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洁教授在《再论“品德与生活(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一文中说:“作为一门品德课,回归生活世界还包括另一方面的内涵,那就是我们的课程、教材、教学还要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鲁洁教授的话告诉我们,品德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如何实现这一课程意义呢?笔者结合执教的《我想要 我能要》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我想要 我能要》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庭与成长”的最后一课,是以合理消费为主题的教育话题。本课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综合性的教育,以家庭背景为依托,围绕消费话题展开,力求实现多方的、综合的教育目标——懂得父母养家糊口的不容易;弄清“我想要”和“我能要”之间的关系;从小学会选购商品等生活技能;养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为了实现此目标,我设计了“畅谈心愿——我想要”“辨析行为——能否要”“合理消费——我能要”“体验消费——我会要”四个教学板块贯穿这堂课,让品德学科真正体现“从生活中来,最终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一、问题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由此可见,课程内容应该挖掘蕴藏于儿童自己生活中的丰富素材,通过与儿童有限的认识和行动能力相匹配的活动,让品德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求而非外在的附加。为此,在教学伊始,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第一板块:“畅谈心愿——我想要”
1.导入:同学们,自己的生日一定是大家最期盼的日子。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在过生日的时候最想让你的爸爸妈妈给你买些什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心愿卡,心愿卡上都是课前老师了解到的同学们比较喜欢的物品。你希望得到哪些物品就在下面打上√,你一定要好好选择,下次过生日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好好地满足一下你的要求,好吗?(教师下发设计的心愿卡)
2.学生填写心愿卡、交流自己的心愿。
3.小结:同学们,刚才大家说了许许多多的心愿,你们想要的东西真是丰富多彩,也各有各的理由。老师从你们的脸上读出了“我想要”这三个字中满怀的快乐和期待,(板书:我想要)老师真希望自己变成圣诞老人,来满足你们的一切要求。那么你们这些心愿能否如愿实现呢?
教育社会学家指出,具体的生活场景是道德的情境性存在,是生发德性的源泉,只有在当下的生活境遇中遭遇的道德问题,才能荡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需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因其年龄、环境等的影响,对于消费的合理性认识不足,在这里我就从学生过生日说起,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在生日前的购物心愿,展示美好期待。而此时我并没有作任何说教,而是抛下“你们这些心愿能否如愿实现”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直面儿童的生活,面对儿童自身遇到的实际情况,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二、情境丰富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保障
卢梭在《爱弥儿》中谆谆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同年轻人干巴巴地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所了解。”我认为,情境的创设就是能够“标示”的“东西”,情境能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令其经历仿真性演习活动。当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以后,我充分利用录像“跟着星星逛商场”这一典型情境丰富学生生活。
第二板块:“辨析行为——能否要”
1.观看录像(出示课件1——星星逛商场)
今天老师要让你们认识一个人,他跟你们一样有着许许多多的心愿,你看,他来了!
2.讨论:星星有那么多的心愿,现在又听了他和妈妈在商场里的对话,你认为星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不懂事)为什么这样认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盲目攀比、追求高档、追求潮流、浪费、不体谅父母、任性……)
3.小结:同学们,从刚才热烈的讨论中,老师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明辨是非的好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这没错,关键是我们要弄明白“我想要”是不是就等于 “我能要”呢?(板书:我能要)。是不是所有的“我想要”都不等于“我能要”呢?那么什么情况下才等于“我能要”呢?
