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近几年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主体,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人的主体活动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而且在合作式的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领导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互助性的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现在教学的流行趋势,更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三段六步教学法”,在课堂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其中的“合作探究”模式学习,从而大大增加学生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如何才能组织有效的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实现学习小组最优化组合
学习小组的优化组合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与基础,也切实关系着课堂小组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始终将其放在学习小组建设的首要位置。
结合科学研究以及我个人在数学教学的实践均表明,最佳的学习小组合作人数应在4~8人之间,其中又以两两成对的“四人学习小组”最为适宜。四人学习小组具有很多的好处:有利于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可以最大范围内的实现学生的互动,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很小,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应以“四人合作”为最佳方式。
二、学习小组的人员构成
分组时还应该考虑各组之间各方面能力都相对均衡,应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数学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小组成员的最佳组合这样各组之间更具有竞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组内设小组长一名,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对小组长人选的确定,既要考虑组内成员的意见,还要看个人能力。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小组长可实行轮换制,同时要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三、学习小组的分工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由我们的努力共同来取得”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由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听取,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角色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担当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效的开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1.教师必须提高认识
教师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
2.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
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
3.选拔、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保障。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对小组长的选拔及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选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要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时,先进行有序安排,促进不同层面的同学都能得到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答,不仅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同时也培养了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
五、防止两种倾向
(1)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刚开始时,学生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这种教学手段的不断运动,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特长生的中心发言。
(2)追求表现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者大喊大叫,甚至对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教师也会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从以上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注意合理运用和挖掘,那它只能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导演”——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把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准备,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以发展。
总之,教师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主体,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人的主体活动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而且在合作式的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领导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互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互助性的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现在教学的流行趋势,更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三段六步教学法”,在课堂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其中的“合作探究”模式学习,从而大大增加学生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如何才能组织有效的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实现学习小组最优化组合
学习小组的优化组合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与基础,也切实关系着课堂小组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始终将其放在学习小组建设的首要位置。
结合科学研究以及我个人在数学教学的实践均表明,最佳的学习小组合作人数应在4~8人之间,其中又以两两成对的“四人学习小组”最为适宜。四人学习小组具有很多的好处:有利于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可以最大范围内的实现学生的互动,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很小,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应以“四人合作”为最佳方式。
二、学习小组的人员构成
分组时还应该考虑各组之间各方面能力都相对均衡,应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数学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小组成员的最佳组合这样各组之间更具有竞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组内设小组长一名,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对小组长人选的确定,既要考虑组内成员的意见,还要看个人能力。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小组长可实行轮换制,同时要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三、学习小组的分工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由我们的努力共同来取得”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由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听取,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角色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担当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效的开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1.教师必须提高认识
教师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
2.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
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
3.选拔、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保障。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对小组长的选拔及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选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要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时,先进行有序安排,促进不同层面的同学都能得到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答,不仅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同时也培养了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
五、防止两种倾向
(1)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刚开始时,学生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这种教学手段的不断运动,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特长生的中心发言。
(2)追求表现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者大喊大叫,甚至对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教师也会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从以上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注意合理运用和挖掘,那它只能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导演”——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把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准备,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以发展。
总之,教师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