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pan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日本继续在华北挑起事端。迫于日本的压力,1935年6月10日,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何梅协定》,中央军撤出河北省,造成平津出现权力真空。这时汉奸纠集地痞流氓,打起自治的旗号公然向北平进军,全国震动。挽救北平局势,迫在眉睫!29军军长宋哲元在天津闻讯,立刻命令冯治安的37师强行军赶到北平,又陆续将张自忠的38师调到天津周围。
  为何29军进驻平津,日本华北驻屯军会没有意见呢?日本为防止蒋介石收复东北,要求在华北建立“非军事缓冲区”。经过谈判,双方协议,华北只留驻一支中国军队。当时日本人认为,西北军长期受南京政府排挤,早就和蒋介石离心离德,最有可能被培养成亲日势力。
  1935年8月28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宋哲元为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兼河北省主席。长城抗战之后,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竭力主张“华北自治”,妄图制造第二个“满洲国”。这段历史,被称做“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后,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1936年兼任天津市市长。这段时期蒋介石给29军下的训令是:“忍辱负重”,不主动打仗,也不放弃华北,与日军做长期周旋。然而,让张自忠没有想到的是,为了执行这一命令,却让自己从此背上了屈辱的骂名。
  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后,南京方面的指示却是“应战而不求战”。根据这个精神,29军各部都按兵不动。日军先发制人,1937年7月28日凌晨,发动全线进攻,南苑的29军军部遭到日军主力攻击,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阵亡,南苑丢失,29军防线被拦腰砍断,局势非常不利。这时,蒋介石发来电令,让宋哲元撤到保定。宋哲元是边疆大吏,守土有责,不战而退,舆论和国法难容;若战,29军命运不堪设想。而且,谁走谁留,这也是个敏感的问题。因为任何人都清楚,此时此刻留在被日军占领控制的地方,进行善后维持工作,必定被全国人民骂为汉奸!
  28日下午,张自忠、冯治安、秦德纯、张维藩等6人在宋哲元私宅召开的高级军事紧急会议,在座所有人一言不发,气氛悲愤、凝重。为保千年古都免遭日寇祸害,宋哲元最后决定让张自忠代理北平市市长一职,待29军全部撤出后,大约10天后,可离开北平。这次的会议内容只有这6人知道!
  时任国民党29军副军长、北平市市长的秦德纯,在他写的《秦德纯回忆录》中“回忆了当时的情形:宋将军写了三个手令:一、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由张自忠代理;二、北平绥靖主任由张自忠代理;三、北平市市长由张自忠代理。一面电呈中央核备,并立即决定当晚9时由宋宅出发。临行,张将军含泪告诉我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其悲痛情形已达极点。正因为张自忠独撑危局,让他成为了当时世人的话柄。一时间,大家都认为张自忠做了汉奸,举国声讨。
  张自忠一边敷衍日本人的各种要求拖延时间,一边秘密下令开仓放粮,帮助战乱中百姓度过饥荒;转移未撤出的部队,掩埋阵亡将士尸体,分散隐蔽伤员,并专门接济安置留平军属……在舆论的痛骂声中,张自忠始终缄默着,周旋着,估算着29军向目的地有序撤离的时间,努力使京津免于屠城。
  宋哲元带队撤离的第10天,张自忠宣布辞去一切代理职务,躲进一家德国医院。七七事变那年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刚14岁,她回忆父亲当时境遇:“9月初,父亲在美国朋友福开森的帮助下,化妆逃出北平来到天津。记得,父亲回到在法租界的家中时,又瘦又黑,十分憔悴,两眼红红的,仿佛很长时间没有睡过觉。当时,母亲身体不好,常常卧床不起。父亲和母亲说了会儿话,又向我们交代了一些家里的事,就走了。没想到,从此后我们再也没能见到父亲。”
  张自忠与家人告别后,便南下与部队会合,而南京国民政府鉴于舆论压力,下达命令,以张自忠“放弃责任,迭失守地”,将其撤职查办。在济南接受拘押,曾经的部下此时见到他也是极尽挖苦讽刺。战功赫赫的西北军名将,含冤负屈萌发了死志!
