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恭恭敬敬”一词出现在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一组历史故事课文《三顾茅庐》中,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的故事。
课文片段: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恭恭敬敬”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多媒体出示)(1)对长辈、贵宾谦恭而有礼貌。(2)对别人很有礼貌、很尊敬。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恭恭敬敬”应选择哪一种解释?
生:我选择第二种解释。因为诸葛亮并不是刘备的长辈。
师:分析得不错。谁能通过动作表演来帮助我们理解“恭恭敬敬”?
(生动作演示:站直身体,背微微弯下,头低下,两手自然垂直)
师: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里用“恭恭敬敬”而不用“恭敬”?
1.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2.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生1:这两个词语意思一样,但在表达的效果上“恭恭敬敬”更好一些。
生2:“恭恭敬敬”要比“恭敬”更能表现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以及刘备的诚心。
生3:从刘备恭恭敬敬地等候,我也体会到诸葛亮是个人才。
师:“恭恭敬敬”这种AABB式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会更好一些,今后同学们在说话或写作时可以尝试着用一用。
师:同学们,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刘备在草堂的台阶下是怎样恭恭敬敬地等候吗?
(学生读书、思考)
生1:长时间地等。文中写到“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从“半晌工夫”“一个时辰”可以看出刘备等的时间很长。
生2:苦苦地等。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的时间是冬去春来,这个季节天气依然寒冷,而刘备却在寒冷的草堂外等了好几个小时,他一定很冷,等得很辛苦。
生3:耐心地等。老师,我之前查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当时刘备已经47岁了,这么大的年龄在寒冷的天气里恭恭敬敬地等上好几个小时,他很有耐心。
生4:我认为是真心诚意地等。刘备和关羽、张飞到隆中,他们长途跋涉,没有休息,刘备就在草堂的台阶上等了那么长时间,说明诸葛亮是个人才,值得他这样苦苦地等,刘备是真心的,是诚心的。
师: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备想用自己的言行——阶下苦等表露自己一颗真诚的心,求贤若渴的心,尊重人才的心。
…………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对学生理解词语提出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斯米尔诺夫指出:“词语只有在获得感情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深层意思,才能使词语真正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
案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理解“恭恭敬敬”的意思,在提供词意让学生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动作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变抽象的意义为具体的、感性的形象。词语的教学既要重“解”,还要重“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比较“恭敬”和“恭恭敬敬”的异同点,咀嚼、感悟出AABB这种形式词语的表达效果。理解词语不仅要了解词语表面的意思,还应该透过表象感悟词语背后蕴含的表达情意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文字的“温度”。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刘备在草堂的台阶下是怎样恭恭敬敬地等候,体会到刘备是在“长时间地等””“苦苦地等”“耐心地等”“真心诚意地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文本,走进原著,走进刘备,刘备诚心诚意的心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实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恭恭敬敬”一词出现在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一组历史故事课文《三顾茅庐》中,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的故事。
课文片段: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恭恭敬敬”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多媒体出示)(1)对长辈、贵宾谦恭而有礼貌。(2)对别人很有礼貌、很尊敬。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恭恭敬敬”应选择哪一种解释?
生:我选择第二种解释。因为诸葛亮并不是刘备的长辈。
师:分析得不错。谁能通过动作表演来帮助我们理解“恭恭敬敬”?
(生动作演示:站直身体,背微微弯下,头低下,两手自然垂直)
师: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里用“恭恭敬敬”而不用“恭敬”?
1.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2.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生1:这两个词语意思一样,但在表达的效果上“恭恭敬敬”更好一些。
生2:“恭恭敬敬”要比“恭敬”更能表现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以及刘备的诚心。
生3:从刘备恭恭敬敬地等候,我也体会到诸葛亮是个人才。
师:“恭恭敬敬”这种AABB式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会更好一些,今后同学们在说话或写作时可以尝试着用一用。
师:同学们,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刘备在草堂的台阶下是怎样恭恭敬敬地等候吗?
(学生读书、思考)
生1:长时间地等。文中写到“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从“半晌工夫”“一个时辰”可以看出刘备等的时间很长。
生2:苦苦地等。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的时间是冬去春来,这个季节天气依然寒冷,而刘备却在寒冷的草堂外等了好几个小时,他一定很冷,等得很辛苦。
生3:耐心地等。老师,我之前查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当时刘备已经47岁了,这么大的年龄在寒冷的天气里恭恭敬敬地等上好几个小时,他很有耐心。
生4:我认为是真心诚意地等。刘备和关羽、张飞到隆中,他们长途跋涉,没有休息,刘备就在草堂的台阶上等了那么长时间,说明诸葛亮是个人才,值得他这样苦苦地等,刘备是真心的,是诚心的。
师: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备想用自己的言行——阶下苦等表露自己一颗真诚的心,求贤若渴的心,尊重人才的心。
…………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对学生理解词语提出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斯米尔诺夫指出:“词语只有在获得感情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深层意思,才能使词语真正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
案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理解“恭恭敬敬”的意思,在提供词意让学生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动作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变抽象的意义为具体的、感性的形象。词语的教学既要重“解”,还要重“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比较“恭敬”和“恭恭敬敬”的异同点,咀嚼、感悟出AABB这种形式词语的表达效果。理解词语不仅要了解词语表面的意思,还应该透过表象感悟词语背后蕴含的表达情意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文字的“温度”。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刘备在草堂的台阶下是怎样恭恭敬敬地等候,体会到刘备是在“长时间地等””“苦苦地等”“耐心地等”“真心诚意地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文本,走进原著,走进刘备,刘备诚心诚意的心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实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