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汉语的词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词汇的含义、用法、又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已达到词汇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词汇、尝试、解释、掌握
众所周知,语言是由词汇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词汇的学习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汉语教学的课堂体系中,词汇教学必然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教学时间里,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汉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汉语词汇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们可以使用直观展示的方法来解释生活中常用,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词语。直观展示的方法又可以分为用图片或用图画来展示,用实物来展示。教师不是通过言语说明,而是通过一些直观的手段来展示。在黑板上画出图画,用一些简单的图片,使用多媒体课件,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用一些实物等。这种方法适用解释那些所指具体可感的词语,例如,“门”“剪刀”“牛”“鼻子”“耳朵”“拿”关门“咸”“辣”等。这类词语的意义适合运用直观的手段来显示。
演示法也很实用,比如:解释“微笑”、“拥抱”、“鞠躬”老师自己示范或者让听懂的学生示范这个动作,我想学生一定马上就能把词义搞明白,又如“推、拉、提、端、掐、握、举”“踢、踏、跳”等这些跟肢体有关的动词,教师可以直接做出各种动作,让学生将动词符号与实际的动作联系起来,从而掌握词语的用法。演示法最主要是用于动词的解释,老师表演的办法居多。在活跃的气氛中让学生学会词语之间的差异,并理解他们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尝试在汉语词汇教学中用目的语解释目的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母语的干扰,增强学生接触汉语和感受汉语的机会。这就是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说到,“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是借助于第一语言建立实物、实情与第二语言的联系逐渐向建立实物、实情与第二语言直接联系过渡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第一语言思维逐渐向第二语言思维过渡的过程。用目的语解释目的语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讲解形容词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常见的有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解释。一些形容词不必做过多的描述,最简单的方式是指出它的反义词或同义词即可,而且成对的讲解也是快速记忆词汇的方法之一。例如用反义词解释:高——矮、美——丑、寒冷——炎热。但是一个词往往同时有好几个反义词,例如“稀”是一个多义词,它的很多意义都有自己的反义词,像“密”、“厚”、“稠”等都与它构成反义关系,而我们正可以利用它的反义词的意思来区别它的不同意义。这样既起到了解释词语的作用,同时在无形中加深原有词汇的理解还扩大了词汇量。
语境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汉语中一些简单的名词、形容词可以用上面这些方法来解决,但也有很多是用上述方法不能解决的,例如动词的讲解,那么我们不妨把它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语言中静态的词汇,而是言语中动态的词汇。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词,如何用这个词来表达。因此,动词的讲解我们可以结合语境和句子来进行词语教学。特别是在学习汉语综合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词汇带入课文内容的相关语段中,让学生通过理解所提供的话语来解释词义,即通过语境来显示词语的意义,并不直接提供词语的意义解释。比如,在学习第七课的生词时的“侃”,学生在看到文中作者说“在报社遇见了自己老同学,天南海北的侃,竟忘了外面等着的车” ,引导学生你在遇到多年不见的同学会干什么,学生自然会联系实际,通过这段话也就理解“侃”的词义。当然运用语境示义法所设定的语境一定要是学生能够理解的。
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的班级,我们还可以使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词语,通常下定义所使用的词语要比被解释的词语更常用,下定义所使用的语句的语法结构比较简单。一些以汉语为母语者使用的词典对词语的定义解释未必能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词义。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对“错车”一词的解释是:火车、电车、汽车等在单轨上或窄路上相向行驶,或后车超越前车时,在铺设双规的地方或路边让开,使双方顺利通行。这种解释固然可以理解,也很周全,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照搬,就显得过于复杂。我们可以适当简化词典里的释义,把“错车”解释为:车和车为了不碰上,互相让开。简化的解释可能不如字典里的解释周密,但不至于出大的差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对一个常用词下一个复杂的定义,这种解释在教学中很不适用,应尽量避免。定义法有时和举例法相似,举例法是利用词义的上下位概念来解释词语。例如,解释“国家”时如果采用字典的定义来解释就会非常难懂,我们采用举例法,说,中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都是“国家”。就容易理解多了,注意所列举的个体都是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尽可能多用例句。
汉语词汇教学是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取决于他掌握词汇的多少,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表达是否得体、合理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词汇的掌握量,因此汉语词汇教学要综合运用多种词汇教学方法让汉语学习者容易掌握更多的汉语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流。以上介绍的词汇教学方法是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经验的粗略总结,是最普遍的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与大家交流分享。