  不久,冯玉祥抵达济南见到面容憔悴的张自忠,即刻向蒋介石写信推荐让他上战场带队伍打仗。这封信使张自忠踏实了很多!送走冯玉祥后,张自忠心情沉痛地给部下李致远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忠奉命留平以后,未获与诸弟兄共同杀敌,致令诸弟兄独任其劳,深以为歉;而社会方面颇有不谅解之处。务望诸弟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
  1938年,日军集结24万重兵分三路夹击徐州,意在捣毁战时政治中心武汉,彻底击溃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3月北路日军号称“铁军”的坂垣师团,从山东半岛登陆后,沿津浦路西进,到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激烈的战斗。
  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非蒋介石嫡系,实为1个师兵力的杂牌部队,装备和编制上无任何补给,不到1万兵力的庞炳勋,与板垣师团三四万兵力正面交锋。很快庞炳勋终因实力相差悬殊太大难以抵挡,向李宗仁请求撤退,李宗仁大怒,喝令庞部誓死保卫临沂。李宗仁放下电话后犹豫了片刻又通电张自忠火速增援临沂。
  原来张自忠刚到南京时,李宗仁将张自忠要到自己指挥的第五战区,可以抗日杀敌,对此安排张自忠非常高兴,十分感激李宗仁的知遇之恩,他只有一个要求,不要把他和庞炳勋放在一起。早在中原大战期间,同属冯玉祥麾下的庞炳勋,见反蒋败局难挽,接受蒋收买,企图收编友军扩充自己,正好看上了张自忠的第6师,庞炳勋出其不意地对第6师师部发动夜袭。张自忠本尊重庞炳勋资深望重,以兄长相称,对其毫无戒备。突如其来的一击,使他险遭不测,历经奋战,才得以脱险。而今岌岌可危的战场形势下,对李宗仁的军令,张自忠丝毫没有犹豫立刻奉调,率部59军,以一昼夜90公里的急行军赶至临沂,这一点是日军万万没想到的。按正常的步兵负重行军速度1小时5公里,日军认为在淮北前线的59军至少3天以后才能到临沂,正好在全歼庞部后,张自忠部也进入他们的包围圈。显然,日军低估了张自忠嫡系部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奇迹般的快速行军。到达临沂城外后,张自忠率部袭击敌后,枪弹用完,便展开肉搏,大刀队再显神威。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   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临沂大捷后,张自忠被提升为第27军军团长。不久又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而后1938年11月到1939年4月初,短短4个月里,张自忠指挥所部接连进行了4次中小规模的战役,歼敌不下4000人。其中2月的京山之役战绩尤佳。1939年5月2日,国民政府又颁布命令,为张自忠加授上将军衔。1939年8月,再次赢得鄂北大捷。同年12月,取得襄东大捷。蒋介石亲自通电嘉奖,称张部为1939年冬季攻势第五战区中“最优部队”,其防区为“模范战场”。老百姓更是欢欣鼓舞,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1939年12月,张自忠接受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采访,当问到“伪军”问题时,张自忠非常敏感,不再说话。史沫特莱的不理解,之后,她从33集团军官兵那里了解到张自忠威信非常高,将士都为有这样一位身先士卒、誓死抗战的总司令自豪,也全都知道张将军为了求得良心上的安慰,但求一死报国。参谋长张克侠向史沫特莱引用了“除非功名就,人生如尘土”,解释张自忠的心境。
  1940年4月9日,希特勒以闪电战袭击北欧,致使丹麦政府投降。此举,使日军受到刺激,欲在中国战场也有一番作为。为给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计划在宜昌附近彻底消灭白河两岸国民党第五战区主力部队。1940年5月1日,日军集结15万兵力,在100多辆坦克、7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向襄河东岸第五战区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枣宜会战打响。
  张自忠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指挥第29、第33集团军及第55军。面对日军多路合围的严峻局面,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59军团以上主管:
  看最近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几日后,南路日军攻占襄河东岸长寿店,北路日军攻占河南泌阳,战势更趋激烈。张自忠不顾部下再三劝阻,决意亲自过河督战。
  1940年5月6日晚,张自忠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张自忠每次上战场都有写遗书的习惯,每次战胜归来就把写好的遗书烧掉。然而这一封是他最后的遗书。
  5月7日拂晓,张自忠挑选随身手枪营士兵准备过河督战,当年的第59军38师的战士曹廷明,还记得张自忠临行前的训话:同胞们弟兄们,你们今天晓得我们到哪里去不晓得?我们说,报告总司令我们不晓得。今天总司令亲自带着你们上火线,找小日本去,说你们怕死不怕死?大家都说不怕死。能跟着总司令一起战场杀敌,曹廷明和当时手枪营的战士都大受鼓舞。手枪营也称特务营是专门负责张自忠安全的。
  这次奔赴河东战场是1939年随枣会战后,张自忠第4次过河督战。河东将士得知张总司令亲临前线,士气大振,战斗更加有力,几日后,日军后路几乎完全切断,形势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只有敌军一半兵力的右翼兵团,经过数日鏖战,部队已呈疲劳状态,该作适当休整。5月11日,蒋介石误判日军假情报,向张自忠发出训令,乘敌脱离据点态势不利及补给缺乏之好机,各部克服一切困难,不眠不休努力一举将其歼灭。张自忠接到命令后立即调整部署,掉头向南追击。
