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正处在科技信息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科教兴国,势在必行。“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第一推动丛书》总序,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可见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更要在教学中担负起这一责任,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添砖加瓦,使学生从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熟悉世界、解决问题,借此推动科学技术和世界文明的同步发展。
纵观小学的语文教材,会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元素,寓语文基础教育于广阔的科学世界中。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去点燃孩子们热爱科学的火花,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用心挖掘教材资源,让孩子们感受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播下爱科学的种子
我认为要使学生真正爱上科学,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用心挖掘适合学生的各种教材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有十多位,每位科学家的身上都有其闪光点,散发着特殊的个人魅力,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感受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进而使他们因佩服和敬重这些科学家,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如《奇怪的大石头》中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坚持数十年执着追求、探索;又如《玩出了名堂》中的列文虎克利用看守大门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来玩,玩中突发奇想,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这些科学家都具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又如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成长道路都是不断战胜挫折、不懈追求的奋斗之路:《一定要争气》中的童第周身处逆境却发奋学习;《做风车的故事》中的牛顿面对嘲笑仍刻苦钻研;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编写《本草纲目》;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发明创造等。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体现出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和科学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他们心中都涌动着对科学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不知不觉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这样结合教材资源,渗透爱科学的教育,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二、发挥课堂优势适时渗透科学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科学的奥秘,点燃学科学的热情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最大的动力,未知的世界最需要他们那份对科学的热情,而课堂是渗透科技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科技内涵,结合课文的内容,发挥课堂优势,创设情境,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带领学生接近科学,在事实中体会科学的神奇和奥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撞击出兴趣的火花,点燃爱科学的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他们对科学研究产生热爱和向往,得到快乐和自信。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科普诗歌,通过植物妈妈送孩子离开身边的办法,告诉孩子们植物是怎样繁衍后代的。孩子们学习了课文后,我布置作业: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繁衍后代的方法?可以自己观察一下,也可以请教家长或查阅资料。这样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小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如课文《阿德的梦》是一篇科学童话,具有极浓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我通过用看图、朗读、想象等生动、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还让孩子们仿照课文内容大胆想象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从而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未来科技的美好向往。又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趣事,帮孩子们解开了宇航员在太空如何生活的奥秘。在课堂上,我还提供了许多课外阅读资料,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有关宇航员的太空生活的其他趣闻,使他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航空知识充满了热情,课后他们都迫不及待地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他们不知道的航空知识。为此。我在语文课上还专门进行了一次名为“航空知识博览会”的交流活动。就这样,教师在语文课上发挥课堂优势,适时渗透引导,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课文的学习中,激发他们的探奇心理,解开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和探索精神,燃起学科学的热情。
三、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感受科学的神奇力量,培养用科学的优秀品质
学校是推动科技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孩子们开展一些合适的课外科学实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课外科学实践活动中丰富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神奇力量,增强科学意识。例如,在学习《新型玻璃》后,我让孩子们分组去校外观察,调查了解各种玻璃的类型、特点、用途,并写下调查报告;学习了《数星星的孩子后》,我让孩子们晚上观察北斗星和北极星,了解有关星座的知识,小组合作制作有关天文知识的手抄报,从而培养孩子对天文学的兴趣;学习了《蜜蜂》一课后,我让孩子们课余仔细观察蜜蜂,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现;学习了《奇怪的大石头》和《玩出了名堂》后,我让孩子们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举办科学家故事会,从而进一步认识、了解更多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学习更多的优秀品质,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此外,我还通过组织孩子们参加科技专题讲座、观看录像、举办科技知识竞赛,在板报、宣传栏开辟“科普园地”,结合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周边的自然资源开展社会调查,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举办了名为“我们生活中的科学”主题交流会,让孩子们通过交流讨论,谈体会、记心得,从而了解了更多的科技知识,增强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达到了科技教育的目的。
