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描教学中的改革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29118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描作为一种绘画形式,自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美术院校的教学中,素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素描教学存在着一系列难以适应新形势的滞后问题。期待通过大家的努力改善目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
  关键词:素描;教学模式;改革
  素描,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绘画艺术的基础,也是设计艺术的基础。素描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辉煌历史,它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发展到今天,自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而在中国,素描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其发展还不到百年,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几十年时间几乎所有院校都是在前苏联素描体系下进行训练的,这种素描教学模式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即“世界艺术大同化”。艺术不同于科学,科学有统一的标准,允许推广和重复,而艺术则不然。艺术贵在独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当今有些院校和有识之士已经对于高校素描课作了部分改革和调整,素描风格与形式正在逐渐走向多元化,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劳”。
  当传统的素描技法和观念不能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的时候,我们理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借用其他新型材质来改变这一现状。曾经被普遍视为单色画和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它的定义正是相對于“彩描”而言的。在今天,画种的界定已不再重要,而最为重要的是艺术家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纵观西方艺术史,我们会发现“素描”最初是作为草图出现的,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留下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后人把这种草稿草图作为基础课来训练。一种事物自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而素描的消亡不是物质概念的消亡,而是内涵的升华,也就是要把素描上升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新型的艺术形式。当今艺术领域,专业细化的程度较高,每个画种应该有其独特的训练方式,素描也不例外,只有摆脱“基础课”的束缚并拓宽自身艺术表现力,素描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
  我们应当把素描当作一门有意味的绘画形式语言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素描可以像文字一样被阅读和理解,而对于其制造者来说是最质朴、最真诚的情感表达方式。既要让学生明确素描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造型能力,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奥妙。造型的目的就是为了传达个人情感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度,艺术作品不是自然的产品,而是基于人的活动,具有主观性。我们必须把画面的每根线条都当作是个人的独特语汇,让工具、材料自由地工作,让它们制造自己的语言符号,对不同的材质所具有的视觉效果和美感给予充分的表达,特别是新型工具和有色材质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素描语言,拓展素描表现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们要本着实验的原则,鼓励学生对新材料的关注和应用,在实验中比较,在比较后进行选择,从中寻找到适合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写实、表现、具象、抽象等方式。总之,我们利用能够利用的一切形式和手段,建立起自我的审美体系及新的形式语言。
  在指导思想上,要把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最重要的一点来加以研究与训练。素描中对形体不是被动描摹,而是主动处理和表现,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头脑。在作画过程中,要屏气凝神,洞察所绘对象的内心世界,把自己与对象融为一体,为情而造画,而不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单讲理论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以直观性教学为主,以理论为辅。教师如果要让自己的理论或指导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或采纳,那他自己必须是第一实践者,即教师的现场示范质量是很重要的,他必须在具体操作中表达出来这种思想,即为情而造画,突出素描的绘画性和创造性。作为教师,可能会在某一时期只在一种艺术风格或形式里去完善和发展,如果学生的风格或形式有别于老师,老师应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作业要求上,素描的画面要有鲜明的个体语言,能给画面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和现代感,既要“假”得真实、可信,同时要强化一种画面结构的力量和感染力,使画面具有原创性,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欣赏性。
  在艺术追求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体系都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版本,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新形式的到来。各个院校应该创立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素描也不例外,那种一统天下的教条主义应该远离我们的课堂。《石涛话语录》有这样一句话:“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笔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石涛针砭时弊,提出“我的精神”的论断,即强调艺术家必须重视自己的创作个性。同样,我们在素描课上也要提倡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并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给老套的素描课堂赋予新的语言与活力,使其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即一种有意味的绘画形式。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范迪安.《国际当代素描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3](美)贝蒂·爱德华《新素描》.何工译.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年1月
  [4]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
  作者简介:
  徐自英(1981.10~),女,汉族,籍贯: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单位:内蒙古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的现状,主要探讨了搞好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策略。力求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不断创新的可靠途径,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教师;学生  校本教研是以一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的教研活动方式
摘 要: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的交流活动。生命课堂是学本的,人本的,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更是教师与学生生命活动的有效交往。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命课堂;情感态度  叶澜教授在论述教育改革时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项课程内容,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不仅能帮助孩子积累知识,还能促进孩子们综合运用所学习知识,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是对孩子“授之以渔”的有效课程。尤其是在孩子们习作方面会有很好的启迪和推动作用。  到了五六年级语文教材编排中就开始有了。但是,它的编排内容较少,一册一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区域性很强,比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
摘 要: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教育;了解存在的问题;有效地途径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類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
摘 要:写字是小学语文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的载体,书法更是为广大国人所喜爱的艺术。可见,传统教学中的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已跟不上素质教育的步伐。素质教育与我们的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名字是我们个人的“招牌”,因此,写好汉字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個人精神风貌的体现。  关键词:汉字书写;教学;素质;培养  随着国学教育的普及与深入,汉字的书写日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义务教
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独立、科学的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信息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教学创设问题的
摘 要: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从“善”字入手,在全体师生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实现人格的优化与至臻。最终实现“积善成德、善行一生、立德树人”的目标。具体作法有:营造校园人人向善,崇善行善的良好氛围;在学生中开展“日行一善”活动;树立道德模范、行善扬善先进典型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治思想教育;“善”的教育  大学之道中讲到“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为将社会
每年5月,是投资人投资热情的旺季,全球数万人涌进美国西部小镇奥马哈,参与巴菲特股东大会.近两年随着外资不断地买入A股优质资产,“价值投资”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每年参加
摘 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对比分析探究及对比实验是体现这个精神的重要体现。学生若能掌握好对比策略运用,对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化学高考试题的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例证,就对比分析方法的掌握及应用,对一些探讨。  关键词:对比法;对
朗读能感受情感美,诵读课文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要感受作品,就应该从朗读开始,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情感美?语言美呢?  第一是教师的范读,它能引发学生们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第二是自读,听了范读之后,学生模仿自读,揣摩文章的情感,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并学会想象,想象文章的语言美,如《秋天的雨》,学生在朗读中仿佛看到了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把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