  15日,张自忠仅率1500余人截击由襄阳沿汉水南下的日军,向人数比他多一倍半的日军冲杀十余次。由于司令部的电报早已被敌方截获破译,日军不但侦知了右翼集团军的行动计划,而且测出了张自忠司令部所在地的具体位置。15日下午,张自忠及所部被日军包围在南瓜店附近沟沿里。16日拂晓,敌人突然集中五六千兵力、30余门大炮、数十架飞机,向南瓜店及其两侧发起猛攻。张自忠所部虽英勇善战,展开白刃战,与日军肉搏,4次夺回阵地,但终因敌众我寡,陷入重围之中。在最后关头,日军包围圈尚有东北角一个缺口,张自忠令参谋长带苏联顾问和文艺兵撤离,冲出了缺口。
  为保护总司令安全,部下多次劝张自忠退走,都被他厉声拒绝:“我奉命截击,岂可自行退却?当兵的临阵退缩要杀头,总司令遇到危险就可以逃跑,这合理吗?今天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一定要血战到底!”
  战至下午4时,部队伤亡殆尽,身边只余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几人。眼看前方弟兄一个个倒下,张自忠再也按捺不住,大吼一声向山下冲去,就在刹那间,机关枪向他射来,他全身多处中弹,右胸洞穿,血如泉涌。弥留之际的张自忠猛然站立起来,朝一名端着刺刀的日军眼一瞪,用身体掩护了差点儿被刺的马孝堂。突然,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腹部,另一颗子弹射入他的左额,这位不屈服的巨人身中7弹轰然倒下。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出版的侵华日军回忆录《辽远的战场》,日本战犯231联队队长尾浦银次郎,记录了枣宜会战的过程,其中也记录下张自忠将军生命的最后一刻:第三中队长堂野军曹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岗一等兵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一代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这位曾被举国声讨、万人唾骂为“华北头号汉奸”的张自忠,终以事实取直天下,用鲜血证明自己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
  张自忠阵亡的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大为震惊,命不惜一切夺回遗体,第59军38师长黄维刚立即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付出200多人伤亡代价,将遗体夺回。5月21日晨,张自忠将军灵柩从快活铺启程,前往重庆,沿途数万群众送灵。当天,日军飞机在上空盘旋吼叫,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目睹万人同悲的庄严肃穆之景,入侵日机居然一反常态,未投一弹,未开一枪。5月28日晨,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政府军政要员臂戴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船绕棺致哀。蒋介石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当日下午,蒋介石亲自主祭,军政百官及各界代表,为张自忠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从此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摆上了张自忠将军的遗像。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阻隔,延安军民直到8月6日才获悉张自忠殉国的消息。周恩来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将军“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摘自《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七),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
其他文献
编者按:  郑科扬,1947年读高中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先后做党的学运、农运、兵运工作。1953年任中共江油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54年6月后任绵阳地委青委副书记、共青团绵阳地委书记,1959年5月任四川省委主办的《上游》杂志社编辑。1961年6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处工作。1967年初中宣部被撤销,于1969年1月到宁夏干校劳动。1972年6月调中共中央组织部,先后任研究室处长、室主任,中组部
我和兄弟终于返回了阔别几十年的澳门,回到了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家——贾伯乐提督街76号。父亲生前的一些老朋友盛情款待了我们。我们还参观了我们的出生地——澳门镜湖医院和曾经就读的培正学校。  澳门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原来居住的房子,一眼望去,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家。记得那时,家门前是宽阔的马路,环境非常安静。我们住的是两层的洋房,前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还有一棵很高大的榕
