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阅读活动可以提升幼儿早期阅读的意识和对图书的感悟能力。激发幼儿好奇好问的兴趣和学习行为;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使之能观察画面和关注画面间的相互关系,学习判断推理;培养幼儿对相关文字、符号、特殊图示的兴趣,感受图示与口语的关系、口语与文字的关系;培养幼儿同伴间互听信息、互相补充的合作学习能力。阅读活动可以让幼儿终身受益,所以我们让阅读走近了孩子们的生活。
一、精美图书,吸引幼儿
幼儿天生喜欢玩具,教师要选择一些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的书来吸引幼儿。这些书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让幼儿把书也当作玩具。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我们应选择一些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色彩鲜艳、文字少、一页单幅的图书。同时还要求装订牢固,纸质较厚,这样便于幼儿反复翻阅。让幼儿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图书及交流对象来开展阅读活动。
二、创设氛围,感染幼儿
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活动室的一角,我们设置了一个图书角,书柜上陈列着幼儿园提供的书籍,篮子里则摆放幼儿带来的书籍,同时在上面做好相应的标记,将图书分门别类放好。幼儿带来的书籍则用布做了布袋,每个袋子上写上幼儿的名字,幼儿取放的时候就不会乱了。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空间,在教室横梁上面悬挂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经典故事,本学期所要学的故事、儿歌的图片,不断地给孩子以视觉上的刺激。
父母对书的态度、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图书阅读活动的兴趣,因而应充分挖掘、发挥家长的力量,让家长了解图书阅读活动对孩子发展的益处。请家长带孩子购书,认识图书馆、书店及不同类型的书,并在家中营造读书气氛。
三、形式多样,开展阅读
1.教师朗读
教师讲故事时,可以用自己丰富的表情、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夸张的动作吸引幼儿听故事。教师讲故事时,语速要慢,表情要丰富,便于幼儿受到故事气氛的感染而进入状态。阅读方式要灵活。跳着读,从中间开始读,停下来讨论某个插图的内容,重复读这几页的内容。例如,讲故事《眼睛公主》时,当看到公主带上了眼镜,皇后急忙找医生给公主检查,确定公主是近视后,公主经常做眼保健操;皇后带着公主进行户外运动并看远方;厨师给公主准备了绿色蔬菜和红葡萄;公主的视力有所好转后,定期检查视力。重复读这几页的内容,让幼儿了解了治疗近视的方法。这些阅读方式的灵活运用,会增加幼儿对读书的兴趣,这比按顺序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效果更好。
随着幼儿理解程度的提高,我们还适时给他们提问题,让他们体验阅读成功的快乐。在初步熟悉图书内容时,提一些跟情节内容相关的具体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做了些什么?当幼儿对图书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时,可以请他们说说对故事的感觉,如故事里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哪一页的画面最好看?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等等。当幼儿对故事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时,可以提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他们体会故事背后隐含的意思,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幼儿的回答经常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会赏识他们的回答。“好书不厌百回读。”有时幼儿会让我们反复读一本书,以不同的方式来读一本书,这对他们的理解能力提高也是很好的锻炼。
2.幼儿自读
(1)指导幼儿有序翻看图书。掌握看书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幼儿尽快地理解画面内容。让幼儿知道翻书时要按照页码从前向后一页一页地翻,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图画,以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让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幅画有序地联系的,一步一步从头到尾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2) 让幼儿学会读懂图书内容。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面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张仔细翻看。初步让幼儿学会读懂图书内容:如会看画面,学会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有时在讲述过程中设置悬念,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老师应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幼儿大声地边看图边说出画面上的内容,鼓励幼儿多说。通过让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激发其想象,拓宽视野,萌发情感,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3.教师朗读和幼儿自读相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朗读是必需的。在朗读过程中,教师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示给幼儿看,读到哪个字就指到哪个字。随着朗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幼儿就会变得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语言,然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模仿。当幼儿变得越来越熟练以后,教师的声音可以逐渐减小,放慢语速,甚至故意停滞,让幼儿有机会自己说出下一句,直至完全不出声,让幼儿能独立进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逐渐由“听”过渡到“读”。通过教师的朗读,能使幼儿了解图书的内容,将自己的想象与实际内容进行比较,并使他们将字的形状和字的读音联系起来,从而逐步走向自己独立阅读。
4.角色表演、让幼儿爱上阅读
对幼儿来说,阅读更像一种游戏,用游戏表演故事的形式,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巧妙运用表演游戏是提高幼儿主动阅读能力的一把金钥匙。在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中,有许多可供幼儿再现表演的经典故事。如《拔萝卜》,幼儿借助头饰等道具发挥想象力,通过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体验角色的心理变化,用夸张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人物特点。无论幼儿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如何,老师都应鼓励幼儿参与表演,让孩子走到前台,为他们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大胆地表演阅读内容,进而使他们爱上表演、爱上阅读。
5.创编故事,让幼儿发挥想象
引导幼儿编故事,让幼儿将内心丰富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故事《小羊过桥》中小白羊和小黑羊都想过桥,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结果两只小羊都掉进了河里。欣赏完故事后,可引导幼儿续编故事或创编改编故事情节。可引导提问:“如果小白羊先从桥上退回到岸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小白羊和小黑羊想一起过桥,你有什么办法呢?”创编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把握好时机,幼儿在故事中就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坚持不懈,长期积累
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获得的。因此,除了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还要在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地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欣赏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欣赏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早吃完饭的幼儿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平时,多开展故事比赛,做游戏,让幼儿将在阅读中学到的故事展现给大家,既巩固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又发展了其表现力,增强了其自信心。另外,通过“小喇叭”“故事大王”等形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幼儿的思维得到发展。只有持之以恒,幼儿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由于书读得多,打开了眼界,获得了很多课外知识,理解力、表现力大大增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一、精美图书,吸引幼儿
