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觉得随文练笔不失为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极好途径。语文教材堪称学生习作的典范,学生在读中学到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在读中丰富词语,积累素材,这为学生写作时遣词造句、选择材料和表达方法的运用创造了条件。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写作让他们有了真情倾吐的平台。因此,教师善于把写挤进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善于创造一个表达氛围,激起学生表达的内部动力,使学生在集体创作的浓厚氛围中静思默想,抓住即时产生的灵感主动表达。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以读促写,以写促悟,从模仿到创新,多次反复的练习,增强学生习作意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寻找读写点,在模仿中起步
1.积词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单位。“胸有点墨”,才能下笔成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欣赏理解体会名家名篇遣词的准确、传神,因循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活学生内存,通过理解、重组、加工、记忆,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地用词造句,联句成段。例如:《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里描写颜色的词语很多:绛紫、银灰、血红……表现出晚霞的绚丽多姿。让学生打开记忆之门,说说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就列举出很多。
2.炼句
在学生练习准确、通顺写一句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把句子写具体、生动。重点可放在启发学生想象,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写身边的人和事,使语句更传神。例如:《西湖》一课中有许多比喻句,把这些语句还原成无修饰描摹的形式去读读比比,加深学生理解、体验。再结合学生作文中的语句:“他快速地冲向终点。”让学生通过迁移、创造之后改成比喻句。学生在读中悟,悟中写,不仅加深了体验,还领悟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去写景状物会使文章更生动。
3.构段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叶圣陶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中的文章语言规范,它如一面镜子,反射出某些写作方法的基本规律。学生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通过多次的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例如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段落结构方式进行练习。段的结构形式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的、有并列式、递进式构段的、有因果关系构段等的等。通过仿写,使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二、放飞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
文章为了表达的需要,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起学生写话的热情和创作的灵感。《金子》这篇课文关于彼得种花的过程只作了概括地介绍:“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抓住“全部精力”“培育”“美丽娇艳的鲜花”教者先启发学生想象“一天里,彼得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工作?遇到恶劣天气:骄阳似火、暴风骤雨……他会怎么做?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又是怎样的情景?”接着,让学生去补写彼得辛勤培育花苗的经过。学生借助书中的插图,走进了彼得的花田边,默默地注视着彼得的一言一行,从而创造出溶入学生自身情感和智慧的新形象。
三、小练笔的注意点
1.注意练笔前准备
关于作文,鲁迅的经验是:“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随文练笔无疑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次数,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写作技能,提高了写作能力。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多“看”——充分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随文练笔很可能流于形式或成为优等生展示才干的平台,众多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并不会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练笔前应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进行准备。
2.提供丰富的练笔内容,让学生在选择中展现自我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语言积累,生活体验、语言感悟力、语言表达能力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教师提供丰富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练笔,满足不同学生倾吐表达的需要,使他们在揣摩思考中内化文本,丰富积累,在“我手写我心”中品尝阅读和写话的快乐。
3.注重练笔后及时评改
小练笔虽然篇幅不长,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肯定和帮助。学生练习写话结束后,让学生相互之间读一读、看一看:(1)片段是否围绕一个方面来写;(2)自己所造的句子是不是准确地表达心中的意思,别人有没有听懂;(2)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写话态度,闪光的语言,独特的思考和感受等方面加以表扬,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创作精神。
緊扣教材设计练笔训练,体现了“感悟、积累、运用”的语文学习规律,学生随文练笔,符合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的规律。让学生以积词、炼句为起点,在片断练习中学步,符合小学生习作练习的规律。学生随文练笔,在潜心会文中感悟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细节描写、遣词造句的精当,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提高了学生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胥浦中心小学
一、寻找读写点,在模仿中起步
1.积词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单位。“胸有点墨”,才能下笔成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欣赏理解体会名家名篇遣词的准确、传神,因循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活学生内存,通过理解、重组、加工、记忆,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地用词造句,联句成段。例如:《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里描写颜色的词语很多:绛紫、银灰、血红……表现出晚霞的绚丽多姿。让学生打开记忆之门,说说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就列举出很多。
2.炼句
在学生练习准确、通顺写一句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把句子写具体、生动。重点可放在启发学生想象,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写身边的人和事,使语句更传神。例如:《西湖》一课中有许多比喻句,把这些语句还原成无修饰描摹的形式去读读比比,加深学生理解、体验。再结合学生作文中的语句:“他快速地冲向终点。”让学生通过迁移、创造之后改成比喻句。学生在读中悟,悟中写,不仅加深了体验,还领悟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去写景状物会使文章更生动。
3.构段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叶圣陶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中的文章语言规范,它如一面镜子,反射出某些写作方法的基本规律。学生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通过多次的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运用能力。例如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段落结构方式进行练习。段的结构形式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的、有并列式、递进式构段的、有因果关系构段等的等。通过仿写,使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二、放飞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
文章为了表达的需要,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起学生写话的热情和创作的灵感。《金子》这篇课文关于彼得种花的过程只作了概括地介绍:“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抓住“全部精力”“培育”“美丽娇艳的鲜花”教者先启发学生想象“一天里,彼得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工作?遇到恶劣天气:骄阳似火、暴风骤雨……他会怎么做?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又是怎样的情景?”接着,让学生去补写彼得辛勤培育花苗的经过。学生借助书中的插图,走进了彼得的花田边,默默地注视着彼得的一言一行,从而创造出溶入学生自身情感和智慧的新形象。
三、小练笔的注意点
1.注意练笔前准备
关于作文,鲁迅的经验是:“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随文练笔无疑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次数,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写作技能,提高了写作能力。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多“看”——充分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随文练笔很可能流于形式或成为优等生展示才干的平台,众多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并不会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练笔前应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进行准备。
2.提供丰富的练笔内容,让学生在选择中展现自我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语言积累,生活体验、语言感悟力、语言表达能力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教师提供丰富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练笔,满足不同学生倾吐表达的需要,使他们在揣摩思考中内化文本,丰富积累,在“我手写我心”中品尝阅读和写话的快乐。
3.注重练笔后及时评改
小练笔虽然篇幅不长,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肯定和帮助。学生练习写话结束后,让学生相互之间读一读、看一看:(1)片段是否围绕一个方面来写;(2)自己所造的句子是不是准确地表达心中的意思,别人有没有听懂;(2)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写话态度,闪光的语言,独特的思考和感受等方面加以表扬,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创作精神。
緊扣教材设计练笔训练,体现了“感悟、积累、运用”的语文学习规律,学生随文练笔,符合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的规律。让学生以积词、炼句为起点,在片断练习中学步,符合小学生习作练习的规律。学生随文练笔,在潜心会文中感悟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细节描写、遣词造句的精当,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提高了学生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胥浦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