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具有完善的人格素养
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己规范生动的教学语言、民主平等的待人态度、端庄有礼的仪表谈吐、严谨探索的治学精神、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谦逊坦诚的个人品格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等,对学生施加影响,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
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语文教师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具备完善人格素养的语文教师有着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有着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能够为了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有着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能够给予学生争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有着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能够在利益诱惑面前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他们还有着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只有这样的教师群体才可以真正肩负起培育新人的重任。
二、具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素养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本学科相当熟悉,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并对于这些知识能真正内化和善于运用。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还应包括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以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够恰当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语文教育能力素养是指识字写字教学能力、阅读教学能力、作文教学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综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素养是指探索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的素养,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和创新素养的集中体现。再者,语文教师还应掌握除语文学科之外的1~2门其他学科的知识,主要由教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而定。掌握这些学科知识,一方面可以作为语文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得丰满和合理,同时也是语文教师自身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的必要条件。
三、具有广博的社会文化科学素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与语文学科联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它的触角伸到几乎所有领域。天真的小学生也许会问语文老师:“天为什么是蓝的?”“血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些涉及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因为你是一个语文教师而不去回答。所以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社会文化科学素养,使小学语文教师对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掌握达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四、具有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软件,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学习的资源,并提供给小学生,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把这些信息适时展现给学生,再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加深他们对学习的理解。
五、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同时,强调在课程建设上樹立大语文教育观,即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所有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是整个能力素养的核心所在。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语文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却没有真正意识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发挥;把语文教学方法简单归纳为“读、讲、议、练”四种,却忽略了如果把这四种元素创造性地加以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潜意识的偏见使一些语文教师认同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学”,教的是已经形成的简单的基础知识,无需创造性劳动。作为生命活动形式之一的教育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主体意识的相互碰撞,教师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相互交流。语文教学的任务具有多重性,教材具有综合性,教法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拘泥于传统教学,不断开拓创新,在不断钻研总结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己规范生动的教学语言、民主平等的待人态度、端庄有礼的仪表谈吐、严谨探索的治学精神、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谦逊坦诚的个人品格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等,对学生施加影响,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
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语文教师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具备完善人格素养的语文教师有着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有着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能够为了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有着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能够给予学生争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有着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能够在利益诱惑面前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他们还有着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只有这样的教师群体才可以真正肩负起培育新人的重任。
二、具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素养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本学科相当熟悉,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并对于这些知识能真正内化和善于运用。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还应包括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以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够恰当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语文教育能力素养是指识字写字教学能力、阅读教学能力、作文教学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综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素养是指探索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的素养,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和创新素养的集中体现。再者,语文教师还应掌握除语文学科之外的1~2门其他学科的知识,主要由教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而定。掌握这些学科知识,一方面可以作为语文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得丰满和合理,同时也是语文教师自身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的必要条件。
三、具有广博的社会文化科学素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与语文学科联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它的触角伸到几乎所有领域。天真的小学生也许会问语文老师:“天为什么是蓝的?”“血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些涉及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因为你是一个语文教师而不去回答。所以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社会文化科学素养,使小学语文教师对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掌握达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四、具有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软件,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学习的资源,并提供给小学生,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把这些信息适时展现给学生,再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加深他们对学习的理解。
五、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同时,强调在课程建设上樹立大语文教育观,即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所有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是整个能力素养的核心所在。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语文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却没有真正意识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发挥;把语文教学方法简单归纳为“读、讲、议、练”四种,却忽略了如果把这四种元素创造性地加以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潜意识的偏见使一些语文教师认同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学”,教的是已经形成的简单的基础知识,无需创造性劳动。作为生命活动形式之一的教育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主体意识的相互碰撞,教师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相互交流。语文教学的任务具有多重性,教材具有综合性,教法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拘泥于传统教学,不断开拓创新,在不断钻研总结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