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当代青年人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科技工具接触各种信息已成为一种常态。但是,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对学生的“三观”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思想发育还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巨大挑战。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国家动员的党史、国史教育,可以從根源上帮助小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要重视互联网信息化的冲击,将党史、国史教育工作融合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为小学生联合提供知识教育,党史、国史教育,思政教育等。本文主要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党史、国史教育的融合方略进行简单研究,从而使得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思考并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关键词】党史国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小学信息技术
一、背景
我国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当代学生的生活,网络时代蹶然而起,再小的孩子也会感受到网络带给我们生活的方便性和无限性,学生的思想意识空前活跃,他们热切探索未知信息,总是充满无限的好奇心,是一个个独立且有个性的个体。但小学生的“三观”仍处于低阶段的形成期,他们毕竟年少无知,缺乏判断力,没办法真正认识是非对错。由此可见,不断发展的生活水平其实对小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也使教育工作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科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融合。
学校在践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时,丰富多彩的课程排满了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面临课程多、时间紧的情况,那么,党史、国史教育如何才能大幅度地覆盖呢?笔者认为,将党史、国史巧妙地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融合,下面,笔者将从几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二、小学党史、国史教育现状
第一,当代小学生具有十分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但是对于相对枯燥的理论性知识就没有很高的兴趣,党史、国史的强理论性属于这个范畴,自然而然,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第二,小学生这个群体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他们由于年纪小,缺乏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很难统一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也就需要体现一定的差异性。第三,教师在任课过程中没有主动意识到要把党史、国史教育融入其中,忽略了当今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
总而言之,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史、国史教育,不利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因此,我们应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予以重视,并且应在任教科目中融合、渗透党史、国史教育工作,使得党史、国史教育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入人心,他提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也鼓舞了许多教师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优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一定的高度上揭示了即使在网络时代,思想工作依旧重要,指出了信息环境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既然新媒体建设能有效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而党史、国史教育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方式之一,从递进关系看,新媒体技术也能有效推动党史、国史教育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的那样,“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
而信息技术学科恰恰更是新媒体新技术的具体体现,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与党史、国史教育又要什么关联性?其实,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再仅仅让学生按步操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的方法,这其中就包含信息素养的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关乎个人的思想,判断信息的真伪关乎个人的经验,此时就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辨别是非能力,这里就运用到了党史、国史教育带来的作用。再者,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党史、国史课的文本语言受到了网络媒介的极大挑战,比如,各种流行的视频、直播、表情包等等正改变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这正说明,在新时代,党史、国史教育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深入学生心。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与党史、国史教育的巧妙融合,不仅让信息技术课堂有了广度深度——情感得到有效升华,不再是人们口中的单纯地以训练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为目的,而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核心素养,传达正确的信息意识,有效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将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进而把握信息技术这门术科学科的教学质量,也让红色基因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传承。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要与时俱进,把课堂交给学生,融合党史、国史教育。由于信息技术课堂上需要进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与练习,相比其它科目更具实操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师生互动中,可以融合党史、国史教育,使学生在趣味互动中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
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党史、国史教育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浏览网络,对世界文化越来越了解,难免会出现比较的心态,这对国家的信仰存在一定冲击性,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党史、国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培养爱国精神,做一名新时代好青年。因此,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把信息技术知识点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自觉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党史、国史课中有很多振奋人心的故事,是很多教师会选择传授的好材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能够融入这些催人奋进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良好的品德,创作关于相同主题的作品,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创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以此振奋学生,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五、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党史、国史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党史、国史理论水平
