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4月1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顺利完成第三阶段深海海试试验,返回青岛母港。该团队研发的“悟空”号全海深AUV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709米,创造了中国无人无缆潜水器AUV下潜深度的新纪录。 全海深AUV是无人、无缆潜水器,具有作业范围广、机动性强、对母船依赖小的优势,具备在海洋最深处进行自主作业的能力。 2017年,在科技部“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的支持下,哈尔滨工程大学获准牵头开展全海深无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顺利完成第三阶段深海海试试验,返回青岛母港。该团队研发的“悟空”号全海深AUV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709米,创造了中国无人无缆潜水器AUV下潜深度的新纪录。
全海深AUV是无人、无缆潜水器,具有作业范围广、机动性强、对母船依赖小的优势,具备在海洋最深处进行自主作业的能力。
2017年,在科技部“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的支持下,哈尔滨工程大学获准牵头开展全海深无人无缆潜水器AUV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开展适合于全海深AUV的水声通信、单信标导航定位、水樣/沉积物采样、定点悬停作业、自主安全决策等重点方向的研究,研制全海深AUV集成验证系统。经过潜心研发,2019年春秋,“悟空”号完成了两次1500米级海试。2020年尽管在疫情之下,项目组也没有停止向深海挑战。2021年从2月24日到4月1日,在中国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组织的西太平洋深海科考航次中,“悟空”号全海深AUV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709米,打破原最大潜深纪录5213米,创造了中国无人无缆潜水器AUV下潜深度的新纪录。这也是继俄罗斯“勇士-D”AUV后,AUV潜深的世界第二深度。
其他文献
各位院士,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世界科技前沿发展趋势,聚焦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积极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凝心聚智,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或许对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使他们的毕业季或多或少会被涂上“遗憾”的色彩,可能没了毕业晚会、没了集体毕业照、没了最后的散伙饭?? 很多高校最终选择了史无前例的“云毕业”。“云毕业”是特殊时期的迫不得已,是考验,亦是磨练。“云毕业照”“云告别”“云答辩”“云面试”……今年的毕业季,因疫情而显得更加难忘。特别的毕业季,也许还来不及好好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黄文团队首次鉴定并克隆出调控香菇挥发性有机硫化物产生的关键基因Csl,相关论文发表于《科学报告》。揮发性有机硫化物是香菇的主要香味成分,通常能影响香菇整体的芳香,是香菇最重要的香味来源。通过计算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基因Csl编码的蛋白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编码蛋白是一种新的半胱氨酸脱硫酶,体外重构酶活试验发现,基因Csl可影响香菇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产生。因此,开展香
在有机化学学科中,元素有机化学领域一直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一方重地,而含氟有机化合物作为广泛用于制备含氟药物、农药、功能材料的重要合成物质,更是元素有机化学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在目前的研究中,含氟基团修饰虽然成为发现药物的重要策略,但由于其反应条件苛刻且效率低,以致探索高效的将氟烷基引入有机分子的反应成为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应此时境,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及东华大学教授卿凤翎及
散裂中子源首台合作谱仪成功出束 1月26日8时39分,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多物理谱仪成功出束,中子束流与预期相符。多物理谱仪是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也是CSNS第一台合作谱仪。该谱仪的成功出束标志着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的设备研制与安装成功。 中子谱仪是利用中子探测物质微观结构与运动的实验装置。CSNS共规划了20台谱仪,包括目前
在光通信领域,实现光场在集成光路中单向导通是极其困难。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两个具有不同啁啾系数的线性啁啾布拉格光纤光栅以及一段均匀的光纤光栅,设计出一种具有三明治结构的非互易性光纤光栅,并利用脉冲诱导的非线性,使一个带边入射的皮秒脉冲形成布拉格孤子,实现了一个皮秒光脉冲在不同光功率下分别完成单向导通以及反向击穿的功能。不仅如此,由于带边色散效应,这个光脉冲具有非常慢的群速度,仅有光速3%
改变,发生自这一个十年。 作为物理力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复杂流体研究的突破也刻下了耀眼的“中国坐标”。物理与力学结合,微观与宏观结合,理论与创新实验手段结合,研究成果未来将有可能解密红细胞聚集、血栓形成的起因;开拓在废水处理、江河泥沙沉积、泥石流预防等方面的解决途径;揭示纳米材料,晶体生长的奥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高歌猛进,中科院力学所的一位80后的研究员——徐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创新发展亟待深化。探索未知、勇攀高峰是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和不懈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我国科技发展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甚至是“领跑者”转变的历史关头,在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的重要时刻,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向全体院士发出如下倡议: 立足科学前沿,探索学科内在规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觉则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人类出现的重要标志,直立行走使远古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从而加速了大脑进化的进程,并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眼睛、大脑、手等一系列神经、骨骼、肌肉等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因此,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也成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类的视觉究竟是如何引导手部完成动作的?大脑究竟又是如何将视觉信息转化为“命令”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多模卫星 2020年7月3日11时1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该卫星是具备亚米级分辨率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可实现多种成像模式切换,其在轨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遥感卫星技术水平,满足相关行业用户部门对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的需求。任务搭载发射了“西柏坡号”青少年科普卫星。 高分多模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