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于复杂的物理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是值得每位物理教师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情境教学正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富有激情,丰富多彩,而且能引人入胜,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多媒体集声、光、电于一体,通过视频、动画、幻灯等形式,将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尽可能地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从而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创造。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简单的演示仪器,不能满足教学所需。许多抽象的事物,由于看不到它们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以理解,影响了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变静态图为动态图,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观察整个变化过程。教学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中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无法用具体的实验演示。我尝试运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伽利略的推理过程。教学《静电屏蔽》时,由于电子在外电场中的运动和静电平衡时电荷的分布无法用实验演示,我就运用多媒体动画把电子的运动和电荷的分布展示出来,学生自然对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状态有深入的理解。再如对α粒子散射实验,可让学生观察ɑ粒子散射的动画模拟实验,呈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原子结构奥秘的兴趣,积极分析实验现象,猜想、推导原子的结构情况。
二、运用竞赛等方法创设游戏情境
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抢答、游戏或讲笑话、故事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通过竞赛或抢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如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摆脱生活经验去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的关系,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可以创设拔河比赛的情境来体验问题的关键所在:
情景1:两个实力相当的队伍在同样的地面进行拔河比赛;
情景2:一队还在原来地面上,另一队穿上溜冰鞋或在水上的小船上进行比赛。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是摩擦力影响了比赛的胜负,而他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都是相等的。
再如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教学中可插入一则笑话:警察叫停了一辆违章超速的汽车,可司机却说:你没看到后面那条路塞车吗?这不足一千米的路,我用了整整一小时,我会超速吗?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心中的问题便浮现出来了: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吗?如果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同,那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三、抓住学生典型的错误设置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形成对某一知识的错误认识或疑问,这时教师不妨利用这些错误的认识或问题创设一种求知情境。如:站在体重计上的人在下蹲过程中,体重计的读数如何变化?许多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读数先减小然后恢复原值,这是因为学生只注意到下蹲的加速过程,而没有注意到下蹲的减速过程。事实上,学生在此类题目中如果能对整个物理情境进行认真分析,就不难得出读数先减小、然后增大、再减小恢复至原值的结论。这是一个受直觉经验干扰的典型情况。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学生错误的前概念相矛盾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再如:为了突破“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情境:用水平力将一本书压在竖直墙壁上,提问:“如果对书的压力逐渐增大,书受的摩擦力如何变化?”对这一问题回答错误最多的是:“因为f=μN,N增大,所以f也增大。”
然后我引导:“增大后的摩擦力大于书本的重力,书本会到哪去?”有学生开玩笑说会爬墙。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
四、联系生活设置教学情境
物理源于生活,物理学研究的很多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能积极地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提问,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学物理教学要尽量让生活走入课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做观察生活、生产的有心人,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如在高中物理“速度”一节的教学中,我先放一段刘翔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录像,在同学们欣赏完刘翔赛场英姿的同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10米栏的运动员们通过的距离相同,但时间不同,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呢?由此引出速度的概念,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之中。再如在学习了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后,我要求学生们回家把家中微波炉的说明书看一看,找找在微波炉工作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我们可以用所学知识解释的。第二节课上,学生兴奋无比,讨论热烈。
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情境,可以使物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激情,散发出巨大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多媒体集声、光、电于一体,通过视频、动画、幻灯等形式,将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尽可能地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从而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创造。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简单的演示仪器,不能满足教学所需。许多抽象的事物,由于看不到它们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以理解,影响了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变静态图为动态图,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观察整个变化过程。教学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中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无法用具体的实验演示。我尝试运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伽利略的推理过程。教学《静电屏蔽》时,由于电子在外电场中的运动和静电平衡时电荷的分布无法用实验演示,我就运用多媒体动画把电子的运动和电荷的分布展示出来,学生自然对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状态有深入的理解。再如对α粒子散射实验,可让学生观察ɑ粒子散射的动画模拟实验,呈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原子结构奥秘的兴趣,积极分析实验现象,猜想、推导原子的结构情况。
二、运用竞赛等方法创设游戏情境
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抢答、游戏或讲笑话、故事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通过竞赛或抢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如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摆脱生活经验去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的关系,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可以创设拔河比赛的情境来体验问题的关键所在:
情景1:两个实力相当的队伍在同样的地面进行拔河比赛;
情景2:一队还在原来地面上,另一队穿上溜冰鞋或在水上的小船上进行比赛。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是摩擦力影响了比赛的胜负,而他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都是相等的。
再如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教学中可插入一则笑话:警察叫停了一辆违章超速的汽车,可司机却说:你没看到后面那条路塞车吗?这不足一千米的路,我用了整整一小时,我会超速吗?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心中的问题便浮现出来了: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吗?如果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同,那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三、抓住学生典型的错误设置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形成对某一知识的错误认识或疑问,这时教师不妨利用这些错误的认识或问题创设一种求知情境。如:站在体重计上的人在下蹲过程中,体重计的读数如何变化?许多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读数先减小然后恢复原值,这是因为学生只注意到下蹲的加速过程,而没有注意到下蹲的减速过程。事实上,学生在此类题目中如果能对整个物理情境进行认真分析,就不难得出读数先减小、然后增大、再减小恢复至原值的结论。这是一个受直觉经验干扰的典型情况。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学生错误的前概念相矛盾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再如:为了突破“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情境:用水平力将一本书压在竖直墙壁上,提问:“如果对书的压力逐渐增大,书受的摩擦力如何变化?”对这一问题回答错误最多的是:“因为f=μN,N增大,所以f也增大。”
然后我引导:“增大后的摩擦力大于书本的重力,书本会到哪去?”有学生开玩笑说会爬墙。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
四、联系生活设置教学情境
物理源于生活,物理学研究的很多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能积极地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提问,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学物理教学要尽量让生活走入课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做观察生活、生产的有心人,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如在高中物理“速度”一节的教学中,我先放一段刘翔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录像,在同学们欣赏完刘翔赛场英姿的同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10米栏的运动员们通过的距离相同,但时间不同,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呢?由此引出速度的概念,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之中。再如在学习了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后,我要求学生们回家把家中微波炉的说明书看一看,找找在微波炉工作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我们可以用所学知识解释的。第二节课上,学生兴奋无比,讨论热烈。
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情境,可以使物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激情,散发出巨大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