44年前的“九一三”事件中,我担任林彪乘坐的三叉戟256号飞机的副驾驶,由于未登机而活了下来。陈士印在3685号直升机上,与林立果的死党进行了劫持与反劫持的斗争,最终另一个飞行员被周宇驰枪杀,陈士印侥幸活了下来。对于“九一三”事件本身,许多史书都做了介绍,作为亲历者,我仅对我和陈士印在事件前后的经历做些回忆。  我和陈士印都是1959年的中学应届毕业生,应空军招飞,成为空军飞行院校第1 5期飞行学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高举抗日救国旗帜,长期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消灭了大批敌人有生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积极支援、配合了全国抗战。其英勇斗争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东北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东北抗日武装
安徽曾先后发生过两次农村改革:一次是以曾希圣为首的省委所试行的“责任田”;一次是以万里为首的省委实行的农业“大包干”。后一次改革,作为一个信号,迎来了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改革,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前一次改革,同样是一次伟大创举,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也应当进一步加以认识。我在那段时间(1960年至1963年),在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工作,亲自参加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办过集体农庄,试办过高级社,参与
1954和197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来到安徽省繁昌县,拍摄黑白和彩色故事片《渡江侦察记》。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渡江战役发起前,华东野战军第27军先遣渡江大队强渡长江天险,活跃在江南敌占区,并策应大军顺利过江。电影只是艺术地再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但它毕竟受故事片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完成这一过程的全记录,先遣渡江大队在江南的15天,所处的斗争环境,则如处龙潭虎穴,一发千钧。  受命组队  淮
邓六金(1911—2003), 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新坊村人。1929年加入少年先锋队,参加本地农民运动。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参加长征。  1936年1月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妇女部部长,1937年5月任中共中央妇女部巡视员。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皖南、皖中、苏北、山东等地工作,担任过东南局妇女部巡
北京地铁是我国修建的第一条地下铁道。在北京地铁建设发展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亲切关怀。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邓小平曾三次亲临北京地铁视察,并多次作过重要指示和批示。我于1968年七八月间调入北京地铁公司,后任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亲身经历了北京地铁的筹建、建设和运营的发展过程,现将了解的有关情况做一个简要的回忆。邓小平和朱德、彭真等为北京地铁工程建设奠基  1956年8月18日,中共北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重大人事制度改革,确立了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新方针,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大力提拔中青年干部,建立离退休制度。推进行政机构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为了了解相关的详细情况,我们走访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首任国家人事局局长、党组书记焦善民。焦老虽已年近九旬,但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详细回答了我们的提问。    走马上任    记者:1980
从1949年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秘书开始,我和长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50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从事长江流域规划和长江干支流治理开发工作。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从1959年12月最初提出建设方案,到1988年12月全面建成,我一直担任规划设计工作。其中,从1973年具体负责修改初步设计方案和现场设计及配合施工工作,到1983年回武汉主持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工作,我常驻葛洲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