“跟着星星逛商场”的录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认识到了星星是一个贪慕虚荣、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的同学,从他们振振有词的劝说和批评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孩子的情感被激发了,教学的需求此刻转化为学生的需求。而这正是本堂课要求达到的目标,因为“星星”就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一个缩影,学生与“星星”对话,其实就是在与自己对话。通过对“星星”思想的评析和讨论,学生会不自觉地反思自己,促使品德的内化。而我提出的“是不是所有的‘我想要’都不等于‘我能要’呢?什么情况下才等于‘我能要’呢”的问题,又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生将问题一究到底的强烈欲望。这一典型情境无疑为“让品德课堂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活动提升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途径
体验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情趣,有利于他们对所接触的生活内容、周围环境、眼中的世界认真观察、发现、探究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品德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储备,深化他们的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小学生过上有道德的生活。
第三板块:“合理消费——我能要”
1.倾听心愿:(出示课件2——消费辨析题)
◆放暑假了,我想从我积攒的压岁钱中拿出120元钱去办一张暑期游泳卡,一来可以利用暑假好好锻炼锻炼身体,二来也可以消暑纳凉。
◆我上三年级了,已经开始学写钢笔字了,我想要买一枝高档一点的钢笔。
◆星期天跟小伙伴踢足球,不小心把一个眼镜片弄碎了,我想要去重新配一副一千多元钱的眼镜,可妈妈说如果这样的话她就没钱交水电费了。
2.学生辨析讨论:你认为这三位同学中谁的“我想要”可以等于“我能要”的?为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真正需要 价位合理 经济许可)
3.小结: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只有在“真正需要、价位合理、经济许可”情况下的“我想要”才会等于“我能要”,这样的消费才是合理消费。(板书:合理消费),否则就是盲目消费,盲目消费会让我们从小养成爱攀比、浪费等坏习惯,甚至还会染上撒谎、偷窃的恶习,盲目消费还带来了资源的浪费。
4.学生账单个案分析:(出示课件3——家庭账单)
说到消费,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每个家庭在培养子女的消费上都有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孩子一年所花费的钱。
5.说一说:透过一份普通家庭的账单,我们就能感受到父母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6.读一读:(出示课件4——治家格言):同学们,这份沉甸甸的账单,写满了父母的辛劳,也写满了父母对你无私的爱。让我们记住下面这句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7.故事深化,强化行为:(出示课件5——富翁霍英东的故事)
8.议一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相机出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才能真正开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在这一板块中,“消费辨析题”让学生化同学为自己,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学生个人消费账单”则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富翁的故事”以其润物无声的细腻熏陶着学生……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体验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生活,使品德教育真正落实到了学生的实处,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这是品德学科服务于生活的最佳途径。
四、实践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根本
杜威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在本课的教学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能在“游泳池中游泳”,我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一项活动——秋游,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内容,给自己的秋游活动合理搭配一顿午餐,为学生经历了学习以后提供了一次及时的实练机会。
教学片段:自由选择 合理搭配(出示课件6——秋游菜单)
师: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次秋游活动,有的同学趁机到超市疯狂购物,什么薯片、巧克力、甚至还买肯德基,所以人们常把秋游称为“吃游”。过不了多久,学校又要组织一次秋游活动了,现在咱们就来为自己搭配一份经济合理的秋游午餐,经济就是要价廉物美,合理就是搭配得当,营养全面。为了方便大家选择,老师列出了部分商品的价目表,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套餐,好吗?
(学生选择填表,教师巡视。)
生:交流秋游套餐搭配情况,随后评选出最佳套餐,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修改调整秋游套餐。
师:同学们,购物消费学问很大,当我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当我们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任性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百万富翁的生活方式,想想父母手中那沉甸甸的账单。希望大家做一个理智的、聪明的消费者。相信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会使你终身受益。
至此学生对于如何合理消费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捡拾”起课始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调整中运用合理消费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片段:反思行为 调整心愿
师:同学们,课上到这里,咱们是不是应该拿起刚才的心愿卡作一修改呢?看看在你选择的物品中哪些物品是你真正需要的,价位也比较合理,你的家庭条件也许可,让我们重新作一选择。好吗?