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习党的革命史、斗争史、英雄史、发展史,充实自己的理论依据,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只有教师本身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才能内化于心,继而在课堂上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将党史、国史知识教授给学生们,让党史、国史走进课堂,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发挥其强力育人的成效。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共鸣,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融合了党史国史教育,达到两全其美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教学载体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绝不能局限于任务式操作。作为一名教师,不能片面地以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依样葫芦”。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而应该从课堂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在学生操作和制作中渗透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热爱家园、热爱社会、热爱国家、热爱党的情操。
案例:在五年级上册源码编辑软件“说”控件和“切换屏幕”控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载体换成一系列以“党和国家”为主题的图片、动画、视频、歌谣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内容的同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接触红色元素,传达红色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主题教育传达的内涵,增强党史国史教育。例如,笔者先在微视频或者flash动画中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看中国革命圣地,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当小导游为游客们介绍中国文化。在“切换屏幕(中国革命圣地样貌)”控件和“说(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控件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文化的进程发展,既学会了积木块编程搭建,又了解了百年黨史,达到两全其美的教育效果。
(三)丰富课堂任务的可选择性
党史、国史文化源远流长,如果单纯靠教师的口述传达我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历史,难免不能面面俱到,也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个时候,给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环境就显得有一定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搜集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学生关注的历史政治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素养辨别真伪,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案例:在四年级下册以“英雄儿女”为主题的Word文档海报设计教学中,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提供素材来丰富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每个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发展至今为党为国做出伟大贡献的英雄儿女,包括英雄姓名、英雄事迹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想要宣传的英雄人物,若硬性规定,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灵活性,创新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笔者选择让学生自主上网搜索资料、辩证信息、下载信息、设计制作,最后让学生展示作品,宣传英雄儿女事迹。这样一来,不仅使课堂任务具有更多选择,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增强,又在课堂上渗透了党史国史,使学生感受战争中英雄儿女的不屈不挠精神,达到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六、结束语
党史、国史教育是一种发展趋势,在各学科课堂上融合党史、国史比传统的课堂有一定的优势。但作为教师也应辩证分析,如何平衡党史、国史和各学科在课堂上的学习份量;如何使二者巧妙融合才能避免存在课堂缺乏师生互动的现象发生;如何才能避免大容量知识点轰炸学生的情况发生。
综上,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将党史、国史教育巧妙自然地融入课堂。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情境引导、角色扮演、媒体导入、动手实践,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明辨信息,学会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触红色因素,传承红色因素。总之,将党史、国史教育贯穿到各个不同的学科,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发挥出它独特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9(23).
责任编辑
【关键词】党史国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小学信息技术
一、背景
我国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当代学生的生活,网络时代蹶然而起,再小的孩子也会感受到网络带给我们生活的方便性和无限性,学生的思想意识空前活跃,他们热切探索未知信息,总是充满无限的好奇心,是一个个独立且有个性的个体。但小学生的“三观”仍处于低阶段的形成期,他们毕竟年少无知,缺乏判断力,没办法真正认识是非对错。由此可见,不断发展的生活水平其实对小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也使教育工作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科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融合。
学校在践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时,丰富多彩的课程排满了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面临课程多、时间紧的情况,那么,党史、国史教育如何才能大幅度地覆盖呢?笔者认为,将党史、国史巧妙地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融合,下面,笔者将从几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二、小学党史、国史教育现状
第一,当代小学生具有十分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但是对于相对枯燥的理论性知识就没有很高的兴趣,党史、国史的强理论性属于这个范畴,自然而然,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第二,小学生这个群体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他们由于年纪小,缺乏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很难统一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也就需要体现一定的差异性。第三,教师在任课过程中没有主动意识到要把党史、国史教育融入其中,忽略了当今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
总而言之,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史、国史教育,不利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因此,我们应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予以重视,并且应在任教科目中融合、渗透党史、国史教育工作,使得党史、国史教育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入人心,他提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也鼓舞了许多教师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优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一定的高度上揭示了即使在网络时代,思想工作依旧重要,指出了信息环境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既然新媒体建设能有效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而党史、国史教育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方式之一,从递进关系看,新媒体技术也能有效推动党史、国史教育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的那样,“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
