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思维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一回答”的形式。教学中依据不同內容,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提问,能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课堂;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李政道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两位科学家无疑想说明同一个道理: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问是极其重要的。“提问一回答”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沟通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恰当的提问不仅能起到因材施教,优化课堂的作用,还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对培养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课堂上提问,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按教材不同内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合适的思维台阶,让学生积极思考。优化的课堂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下面谈谈我的践行体验。
  一、对新课引入提问,激發学生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入门的钥匙。好的新课引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有较强的思维启发性。如在《分子和原子》教学时,新课引入提问:“请问1 1=?”学生异口同声回答:“2。”今天我们要学习1 1≠2,究竟是怎么回事?学生带着惊奇和疑问,处于兴奋和积极状态进入学习中。
  二、对基本概念提问,训练思维深刻性
  弄清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讲清概念的内涵、外延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重点。教师讲完后,让学生结合对概念的理解提出问题,经师生共同讨论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同时训练思维深刻性。如学习元素概念时,提问:“原子既有种类,又有个数之分,为什么还要建立一个只有种类之分,五个数之别的元素概念呢?”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指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所以将它们归为一类,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元素是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的概念。使学对概念的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训练了思维深刻性。
  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问,激发思维积极性
  元素化合物中相似的,易混淆的知识较多,在教学可通过联想、对比,寻找共性瑟异性,得出规律。如学习了氧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都可把CuO还原成Cu,这三个实验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但加热的温度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优化的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地思考,便可得出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不同,从而加深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知识主线:结构→性质的理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对实验提问,培养了思维品质
  实验是化学教育中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其中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疑问,是开启知识的源泉。
  学生个体思维能力之所以存在差异,是源于不同表现形式的思维品质。思维是否深刻,取决于看问题是否抓住核心。在教学中搭建思维台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向纵深方面发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实验中,对实验操作提问,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如:O2可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否肯定是O2?为什么?通过学生思考,便可知道凡是难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镁、铁、锌都可与稀硫酸反应,都产生氢气,实验室为什么要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而不用镁与铁?引导学生从金属的活动性去思考,不但巩固了金属的活动性知识,又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在透彻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思维品质,发展了思维。
  五、对学生错误答题提问,提高思维发散性
  解题是学习化学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多角度多方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学生错误答题提问,及时纠错,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培养思维能力。如镁燃烧生氧化镁的方程式,很多学生常写成:Mg O2点燃MgO2或Mg O2点燃MgO,让全部学生讨论纠正,学生在陷入积极思维之中,敞开思想民,及时提问:(1)错在哪里?(2)在什么思想指导下写错,应怎样改正?(3)应吸取什么教训?问题提出后,学生很活跃。通过学生发言,讨论补充,指出两式均错,其原因是只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而忽视了元素的化合价及原则,从而造成错误。纠错,学生从自身的错误中取得启示和教益,答题能力会大大提高。
  六、对现实生活提问,提高思维开放性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变化,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化学现象,从这个角度提问,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①为什么铝制壶可用以烧水?水垢是如何形成的?怎样除去水垢?②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③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应采取哪些措施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些开放型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开阔他们的眼界,启发心智,训练了思维的开放性。
  七、对探究型问题提问,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标的基本内涵,也是检验教学效率的重要标准。近年来的化学试题,常有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验设计,实验问题的处理等探究型题目,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常利用课本上的知识,设计出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解决。如:(1)怎样鉴别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和氧元素?并设计出操作方案。(2)氨气是无色,有毒,比空气轻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浓氨水来制取。试回答:①制取氨气时,应与实验室制
  气体的装置相同;收集应采用一收集。②为防止氨气污染空气,请你举出一种措施。以上提问在,要求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利用所学过的知识、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解决,通过提问和讨论,训练、提高了思维的创造性。
  课堂提问,要及时评价。答后评是教师处理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提出的问题,答题中找出闪光点,以赞赏口吻准确而有分寸地评价是,以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备课,巧设问题,优化提问,让学生思考讨论,答后评价。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认真探究课堂提问的内容、形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正处在科技信息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科教兴国,势在必行。“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第一推动丛书》总序,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可见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更要在教学中担负起这一责任,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添砖加瓦,
摘 要:本文从“叩问经典,认识经典”“追思兴起经典诵读的背景”“抚摩经典,可以抚慰我们的灵魂,是另一扇智慧之窗”“弘扬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传递民族精神,传递一个民族的梦想”四个方面论述了诵读经典诗文的有益之处及推广经典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典;诵读;好处;弘扬推广  一、叩问经典——经典是什么  每个民族都有经典之作,罗马有恢弘磅礴的《罗马史诗》,意大利有不朽的《神曲》,犹太人把《圣经》作为世代
【摘要】德育工作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小学生处于个人身心发展和思维意识的形成阶段,德育工作职能的实现能够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道德理念引导,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应用于小学德育工作中,不仅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
【摘要】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碎片化等专业名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准确的对各参与方进行精确的定位;二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和普及。这种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的出现势必会从本质上改变人类的生活。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
[摘要]“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口号至今已历经50多年。“学雷锋”的活动虽然每年都在倡导、开展,但社会中的争论之声却越演越烈,更有一些反对“学雷锋纪念日”的声音出现。那是不是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但如何让“学雷锋”在校园志愿服务中得到传承与发展,是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团队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因为学校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共青团、少先队则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引领人。  [关
【摘要】著名学者、教育家朱永新说过:“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对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氛围;阅读兴趣;书香校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
要问我最喜欢的老师是谁?那我就会说:“杨老师、张老师和黄老师。”要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些老师,请你听我说。  虽然杨老师会经常留我们个别人下来,但每次我们被留下来,都会有收获。如,知识提高了,每次小测验,都会有很大进步。我的语文成绩从60分增长到70分,后来到了90多分。这让大家很吃惊,就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杨老师的原因。  张老师是男老师。他每次上课之前都会给我们讲一个他小时候的故
【摘要】《新课标》将推理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小学数学当中必须重点培养的一种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文章根据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特点,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推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悟出道理,规律,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推理  推理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摘 要: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不断地传输、转换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学生的状态,使学生通过获得信息来区别不同的事物,理解数学的概念、法则和公式,获取数学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和接受信息,就要注意未知度、不定度、疑义度、混杂度等几个“度”的减少。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确立准确的信息,消除模糊度,学生才能对知识的规律性获得本质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把枯燥、零碎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而中考名著复习是一个繁冗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學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学生自己的主动的、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基于学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