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变中职教育观念,调整教学结构,增加课堂基础练习、强化实例训练,提高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较快的适应实际工作。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基础练习;实际训练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职业教育办学应与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现状相适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单位的用人机制越来越完善,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已被确定为生产第一线劳动者,这样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要完全由原来学历教育上转到提高劳动力素质教育上,而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职业教育应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要围绕培养既懂一定理论又能动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而进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对于财会专业来讲将来的就业将集中在小规模的经济组织和个体经济,根据这种情况就是要培养有职业道德素养、有理想,掌握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身心健康,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较好的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技能,能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会计软件,编制记帐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最终编报会计报表、负责具体审核和办理一般的财务收支及其他会计事务的初级会计人员。
二、根据学生现状,调整教学结构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办学的火爆,中职生源素质是越来越差,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素质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特别是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厌学情绪较重,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就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国大多中职教育一直采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大多照搬现行教材及大纲进行教学,过分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开始章节往往都是一些理论知识,缺乏灵活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一门新学科的兴趣,以至在以后的学习中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中职财会培养的是会计初级人员,也就是能够自主处理各项会计事务的实际操作人员,而对于会计理论只是辅助我们做的更好,因此在使用现行教材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对课程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针对会计课程来讲作出如下的调整:
(一)按会计核算顺序、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实践中
学生本来对会计这门新学科充满好奇,但会计这门课的学科体系一开始是从会计基本理论开始,而这部分内容老师讲起来觉得费力,学生学起来更觉得难理解,这样学生会逐渐对会计课失去信心、耐心、兴趣和热情。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入门时对会计感到轻松,就应从身边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最简单的开始,也就是从原始凭证开始。这样,会让学生感觉会计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学生接受会计,提高学习会计的兴趣。因此,在讲授顺序上按会计核算的顺序进行: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成本核算——对账、结账——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告。对于教材前几章的理论部分则可以分别融人到相关部分讲解。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和一般原则中的会计主体和货币计量放在原始凭证、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放在成本核算、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放在记账凭证中来学习,这样虽然打乱破了理论的系统,但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更易掌握。对于一些需要系统归集的理论知识可以放在实践知识学完以后再进行归集,这样学生即掌握了会计的实践又对理论知识有了全面了解。
(二)加强基础训练,提高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现阶段我国的现阶段多采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就是毕业后的学生到单位后,面对真“凭”实“据”无从下手,甚至有些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连最起码的发票都无法正确填制,更不用说其它会计工作了。为使学生能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就必须让学生多接触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基础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岗位。
在教学中增加案例和实际操作,将我们身边的或熟悉的案例做为内容进行教学,可以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工作情境的差距,也有利于对会计抽象理论和概念的理解。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运用会计方法进行处理的能力。例如,原始凭证这一节,老师可以只对填制提出要求,指出注意事项,之后发给学生多种空白原始凭证让学生根据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自已填制、然后由学生相互审核;在填制记帐凭证这一节,让学生根据自已所填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增加了会计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更能了解会计工作内容。
三、综合练习与实际相结合
会计课虽然每个章节都安排有习题,但大部分都是复习思考题,在学习各过程中虽进行了实践性练习,但相对来讲比较分散,在课程结束时还应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以一个生产企业12月份经济业务为例,从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成本计算、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报表、财务分析等一系列模拟实习,了解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各岗位核算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据会计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认识会计工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企业中进行实习,积累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经验。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在课程的安排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获得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才能在学生毕业后,不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成为一名不仅有一定理论知识、更能工作的合格的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基础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四版
[3]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对策.《会计之友》.2000第十期
[4]中职学校发展对策探析.《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04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基础练习;实际训练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职业教育办学应与我国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现状相适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单位的用人机制越来越完善,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已被确定为生产第一线劳动者,这样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要完全由原来学历教育上转到提高劳动力素质教育上,而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职业教育应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要围绕培养既懂一定理论又能动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而进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对于财会专业来讲将来的就业将集中在小规模的经济组织和个体经济,根据这种情况就是要培养有职业道德素养、有理想,掌握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身心健康,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较好的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技能,能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会计软件,编制记帐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最终编报会计报表、负责具体审核和办理一般的财务收支及其他会计事务的初级会计人员。
二、根据学生现状,调整教学结构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办学的火爆,中职生源素质是越来越差,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素质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特别是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厌学情绪较重,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就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国大多中职教育一直采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大多照搬现行教材及大纲进行教学,过分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开始章节往往都是一些理论知识,缺乏灵活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一门新学科的兴趣,以至在以后的学习中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中职财会培养的是会计初级人员,也就是能够自主处理各项会计事务的实际操作人员,而对于会计理论只是辅助我们做的更好,因此在使用现行教材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对课程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针对会计课程来讲作出如下的调整:
(一)按会计核算顺序、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实践中
学生本来对会计这门新学科充满好奇,但会计这门课的学科体系一开始是从会计基本理论开始,而这部分内容老师讲起来觉得费力,学生学起来更觉得难理解,这样学生会逐渐对会计课失去信心、耐心、兴趣和热情。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入门时对会计感到轻松,就应从身边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最简单的开始,也就是从原始凭证开始。这样,会让学生感觉会计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学生接受会计,提高学习会计的兴趣。因此,在讲授顺序上按会计核算的顺序进行: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成本核算——对账、结账——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告。对于教材前几章的理论部分则可以分别融人到相关部分讲解。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和一般原则中的会计主体和货币计量放在原始凭证、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放在成本核算、会计科目和借贷记账法放在记账凭证中来学习,这样虽然打乱破了理论的系统,但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更易掌握。对于一些需要系统归集的理论知识可以放在实践知识学完以后再进行归集,这样学生即掌握了会计的实践又对理论知识有了全面了解。
(二)加强基础训练,提高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现阶段我国的现阶段多采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就是毕业后的学生到单位后,面对真“凭”实“据”无从下手,甚至有些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连最起码的发票都无法正确填制,更不用说其它会计工作了。为使学生能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就必须让学生多接触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基础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岗位。
在教学中增加案例和实际操作,将我们身边的或熟悉的案例做为内容进行教学,可以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工作情境的差距,也有利于对会计抽象理论和概念的理解。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运用会计方法进行处理的能力。例如,原始凭证这一节,老师可以只对填制提出要求,指出注意事项,之后发给学生多种空白原始凭证让学生根据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自已填制、然后由学生相互审核;在填制记帐凭证这一节,让学生根据自已所填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增加了会计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更能了解会计工作内容。
三、综合练习与实际相结合
会计课虽然每个章节都安排有习题,但大部分都是复习思考题,在学习各过程中虽进行了实践性练习,但相对来讲比较分散,在课程结束时还应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以一个生产企业12月份经济业务为例,从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成本计算、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报表、财务分析等一系列模拟实习,了解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各岗位核算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据会计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认识会计工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企业中进行实习,积累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经验。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在课程的安排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获得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才能在学生毕业后,不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成为一名不仅有一定理论知识、更能工作的合格的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基础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四版
[3]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对策.《会计之友》.2000第十期
[4]中职学校发展对策探析.《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