生:修改心愿卡,小组交流修改情况,指名全班交流。
师:(出示课件7——消费儿歌)老师很高兴看到你们在面对“我想要”和“我能要”的选择时,能作出自己正确的选择。你们都是家庭的小主人,有责任为家庭分忧解难,不给家庭增添不必要的负担。相信,你做到了合理消费,你的家庭会更和谐,更加充满温馨的爱意(背景音乐《我爱我家》)。让我们在儿歌声中结束今天讨论的话题——“我想要!能否要?要什么,要想好。价位合理真需要,经济许可很重要。合理消费要记牢,人人夸我好苗苗。”
以上两个教学环节构成了第四板块:“体验消费——我会要”。
回归生活,使课程成为儿童自己的,成为真实可信的,成为有生命的,这是品德课程的宗旨。我想,当学生在经历了“秋游菜单的选择”和“心愿卡的修改”后,合理消费的理念在无形中就成为了学生的宝贵财富。
综观整堂课,“畅谈心愿——我想要”“辨析行为——能否要”“合理消费——我能要”“体验消费——这样要”四个板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有效体现了台湾著名经济学家丘成桐先生所说的——“孩子是不能在金钱的无菌室里培养的”这一观点。
《我想要 我能要》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庭与成长”的最后一课,是以合理消费为主题的教育话题。本课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综合性的教育,以家庭背景为依托,围绕消费话题展开,力求实现多方的、综合的教育目标——懂得父母养家糊口的不容易;弄清“我想要”和“我能要”之间的关系;从小学会选购商品等生活技能;养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为了实现此目标,我设计了“畅谈心愿——我想要”“辨析行为——能否要”“合理消费——我能要”“体验消费——我会要”四个教学板块贯穿这堂课,让品德学科真正体现“从生活中来,最终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一、问题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由此可见,课程内容应该挖掘蕴藏于儿童自己生活中的丰富素材,通过与儿童有限的认识和行动能力相匹配的活动,让品德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求而非外在的附加。为此,在教学伊始,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第一板块:“畅谈心愿——我想要”
1.导入:同学们,自己的生日一定是大家最期盼的日子。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在过生日的时候最想让你的爸爸妈妈给你买些什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心愿卡,心愿卡上都是课前老师了解到的同学们比较喜欢的物品。你希望得到哪些物品就在下面打上√,你一定要好好选择,下次过生日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好好地满足一下你的要求,好吗?(教师下发设计的心愿卡)
2.学生填写心愿卡、交流自己的心愿。
3.小结:同学们,刚才大家说了许许多多的心愿,你们想要的东西真是丰富多彩,也各有各的理由。老师从你们的脸上读出了“我想要”这三个字中满怀的快乐和期待,(板书:我想要)老师真希望自己变成圣诞老人,来满足你们的一切要求。那么你们这些心愿能否如愿实现呢?
教育社会学家指出,具体的生活场景是道德的情境性存在,是生发德性的源泉,只有在当下的生活境遇中遭遇的道德问题,才能荡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需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因其年龄、环境等的影响,对于消费的合理性认识不足,在这里我就从学生过生日说起,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在生日前的购物心愿,展示美好期待。而此时我并没有作任何说教,而是抛下“你们这些心愿能否如愿实现”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直面儿童的生活,面对儿童自身遇到的实际情况,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二、情境丰富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保障
卢梭在《爱弥儿》中谆谆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同年轻人干巴巴地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所了解。”我认为,情境的创设就是能够“标示”的“东西”,情境能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令其经历仿真性演习活动。当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以后,我充分利用录像“跟着星星逛商场”这一典型情境丰富学生生活。
第二板块:“辨析行为——能否要”
1.观看录像(出示课件1——星星逛商场)
今天老师要让你们认识一个人,他跟你们一样有着许许多多的心愿,你看,他来了!
2.讨论:星星有那么多的心愿,现在又听了他和妈妈在商场里的对话,你认为星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不懂事)为什么这样认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盲目攀比、追求高档、追求潮流、浪费、不体谅父母、任性……)
3.小结:同学们,从刚才热烈的讨论中,老师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明辨是非的好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这没错,关键是我们要弄明白“我想要”是不是就等于 “我能要”呢?(板书:我能要)。是不是所有的“我想要”都不等于“我能要”呢?那么什么情况下才等于“我能要”呢?