幼儿天生喜欢玩具,教师要选择一些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的书来吸引幼儿。这些书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让幼儿把书也当作玩具。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我们应选择一些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色彩鲜艳、文字少、一页单幅的图书。同时还要求装订牢固,纸质较厚,这样便于幼儿反复翻阅。让幼儿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图书及交流对象来开展阅读活动。
二、创设氛围,感染幼儿
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效果,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活动室的一角,我们设置了一个图书角,书柜上陈列着幼儿园提供的书籍,篮子里则摆放幼儿带来的书籍,同时在上面做好相应的标记,将图书分门别类放好。幼儿带来的书籍则用布做了布袋,每个袋子上写上幼儿的名字,幼儿取放的时候就不会乱了。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空间,在教室横梁上面悬挂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经典故事,本学期所要学的故事、儿歌的图片,不断地给孩子以视觉上的刺激。
父母对书的态度、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图书阅读活动的兴趣,因而应充分挖掘、发挥家长的力量,让家长了解图书阅读活动对孩子发展的益处。请家长带孩子购书,认识图书馆、书店及不同类型的书,并在家中营造读书气氛。
三、形式多样,开展阅读
1.教师朗读
教师讲故事时,可以用自己丰富的表情、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夸张的动作吸引幼儿听故事。教师讲故事时,语速要慢,表情要丰富,便于幼儿受到故事气氛的感染而进入状态。阅读方式要灵活。跳着读,从中间开始读,停下来讨论某个插图的内容,重复读这几页的内容。例如,讲故事《眼睛公主》时,当看到公主带上了眼镜,皇后急忙找医生给公主检查,确定公主是近视后,公主经常做眼保健操;皇后带着公主进行户外运动并看远方;厨师给公主准备了绿色蔬菜和红葡萄;公主的视力有所好转后,定期检查视力。重复读这几页的内容,让幼儿了解了治疗近视的方法。这些阅读方式的灵活运用,会增加幼儿对读书的兴趣,这比按顺序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效果更好。
随着幼儿理解程度的提高,我们还适时给他们提问题,让他们体验阅读成功的快乐。在初步熟悉图书内容时,提一些跟情节内容相关的具体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做了些什么?当幼儿对图书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时,可以请他们说说对故事的感觉,如故事里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哪一页的画面最好看?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等等。当幼儿对故事已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时,可以提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他们体会故事背后隐含的意思,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幼儿的回答经常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会赏识他们的回答。“好书不厌百回读。”有时幼儿会让我们反复读一本书,以不同的方式来读一本书,这对他们的理解能力提高也是很好的锻炼。
2.幼儿自读
(1)指导幼儿有序翻看图书。掌握看书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幼儿尽快地理解画面内容。让幼儿知道翻书时要按照页码从前向后一页一页地翻,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图画,以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让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幅画有序地联系的,一步一步从头到尾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2) 让幼儿学会读懂图书内容。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面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张仔细翻看。初步让幼儿学会读懂图书内容:如会看画面,学会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有时在讲述过程中设置悬念,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老师应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幼儿大声地边看图边说出画面上的内容,鼓励幼儿多说。通过让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激发其想象,拓宽视野,萌发情感,为幼儿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3.教师朗读和幼儿自读相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朗读是必需的。在朗读过程中,教师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示给幼儿看,读到哪个字就指到哪个字。随着朗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幼儿就会变得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语言,然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模仿。当幼儿变得越来越熟练以后,教师的声音可以逐渐减小,放慢语速,甚至故意停滞,让幼儿有机会自己说出下一句,直至完全不出声,让幼儿能独立进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逐渐由“听”过渡到“读”。通过教师的朗读,能使幼儿了解图书的内容,将自己的想象与实际内容进行比较,并使他们将字的形状和字的读音联系起来,从而逐步走向自己独立阅读。
4.角色表演、让幼儿爱上阅读
对幼儿来说,阅读更像一种游戏,用游戏表演故事的形式,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巧妙运用表演游戏是提高幼儿主动阅读能力的一把金钥匙。在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中,有许多可供幼儿再现表演的经典故事。如《拔萝卜》,幼儿借助头饰等道具发挥想象力,通过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体验角色的心理变化,用夸张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人物特点。无论幼儿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如何,老师都应鼓励幼儿参与表演,让孩子走到前台,为他们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大胆地表演阅读内容,进而使他们爱上表演、爱上阅读。
5.创编故事,让幼儿发挥想象
引导幼儿编故事,让幼儿将内心丰富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故事《小羊过桥》中小白羊和小黑羊都想过桥,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结果两只小羊都掉进了河里。欣赏完故事后,可引导幼儿续编故事或创编改编故事情节。可引导提问:“如果小白羊先从桥上退回到岸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小白羊和小黑羊想一起过桥,你有什么办法呢?”创编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把握好时机,幼儿在故事中就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坚持不懈,长期积累
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获得的。因此,除了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还要在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地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欣赏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欣赏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早吃完饭的幼儿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平时,多开展故事比赛,做游戏,让幼儿将在阅读中学到的故事展现给大家,既巩固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又发展了其表现力,增强了其自信心。另外,通过“小喇叭”“故事大王”等形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幼儿的思维得到发展。只有持之以恒,幼儿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由于书读得多,打开了眼界,获得了很多课外知识,理解力、表现力大大增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