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精神渗透历史与社会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n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科学精神,那就要培养学生有客观的态度,有辩证的思维,有考证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求真相,多角思维,全面评价,务实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意识。
  关键词:科学精神;客观;辩证;考证;真相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8-1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与愚昧为敌。《历史与社会》本身就是文明的一个侧面,无不体现出科学的精神,教师自然也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审视浩瀚的历史中那些社会现象,培育出具有科学精神的历史与社会观。
  一、培养学生具有客观的态度
  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不带有任何主观的色彩,只从客观真相出发认知、判断历史与社会问题。有了这种态度,学生就能够摒弃唯心主义思想,或者持有倾向某种社会集团、当政者的观点,避免得出错误,甚至扭曲的结论。
  比如在教学“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板块。笔者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这个专题时发现,不少学生对晋代成立之前魏蜀吴三国的判断存在着误区,独崇刘备、诸葛亮,偏偏否定曹操的重大作用,至于孙权却关注甚少,对刘禅抱着一嗔的态度。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过往的历史书写者往往大多站在刘备的立场上,所谓扬刘抑曹。虽然教材里已经做了比较客观的陈述,但是传统的认知已然延续至今,影响着师生对历史的科学判断。
  于是,笔者设计了一组问题:
  1.《三国演义》这本书大家都不陌生,同学们你能感受到罗贯中喜欢刘备,还是曹操,为什么?
  2.为什么曹操及其后代能够一统大江南北呢?假如诸葛亮与曹操联手,历史又将会怎样改写呢?
  3.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又会支持谁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这两组小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三国那段历史。三个问题指向同一个问题,即支持谁、为什么,明确了这个问题,学生心中就有了判断的标准,也就有了客观认知的态度。教学时要紧密关注学生的判断标准,适当点拨引导。
  所以,客观的态度应该努力抵近真相,因为探查真相是唯一正确的思路,只有真正掌握真相,我们才能帮助学生了解真相背后的事理,从而形成客观的历史认知。
  二、培养学生具有辩证的思维
  引导学生探查真相、形成客观认知的过程中,其实一直脱不开思维活动,错误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错误的思维结果。历史与社会学科最要紧的就是要有辩证的思维去审视一切问题。所谓的辩证思维就是指能够从不同角度、立体的认知,绝不盲从或臆断。历史与社会这门综合性学科具有科学性,也具有人文性,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科学精神寻求客观性和因果性解释,人文精神则指向人自身的世界,寻求意义和价值的表达,是通过创造一个符号世界表达人的情感与价值。”[1]可见,人文性偏重非理性认知,而科学性则是客观、冷静的理性认知。但是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人文主义情怀去研究历史与社会学科问题,运用科学精神,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思想财富。
  比如,谈到国家的统一与发展时,必然绕不开台湾问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辩证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精神。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生:台湾为什么总有那么一股违背大一统思想的势力呢?
  师:大家该知道水泊梁山吧,一部分人总想拜托宋朝统治,独占山头,向往着一种“四海皆兄弟”的生活。这其实符合人的心理,很正常,讲自由嘛。但是水泊梁山的108条好汉不也是一一都黯然推出了历史舞台了吗?这要顺应时代潮流,融入大一统的趋势之中。思考问题时应看到其合理的一面。
  生:闹分裂也合理吗?从一些人的价值观判断,合理,但看问题要全面的看。如果将这个问题放置在中华民族大利益背景下思考,也就得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從这个简短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用全面评价的思维去审视现实问题,不轻易否定已有结论,看到了问题合理的一面,也看到了不合理的一面,至于得出怎样的结论,要看我们从什么角度、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去审视。这正如“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栀”所蕴含的道理一样,同样是橘,但条件与环境变了,其性质特点也就因而发生了变化。因此,看清问题的因果、表与里、过去与未来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做到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判断。
  三、培养学生具有考证的精神
  运用科学的态度面对历史与社会的内在关系、认识并解决种种历史的、现实的问题的时候,还需有一种考证的精神,即通过查阅资料,访问调查,求解历史问题,从中发现真理,找到改革现实的良方。
  比如“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板块,我们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也研究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资本主义。这两大政治意识和社会形态仍然存在于世界,但很多学生弄不清楚究竟哪种社会形态更有优势。笔者教学时深感到,要说服学生相信社会主义好比较困难,就先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判断,随即求证。笔者让学生查阅资料,从纵与横、历史与现实两个方向上认真研究,比较二者的优势或不足。学生研究的过程就是认知发生革命性变化的过程,对于两种意识形态,学生就会形成独我的判断。通过考证,学生加深了对两种社会形态的理解,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这种体认深刻地搅动了他们的思想,催生出历史的智慧。
  总之,科学精神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尊重客观规律,对未知世界作不断探索的求实精神。”[2]所以,教师务必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弄清历史真相,客观判断社会状态,以便更好地观察现实世界,改变社会。
  [参考文献]
  [1]周治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和谐观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2]徐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3(0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对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目标。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成为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责任。本文分别从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两个方面介绍了污染的来源、形成,危害以及消除污染的措施,意在教育学生懂得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保护环境,让我们的水资源更加清澈,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洁净。  
为了有效解决防眩板统一高度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通过对平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的遮光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平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的验算模型。研究了防眩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其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论与当前种植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不谋而合。本文旨在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对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探讨。通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探寻得出中职语文生活化的途径有:语文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新教材和新课程改革方案,努力寻求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能
摘 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分层教学,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尽量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查漏补缺,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初中生物;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