“跟着星星逛商场”的录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认识到了星星是一个贪慕虚荣、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的同学,从他们振振有词的劝说和批评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孩子的情感被激发了,教学的需求此刻转化为学生的需求。而这正是本堂课要求达到的目标,因为“星星”就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一个缩影,学生与“星星”对话,其实就是在与自己对话。通过对“星星”思想的评析和讨论,学生会不自觉地反思自己,促使品德的内化。而我提出的“是不是所有的‘我想要’都不等于‘我能要’呢?什么情况下才等于‘我能要’呢”的问题,又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生将问题一究到底的强烈欲望。这一典型情境无疑为“让品德课堂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活动提升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途径
体验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情趣,有利于他们对所接触的生活内容、周围环境、眼中的世界认真观察、发现、探究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品德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储备,深化他们的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小学生过上有道德的生活。
第三板块:“合理消费——我能要”
1.倾听心愿:(出示课件2——消费辨析题)
◆放暑假了,我想从我积攒的压岁钱中拿出120元钱去办一张暑期游泳卡,一来可以利用暑假好好锻炼锻炼身体,二来也可以消暑纳凉。
◆我上三年级了,已经开始学写钢笔字了,我想要买一枝高档一点的钢笔。
◆星期天跟小伙伴踢足球,不小心把一个眼镜片弄碎了,我想要去重新配一副一千多元钱的眼镜,可妈妈说如果这样的话她就没钱交水电费了。
2.学生辨析讨论:你认为这三位同学中谁的“我想要”可以等于“我能要”的?为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真正需要 价位合理 经济许可)
3.小结: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只有在“真正需要、价位合理、经济许可”情况下的“我想要”才会等于“我能要”,这样的消费才是合理消费。(板书:合理消费),否则就是盲目消费,盲目消费会让我们从小养成爱攀比、浪费等坏习惯,甚至还会染上撒谎、偷窃的恶习,盲目消费还带来了资源的浪费。
4.学生账单个案分析:(出示课件3——家庭账单)
说到消费,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每个家庭在培养子女的消费上都有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孩子一年所花费的钱。
5.说一说:透过一份普通家庭的账单,我们就能感受到父母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6.读一读:(出示课件4——治家格言):同学们,这份沉甸甸的账单,写满了父母的辛劳,也写满了父母对你无私的爱。让我们记住下面这句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7.故事深化,强化行为:(出示课件5——富翁霍英东的故事)
8.议一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相机出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才能真正开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在这一板块中,“消费辨析题”让学生化同学为自己,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常见现象进行分析;“学生个人消费账单”则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富翁的故事”以其润物无声的细腻熏陶着学生……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体验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生活,使品德教育真正落实到了学生的实处,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这是品德学科服务于生活的最佳途径。
四、实践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根本
杜威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在本课的教学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能在“游泳池中游泳”,我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一项活动——秋游,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内容,给自己的秋游活动合理搭配一顿午餐,为学生经历了学习以后提供了一次及时的实练机会。
教学片段:自由选择 合理搭配(出示课件6——秋游菜单)
师: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次秋游活动,有的同学趁机到超市疯狂购物,什么薯片、巧克力、甚至还买肯德基,所以人们常把秋游称为“吃游”。过不了多久,学校又要组织一次秋游活动了,现在咱们就来为自己搭配一份经济合理的秋游午餐,经济就是要价廉物美,合理就是搭配得当,营养全面。为了方便大家选择,老师列出了部分商品的价目表,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套餐,好吗?
(学生选择填表,教师巡视。)
生:交流秋游套餐搭配情况,随后评选出最佳套餐,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修改调整秋游套餐。
师:同学们,购物消费学问很大,当我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当我们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任性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百万富翁的生活方式,想想父母手中那沉甸甸的账单。希望大家做一个理智的、聪明的消费者。相信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会使你终身受益。
至此学生对于如何合理消费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捡拾”起课始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调整中运用合理消费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片段:反思行为 调整心愿
师:同学们,课上到这里,咱们是不是应该拿起刚才的心愿卡作一修改呢?看看在你选择的物品中哪些物品是你真正需要的,价位也比较合理,你的家庭条件也许可,让我们重新作一选择。好吗?
生:修改心愿卡,小组交流修改情况,指名全班交流。
师:(出示课件7——消费儿歌)老师很高兴看到你们在面对“我想要”和“我能要”的选择时,能作出自己正确的选择。你们都是家庭的小主人,有责任为家庭分忧解难,不给家庭增添不必要的负担。相信,你做到了合理消费,你的家庭会更和谐,更加充满温馨的爱意(背景音乐《我爱我家》)。让我们在儿歌声中结束今天讨论的话题——“我想要!能否要?要什么,要想好。价位合理真需要,经济许可很重要。合理消费要记牢,人人夸我好苗苗。”
以上两个教学环节构成了第四板块:“体验消费——我会要”。
回归生活,使课程成为儿童自己的,成为真实可信的,成为有生命的,这是品德课程的宗旨。我想,当学生在经历了“秋游菜单的选择”和“心愿卡的修改”后,合理消费的理念在无形中就成为了学生的宝贵财富。
综观整堂课,“畅谈心愿——我想要”“辨析行为——能否要”“合理消费——我能要”“体验消费——这样要”四个板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有效体现了台湾著名经济学家丘成桐先生所说的——“孩子是不能在金钱的无菌室里培养的”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