我从以上三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课程与科技教育的整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孩子们热爱科学的火花被点燃,并且热情越来越高涨,从而让孩子们从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熟悉世界、解决问题,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一推动丛书·总序.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纵观小学的语文教材,会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元素,寓语文基础教育于广阔的科学世界中。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去点燃孩子们热爱科学的火花,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用心挖掘教材资源,让孩子们感受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播下爱科学的种子
我认为要使学生真正爱上科学,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用心挖掘适合学生的各种教材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有十多位,每位科学家的身上都有其闪光点,散发着特殊的个人魅力,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感受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进而使他们因佩服和敬重这些科学家,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如《奇怪的大石头》中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坚持数十年执着追求、探索;又如《玩出了名堂》中的列文虎克利用看守大门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来玩,玩中突发奇想,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这些科学家都具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又如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成长道路都是不断战胜挫折、不懈追求的奋斗之路:《一定要争气》中的童第周身处逆境却发奋学习;《做风车的故事》中的牛顿面对嘲笑仍刻苦钻研;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编写《本草纲目》;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发明创造等。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体现出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和科学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他们心中都涌动着对科学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不知不觉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这样结合教材资源,渗透爱科学的教育,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二、发挥课堂优势适时渗透科学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科学的奥秘,点燃学科学的热情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最大的动力,未知的世界最需要他们那份对科学的热情,而课堂是渗透科技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科技内涵,结合课文的内容,发挥课堂优势,创设情境,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带领学生接近科学,在事实中体会科学的神奇和奥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撞击出兴趣的火花,点燃爱科学的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他们对科学研究产生热爱和向往,得到快乐和自信。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科普诗歌,通过植物妈妈送孩子离开身边的办法,告诉孩子们植物是怎样繁衍后代的。孩子们学习了课文后,我布置作业: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繁衍后代的方法?可以自己观察一下,也可以请教家长或查阅资料。这样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小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如课文《阿德的梦》是一篇科学童话,具有极浓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我通过用看图、朗读、想象等生动、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还让孩子们仿照课文内容大胆想象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从而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未来科技的美好向往。又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趣事,帮孩子们解开了宇航员在太空如何生活的奥秘。在课堂上,我还提供了许多课外阅读资料,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有关宇航员的太空生活的其他趣闻,使他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航空知识充满了热情,课后他们都迫不及待地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他们不知道的航空知识。为此。我在语文课上还专门进行了一次名为“航空知识博览会”的交流活动。就这样,教师在语文课上发挥课堂优势,适时渗透引导,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课文的学习中,激发他们的探奇心理,解开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和探索精神,燃起学科学的热情。
三、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感受科学的神奇力量,培养用科学的优秀品质
学校是推动科技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孩子们开展一些合适的课外科学实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课外科学实践活动中丰富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神奇力量,增强科学意识。例如,在学习《新型玻璃》后,我让孩子们分组去校外观察,调查了解各种玻璃的类型、特点、用途,并写下调查报告;学习了《数星星的孩子后》,我让孩子们晚上观察北斗星和北极星,了解有关星座的知识,小组合作制作有关天文知识的手抄报,从而培养孩子对天文学的兴趣;学习了《蜜蜂》一课后,我让孩子们课余仔细观察蜜蜂,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现;学习了《奇怪的大石头》和《玩出了名堂》后,我让孩子们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举办科学家故事会,从而进一步认识、了解更多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学习更多的优秀品质,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此外,我还通过组织孩子们参加科技专题讲座、观看录像、举办科技知识竞赛,在板报、宣传栏开辟“科普园地”,结合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周边的自然资源开展社会调查,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举办了名为“我们生活中的科学”主题交流会,让孩子们通过交流讨论,谈体会、记心得,从而了解了更多的科技知识,增强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达到了科技教育的目的。
我从以上三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课程与科技教育的整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孩子们热爱科学的火花被点燃,并且热情越来越高涨,从而让孩子们从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熟悉世界、解决问题,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一推动丛书·总序.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