关键词:语言、词汇、尝试、解释、掌握
众所周知,语言是由词汇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词汇的学习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汉语教学的课堂体系中,词汇教学必然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教学时间里,认识、理解、记忆词语,并最终能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是每个汉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汉语词汇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们可以使用直观展示的方法来解释生活中常用,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词语。直观展示的方法又可以分为用图片或用图画来展示,用实物来展示。教师不是通过言语说明,而是通过一些直观的手段来展示。在黑板上画出图画,用一些简单的图片,使用多媒体课件,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用一些实物等。这种方法适用解释那些所指具体可感的词语,例如,“门”“剪刀”“牛”“鼻子”“耳朵”“拿”关门“咸”“辣”等。这类词语的意义适合运用直观的手段来显示。
演示法也很实用,比如:解释“微笑”、“拥抱”、“鞠躬”老师自己示范或者让听懂的学生示范这个动作,我想学生一定马上就能把词义搞明白,又如“推、拉、提、端、掐、握、举”“踢、踏、跳”等这些跟肢体有关的动词,教师可以直接做出各种动作,让学生将动词符号与实际的动作联系起来,从而掌握词语的用法。演示法最主要是用于动词的解释,老师表演的办法居多。在活跃的气氛中让学生学会词语之间的差异,并理解他们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尝试在汉语词汇教学中用目的语解释目的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母语的干扰,增强学生接触汉语和感受汉语的机会。这就是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说到,“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是借助于第一语言建立实物、实情与第二语言的联系逐渐向建立实物、实情与第二语言直接联系过渡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由第一语言思维逐渐向第二语言思维过渡的过程。用目的语解释目的语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讲解形容词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常见的有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解释。一些形容词不必做过多的描述,最简单的方式是指出它的反义词或同义词即可,而且成对的讲解也是快速记忆词汇的方法之一。例如用反义词解释:高——矮、美——丑、寒冷——炎热。但是一个词往往同时有好几个反义词,例如“稀”是一个多义词,它的很多意义都有自己的反义词,像“密”、“厚”、“稠”等都与它构成反义关系,而我们正可以利用它的反义词的意思来区别它的不同意义。这样既起到了解释词语的作用,同时在无形中加深原有词汇的理解还扩大了词汇量。
语境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汉语中一些简单的名词、形容词可以用上面这些方法来解决,但也有很多是用上述方法不能解决的,例如动词的讲解,那么我们不妨把它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语言中静态的词汇,而是言语中动态的词汇。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词,如何用这个词来表达。因此,动词的讲解我们可以结合语境和句子来进行词语教学。特别是在学习汉语综合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词汇带入课文内容的相关语段中,让学生通过理解所提供的话语来解释词义,即通过语境来显示词语的意义,并不直接提供词语的意义解释。比如,在学习第七课的生词时的“侃”,学生在看到文中作者说“在报社遇见了自己老同学,天南海北的侃,竟忘了外面等着的车” ,引导学生你在遇到多年不见的同学会干什么,学生自然会联系实际,通过这段话也就理解“侃”的词义。当然运用语境示义法所设定的语境一定要是学生能够理解的。
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的班级,我们还可以使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词语,通常下定义所使用的词语要比被解释的词语更常用,下定义所使用的语句的语法结构比较简单。一些以汉语为母语者使用的词典对词语的定义解释未必能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词义。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对“错车”一词的解释是:火车、电车、汽车等在单轨上或窄路上相向行驶,或后车超越前车时,在铺设双规的地方或路边让开,使双方顺利通行。这种解释固然可以理解,也很周全,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照搬,就显得过于复杂。我们可以适当简化词典里的释义,把“错车”解释为:车和车为了不碰上,互相让开。简化的解释可能不如字典里的解释周密,但不至于出大的差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对一个常用词下一个复杂的定义,这种解释在教学中很不适用,应尽量避免。定义法有时和举例法相似,举例法是利用词义的上下位概念来解释词语。例如,解释“国家”时如果采用字典的定义来解释就会非常难懂,我们采用举例法,说,中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都是“国家”。就容易理解多了,注意所列举的个体都是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尽可能多用例句。
汉语词汇教学是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取决于他掌握词汇的多少,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表达是否得体、合理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词汇的掌握量,因此汉语词汇教学要综合运用多种词汇教学方法让汉语学习者容易掌握更多的汉语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流。以上介绍的词汇教学方法是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经验的粗略总结,是最普遍的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与大家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