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办公室里静悄悄,我们几个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都在批阅学生的第一篇作文。
“王老师,你看看,这个学生就写这么一点点,这可怎么批?”刘老师一脸苦笑地把一篇作文递到我手里。
我读了起来。
原文如下:
打球记
下午我放学回来,看到有几个小伙伴在打球。
于是,我放下书包,拿着篮球从楼上跑下来与小伙伴一起打球,我高兴得不得了,与小伙伴们商量一人投一个看看谁进的球多,我一共投了16个进了6个,小伙伴投了20个进了10个,我热得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真shuǎng啊!
“除了有些标点不恰当,写得不错呀!”我笑眯眯地看着刘老师。
“这么短,还行?”刘老师一脸惊讶,“至少应该写一页呀!”
“文章长了就好吗?再说,这是一个刚上三年级的孩子呀!你看,题目是《打球记》,不俗;打球这件事交代得清楚、明白;‘我热得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语言多形象!”我越说越兴奋,仿佛看到了那个满头大汗在打球的小男孩。
在我的力荐下,刘老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能把自己的感受如实地表达出来,不错!”看着刘老师把这篇文章划入了“良”的行列,我也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反思】习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除了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外,更深层次的应该是什么呢?周一贯先生说:“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流的工具,是一种十 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最真实、朴素的联系。”由此可见,写作更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既如此,我手写我心,表达清楚即可,何来用字数论英雄?问题是很多老师已经忘记了作文的初衷,习惯于拿着“立意新颖、选材积极、中心突出”等一些“好作文”的框框去卡小学生的作文。结果,学生越写越干,牙膏越挤越少。最后,每到作文课,学生愁眉苦脸,毫无表达畅快之感。究其原因,都是那些“用心良苦”的要求惹的祸。难道孩子的习作无须引导吗?非也。著名作家林清玄在谈及孩子的教育时说了这样的话:“对小孩子我是采取一个比较自由跟放任的态度,我觉得就好像种树一样。树刚开始长的时候,你就说要剪成一个样子,开始剪,剪好了以后你会发现这棵树长不大。树要什么时候才能剪?一定要长大的时候才可以修剪。”我觉得这些话同样适用于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降低起点,兴趣为先
孩子眼里的世界多姿多彩,引导他们写出眼中所看、心中所想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可是我们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这么多的要求,一股脑涌来,那幼稚的心灵,不懵了才怪!所以,对初入习作大门的孩子,我采取散养的形式,兴趣为先。
比如,引导学生学写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师:昨天晚上,我和小蟋蟀到月宫里玩了!
生:老师,你骗人吧?
生:老师,你做梦了!
师:(课件出示,配乐讲述)夜晚的花园里,小蟋蟀依偎在祖母的怀里静静地听故事。忽然,一个亮闪闪的小家伙落在了玫瑰花瓣上,原来是小精灵叮叮咚来了!小蟋蟀一股脑儿爬起来,与叮叮咚攀着树枝荡起了秋千。一荡,水星上,再一荡,月宫里……
生:噢,原来是老师写的童话呀!
师:对,老师在童话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们有什么梦想,咱们也去实现它。当然,出发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最想去什么地方,最想变成什么,最想做什么事?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是什么?
生:在大森林里,一颗紫色的露珠乘着风环游世界……
生:野人岛上有一个红头发的小精灵,她到矮人国去玩……
师:很奇妙吧,这就是写童话。怎么样,快写写自己的梦想,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没有刻意的要求,学生乐写就足矣。至于童话的夸张性、幻想性,我觉得那是以后的事,是在孩子有了大量的习作尝试之后,才有可能提及的,早了,难免揠苗助长,吓倒孩子。
二、蹲下身子,赏识童心
很多老师不愿批阅学生的作文,觉得那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的确,学生的作文大多反映他们的世界,无非是小伙伴闹别扭、过生日送礼物……如果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读学生的文章,难免觉得幼稚、寡然无味。但是,教师若是蹲下身子,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就会触摸到一颗颗柔软的心,发觉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蹲下身子,就能感受到孩子因为丢失了妈妈买的橡皮而郁郁寡欢不是小题大做;蹲下身子,当读到“小乌龟笨笨,胆子似乎很小。水一有动静,它就沉到缸底,头缩进壳里,小小的尾巴紧紧地贴在壳的后面,一动也不动。等水面恢复平静,它才慢慢把小脑袋探出来……”就会叹服孩子观察的细致,更会被孩子的那份执着所感动。
三、利用讲评,大加表扬
对于习作刚起步的孩子,讲评的目的应该是唤起学生对作文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因此,学生交来的每一篇作文,我都会戴上放大镜去寻找优点,写上一些鼓励性的批语;实在不像作文的,只要字写得好,格式正确,甚至有一个词用得好也都会得到肯定。讲评课上,再把学生作文里闪光的语句、独到的观察和见解都收集起来,哪怕是三言两语,甚至文理不通的作文,也选择其可取之处,在班上有表情地朗读,大加表扬。
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肯定,并且或多或少地从同伴的习作、老师的表扬中悟出点什么,于是满胀胀的心里就鼓起了帆,迫不及待地开始第二次修改。也许他们走得还是歪歪扭扭,可是他们是多么兴致盎然啊!毕竟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最终靠的还是乐此不疲地多练多写。
办公室里静悄悄,我们几个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都在批阅学生的第一篇作文。
“王老师,你看看,这个学生就写这么一点点,这可怎么批?”刘老师一脸苦笑地把一篇作文递到我手里。
我读了起来。
原文如下:
打球记
下午我放学回来,看到有几个小伙伴在打球。
于是,我放下书包,拿着篮球从楼上跑下来与小伙伴一起打球,我高兴得不得了,与小伙伴们商量一人投一个看看谁进的球多,我一共投了16个进了6个,小伙伴投了20个进了10个,我热得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真shuǎng啊!
