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的人文精神研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体育课程的人文精神研究背景出发,阐明了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介绍了“体育课程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了体育课程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缺失的原因,利用关注学生生命的视角,从体育课程理念、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等各个环节重构体育课程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体育课程 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47-01
  
  一、体育课程的人文精神内涵
  
  体育人文精神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体系,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但是体育课程人文精神的核心都是人性和人的本质的体现,即以人为本,“人”的精神即“人的真实精神、人的真情实感、人的真实愿望”,它提倡在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以及学生的生命意义,以全体的人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完成对真善美的追求,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交际、学会生存,鼓励每个学生充分的实现健全的自我。
  
  二、体育课程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1、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纵观学校体育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几十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学质量一直依据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展开活动,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的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第二,课堂教学无真正的互动与交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对话,学生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第三,用标准化的评分、达标等方式来标榜属于生活习惯的体育行为,学生即使通过努力掌握了这些技能,也难以迁移到生活技能中,难以用来锻炼身体。
  2、体育课程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2.1体育课程研究的滞后发展
  体育课程长期缺少理论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度统一、集权的教育制度及在这种制度下形成的相应学术传统使然,这不仅影响了我国体育课程理论的发展,而且直接造成了体育课程意识的缺失,教师多抱有“告诉我怎么做”而不是“我应该怎么做”的态度,这使得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学意识和观念,逐渐淡化了课程意识,更谈不上课程理念的建立,课程意识淡薄的教师们难以体会体育课程中蕴涵的生命价值,也无从顾及生命的存在,更无从谈起学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正这种历史的惯性使教师成为人文视角下体育课程实践的最大障碍。
  2.2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深刻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与升学无关的体育课,其“强筋骨、增知识、强意志”的人文内涵理所当然的被人们遗忘;在“应试教育痕迹”中寻求动作的整齐划一,动作的标准化,身体素质测验、规范技术、达标成绩、课的强度和密度、脉搏成为衡量课程质量的标准,无形中割裂了体育与生活的必然联系,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导致了体育的工具性教育模式,于是学校体育成为一种可有可无、可轻可重的教育形式。
  2.3学校体育游离了教育目的
  本真的教育,其目的应该是“一种既授人以生存的技能和手段,使人把握物质世界的教育,又导人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使人建构自己意义世界的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增强体质、掌握“三基”成了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以体质的强弱成为评价学生身体状态的主要标准,过分强调整齐划一,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课程、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管理模式、统一的行为准则、统一的评价标准,来对待具有差异的生命个体,这种做法扼杀了生命个体的独特性、无穷创造性,忽视了体育教学中的人的价值和意义,限制了生命的复杂性、丰富性,是对人性的一种压抑,使得本应是欢声笑语、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变得沉寂无声,使得学生厌倦、逃避体育课的现象愈演愈烈。
  
  三、重构体育课程的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生命的视角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如何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彰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确认关注生命的现实存在等问题的回答,将会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生命,从而进一步使体育课程的人文精神得以彰显。
  1、应加强关注生命的体育课程理念
  体育新课程以全面育人为根本目标,提出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更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它所关注的不仅是可以经过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技能,而是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体育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其中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体育新课程的这种理念,秉承了深刻的教育理论基础,同时也给予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以广泛的实践意义。
  2、应以发展为本作为体育课程的目标
  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教育这个系统中,学生才是诸多要素中的根本,处于核心地位,其他要素都围绕这一核心要素而存在和运转,都要服从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一根本要素。以人的发展为本,才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体育课程中,我们突出以发展为本,不是忽视体育知识技能的作用,而是强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怎样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技能和科学的合理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才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3、应建立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体育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要面向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也是体现体育课程生命内涵的重要表现。学生学习不能单纯的通过模仿与练习,把外在于自身的东西附加到自己身上,而是要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使知识、技能融入个体的经验结构之中,个体由此获得生长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体育新课程强调让体育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体育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体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对人文精神的不懈追求和对人性的张扬,21世纪的体育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主要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是一种人类希望、理想和超越的教育。体育课程是基于“生活世界”对学生“生命世界”的关照,是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关照,因而在回归“人性”的基础上,在人文关怀的笼罩下,重建体育课程的人文精神既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更是学校体育自身不断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陆作生,董翠香,李林.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2]万茹,莫磊.百年来中国学校体育人文性的反思与展望[J].湖北体育科技,2004(1):10-11
  [3]邓星华,傅砚农.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和体育价值的重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6):8-9
其他文献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其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目前来看,不只是建筑质量和居住舒适度是人们对于建筑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42-0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生与发展和实验息息相关,所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在逐步进行。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动向主要有三种趋势。    一、分组实验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分组实验是学生
摘 要:体育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按照新课程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等问题,成为能否成功地完成课程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45-01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充
摘 要:新课程倡导探究性教学,而探究性教学的核心要素是问题,什么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促进深度思考,建立起科学的概念,是我们学校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校本研究中,掌握学生的前概念,有利于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探究性教学基于学生的好奇心源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探究性教学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前概念。  关键词:校本研究 高中物理 前概念 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一种便携式多指标阻抗生物传感器装置,属于现代检测领域。该装置是由单片机、放大电路、A/D转换器、LCD显示器、报警器等构成。该系统能够实现根据输入被测物种类,通过电阻抗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48-01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培
一、开展活动的缘由及作法 开江县之所以开展“当公仆、树形象”活动,是基于县情民情而定的。1997年12月4日,任市镇发生一起农民负担恶性案件,暴露了潜伏在于部队伍中的一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51-01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说“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主要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消除学生懒得说话、怕说话的思想情绪,激发学生产生想说话的欲望,锻炼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50-01    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法国艺术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人格。因此教师充分发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49-01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提高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做“奠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楼阁”,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也就缺乏后劲。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引领一年级学生走进语文积累,让有效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