而信息技术学科恰恰更是新媒体新技术的具体体现,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与党史、国史教育又要什么关联性?其实,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再仅仅让学生按步操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的方法,这其中就包含信息素养的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关乎个人的思想,判断信息的真伪关乎个人的经验,此时就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辨别是非能力,这里就运用到了党史、国史教育带来的作用。再者,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党史、国史课的文本语言受到了网络媒介的极大挑战,比如,各种流行的视频、直播、表情包等等正改变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这正说明,在新时代,党史、国史教育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深入学生心。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与党史、国史教育的巧妙融合,不仅让信息技术课堂有了广度深度——情感得到有效升华,不再是人们口中的单纯地以训练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为目的,而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核心素养,传达正确的信息意识,有效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将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进而把握信息技术这门术科学科的教学质量,也让红色基因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传承。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要与时俱进,把课堂交给学生,融合党史、国史教育。由于信息技术课堂上需要进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与练习,相比其它科目更具实操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师生互动中,可以融合党史、国史教育,使学生在趣味互动中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感。
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党史、国史教育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浏览网络,对世界文化越来越了解,难免会出现比较的心态,这对国家的信仰存在一定冲击性,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党史、国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培养爱国精神,做一名新时代好青年。因此,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把信息技术知识点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自觉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党史、国史课中有很多振奋人心的故事,是很多教师会选择传授的好材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能够融入这些催人奋进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良好的品德,创作关于相同主题的作品,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创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以此振奋学生,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五、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党史、国史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党史、国史理论水平
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习党的革命史、斗争史、英雄史、发展史,充实自己的理论依据,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只有教师本身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才能内化于心,继而在课堂上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将党史、国史知识教授给学生们,让党史、国史走进课堂,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发挥其强力育人的成效。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共鸣,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融合了党史国史教育,达到两全其美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教学载体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绝不能局限于任务式操作。作为一名教师,不能片面地以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依样葫芦”。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而应该从课堂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在学生操作和制作中渗透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热爱家园、热爱社会、热爱国家、热爱党的情操。
案例:在五年级上册源码编辑软件“说”控件和“切换屏幕”控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载体换成一系列以“党和国家”为主题的图片、动画、视频、歌谣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内容的同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接触红色元素,传达红色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主题教育传达的内涵,增强党史国史教育。例如,笔者先在微视频或者flash动画中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看中国革命圣地,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当小导游为游客们介绍中国文化。在“切换屏幕(中国革命圣地样貌)”控件和“说(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控件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中国革命文化的进程发展,既学会了积木块编程搭建,又了解了百年黨史,达到两全其美的教育效果。
(三)丰富课堂任务的可选择性
党史、国史文化源远流长,如果单纯靠教师的口述传达我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历史,难免不能面面俱到,也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个时候,给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环境就显得有一定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搜集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学生关注的历史政治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素养辨别真伪,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案例:在四年级下册以“英雄儿女”为主题的Word文档海报设计教学中,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提供素材来丰富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每个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发展至今为党为国做出伟大贡献的英雄儿女,包括英雄姓名、英雄事迹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想要宣传的英雄人物,若硬性规定,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灵活性,创新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笔者选择让学生自主上网搜索资料、辩证信息、下载信息、设计制作,最后让学生展示作品,宣传英雄儿女事迹。这样一来,不仅使课堂任务具有更多选择,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增强,又在课堂上渗透了党史国史,使学生感受战争中英雄儿女的不屈不挠精神,达到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六、结束语
党史、国史教育是一种发展趋势,在各学科课堂上融合党史、国史比传统的课堂有一定的优势。但作为教师也应辩证分析,如何平衡党史、国史和各学科在课堂上的学习份量;如何使二者巧妙融合才能避免存在课堂缺乏师生互动的现象发生;如何才能避免大容量知识点轰炸学生的情况发生。
综上,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将党史、国史教育巧妙自然地融入课堂。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情境引导、角色扮演、媒体导入、动手实践,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明辨信息,学会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触红色因素,传承红色因素。总之,将党史、国史教育贯穿到各个不同的学科,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发挥出它独特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9(23).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