“除了有些标点不恰当,写得不错呀!”我笑眯眯地看着刘老师。
“这么短,还行?”刘老师一脸惊讶,“至少应该写一页呀!”
“文章长了就好吗?再说,这是一个刚上三年级的孩子呀!你看,题目是《打球记》,不俗;打球这件事交代得清楚、明白;‘我热得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语言多形象!”我越说越兴奋,仿佛看到了那个满头大汗在打球的小男孩。
在我的力荐下,刘老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能把自己的感受如实地表达出来,不错!”看着刘老师把这篇文章划入了“良”的行列,我也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反思】习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除了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外,更深层次的应该是什么呢?周一贯先生说:“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流的工具,是一种十 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最真实、朴素的联系。”由此可见,写作更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既如此,我手写我心,表达清楚即可,何来用字数论英雄?问题是很多老师已经忘记了作文的初衷,习惯于拿着“立意新颖、选材积极、中心突出”等一些“好作文”的框框去卡小学生的作文。结果,学生越写越干,牙膏越挤越少。最后,每到作文课,学生愁眉苦脸,毫无表达畅快之感。究其原因,都是那些“用心良苦”的要求惹的祸。难道孩子的习作无须引导吗?非也。著名作家林清玄在谈及孩子的教育时说了这样的话:“对小孩子我是采取一个比较自由跟放任的态度,我觉得就好像种树一样。树刚开始长的时候,你就说要剪成一个样子,开始剪,剪好了以后你会发现这棵树长不大。树要什么时候才能剪?一定要长大的时候才可以修剪。”我觉得这些话同样适用于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降低起点,兴趣为先
孩子眼里的世界多姿多彩,引导他们写出眼中所看、心中所想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可是我们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这么多的要求,一股脑涌来,那幼稚的心灵,不懵了才怪!所以,对初入习作大门的孩子,我采取散养的形式,兴趣为先。
比如,引导学生学写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师:昨天晚上,我和小蟋蟀到月宫里玩了!
生:老师,你骗人吧?
生:老师,你做梦了!
师:(课件出示,配乐讲述)夜晚的花园里,小蟋蟀依偎在祖母的怀里静静地听故事。忽然,一个亮闪闪的小家伙落在了玫瑰花瓣上,原来是小精灵叮叮咚来了!小蟋蟀一股脑儿爬起来,与叮叮咚攀着树枝荡起了秋千。一荡,水星上,再一荡,月宫里……
生:噢,原来是老师写的童话呀!
师:对,老师在童话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们有什么梦想,咱们也去实现它。当然,出发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最想去什么地方,最想变成什么,最想做什么事?把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是什么?
生:在大森林里,一颗紫色的露珠乘着风环游世界……
生:野人岛上有一个红头发的小精灵,她到矮人国去玩……
师:很奇妙吧,这就是写童话。怎么样,快写写自己的梦想,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没有刻意的要求,学生乐写就足矣。至于童话的夸张性、幻想性,我觉得那是以后的事,是在孩子有了大量的习作尝试之后,才有可能提及的,早了,难免揠苗助长,吓倒孩子。
二、蹲下身子,赏识童心
很多老师不愿批阅学生的作文,觉得那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的确,学生的作文大多反映他们的世界,无非是小伙伴闹别扭、过生日送礼物……如果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读学生的文章,难免觉得幼稚、寡然无味。但是,教师若是蹲下身子,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就会触摸到一颗颗柔软的心,发觉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蹲下身子,就能感受到孩子因为丢失了妈妈买的橡皮而郁郁寡欢不是小题大做;蹲下身子,当读到“小乌龟笨笨,胆子似乎很小。水一有动静,它就沉到缸底,头缩进壳里,小小的尾巴紧紧地贴在壳的后面,一动也不动。等水面恢复平静,它才慢慢把小脑袋探出来……”就会叹服孩子观察的细致,更会被孩子的那份执着所感动。
三、利用讲评,大加表扬
对于习作刚起步的孩子,讲评的目的应该是唤起学生对作文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因此,学生交来的每一篇作文,我都会戴上放大镜去寻找优点,写上一些鼓励性的批语;实在不像作文的,只要字写得好,格式正确,甚至有一个词用得好也都会得到肯定。讲评课上,再把学生作文里闪光的语句、独到的观察和见解都收集起来,哪怕是三言两语,甚至文理不通的作文,也选择其可取之处,在班上有表情地朗读,大加表扬。
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肯定,并且或多或少地从同伴的习作、老师的表扬中悟出点什么,于是满胀胀的心里就鼓起了帆,迫不及待地开始第二次修改。也许他们走得还是歪歪扭扭,可是他们是多么兴致盎然啊!毕竟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最终靠的还是乐此不疲地多练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