更多的材料,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