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立品,践行经典。学校经典诵读教学已有了较长的实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摒弃枯燥乏味的诵读、单调繁杂的背诵,找到让学生不厌其烦、积极投入、耐心持久地学习经典文化的兴趣点却不是一件易事。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作为班主任的我突发奇想:何不利用我们中国那些内涵丰富、饱含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将我们过传统佳节与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的活动相结合,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经典的积极性?为此,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一、搜集整理——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了让学生响应我的这番创意,心甘情愿地往我这良苦用心挖好的“陷阱”里钻,我为《和经典一起过节》活动的推出精心设计了一番开场白,演说词如下: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就连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内涵丰富、饱含文化底蕴的。清明节祭扫亡灵,寄托哀思,表达对故去亲人、英雄的怀念;端午节赛龙舟,系香袋,为屈原投粽江中;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或团圆或思亲;重阳节插茱萸,赏菊花,传承敬老美德;春节除夕守夜,贴春联,人人长一岁……一个节日就是一朵璀璨的文化之花,多少文人墨客真情流露,吟诗作词,留下了他们的千古佳句,来寄托他们对这些节日的赞颂、热爱、留恋、感慨。同学们,想和他们一样过那些有文化底蕴、有品位、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吗?(学生: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和经典一起过节》的活动中来吧!
一番热情洋溢的动员之后,为了能够争夺到“文人”的雅号(为活动而设立的奖励称号,优胜者颁发“文人证书”),学生便通过各种方式,纷纷投入到即将来临的清明节的准备工作中去了,搜集有关清明节的诗词歌赋、传说由来。第二天便交来了满意的答卷,进行了一番整理,收获还真不小:
1.清明节由来与传说
关键词:始于周代 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重要节气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寒食禁火扫墓 春秋战国时代 重耳介子推 割肉救主
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2.千古佳句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临江仙》宋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南歌子》宋 苏轼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寒食》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唐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苏堤清明即事》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即事》唐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我将整理好的资料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取名为《清明诗词赋》。发下后不久我就发现,教室里,走廊上,甚至是操场上,都会有学生积极讨论、交流感受的身影……
二、竞赛机制——谁家新燕啄春泥
要想把这些名言佳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当然离不开背诵了。可如果简单地布置背诵任务,那就会显得单调乏味,降低学习的积极性了。为此,我宣布:清明节当日,我们班将要举行一个小小的“清明诗词擂台赛”,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必答、抢答、接龙、填空等多种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个人。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个个积极准备,摩拳擦掌,准备一决高下。
清明节当日,学生们精心布置了比赛会场,标题“清明诗词擂台赛”异常醒目。比赛过程中,不管是大家熟知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还是鲜为人知的宋朝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不管是把清明景色写得惟妙惟肖的辛弃疾的《临江仙》,还是明代诗人高启写过的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悲痛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学生都能熟练地当堂背诵,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评选出了五位“清明诗词文人”。看着他们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也不由得沾沾自喜起来:引进竞赛机制,相信一定会“小舟撑出绿荫来”的,个个心甘情愿地进行积累啦!
三、编排剧本——听取“娃”声一片
有学生向我提议:清明节关于寒食的传说情节生动,感人肺腑,介子推忠心事主、胸怀天下的品质值得传诵。我们何不借清明节这个机会,来个课本剧,演一演这个故事,诵一诵介子推的绝笔血诗,以此来纪念他呢?这番话正中我下怀。学生一番准备之后,剧本便新鲜出炉了。以下便是其中的一份:
一代忠良介子推
旁白: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走的臣子大多离他而去,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仆人:不好了,不好了,主公饿晕了!
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忍着剧痛)快去送给主公吃吧!
仆人:(眼含热泪)大人,您真是忠心耿耿啊!
介子推摇头摆手,无语。
旁白: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全班齐读)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旁白: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班队课上,学生演得投入,看得动情,特别是全班齐声诵读介子推那首血诗的时候,更是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我想,对他们来说,这一定是一次意义深远而又难忘的清明节!
和经典一起过节!诵读经典,是如此的轻松有趣、自然简单、充实有效,何乐而不为呢?我相信,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一定还能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中收获更多——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一、搜集整理——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了让学生响应我的这番创意,心甘情愿地往我这良苦用心挖好的“陷阱”里钻,我为《和经典一起过节》活动的推出精心设计了一番开场白,演说词如下: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就连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内涵丰富、饱含文化底蕴的。清明节祭扫亡灵,寄托哀思,表达对故去亲人、英雄的怀念;端午节赛龙舟,系香袋,为屈原投粽江中;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或团圆或思亲;重阳节插茱萸,赏菊花,传承敬老美德;春节除夕守夜,贴春联,人人长一岁……一个节日就是一朵璀璨的文化之花,多少文人墨客真情流露,吟诗作词,留下了他们的千古佳句,来寄托他们对这些节日的赞颂、热爱、留恋、感慨。同学们,想和他们一样过那些有文化底蕴、有品位、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吗?(学生: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和经典一起过节》的活动中来吧!
一番热情洋溢的动员之后,为了能够争夺到“文人”的雅号(为活动而设立的奖励称号,优胜者颁发“文人证书”),学生便通过各种方式,纷纷投入到即将来临的清明节的准备工作中去了,搜集有关清明节的诗词歌赋、传说由来。第二天便交来了满意的答卷,进行了一番整理,收获还真不小:
1.清明节由来与传说
关键词:始于周代 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重要节气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寒食禁火扫墓 春秋战国时代 重耳介子推 割肉救主
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2.千古佳句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临江仙》宋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南歌子》宋 苏轼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寒食》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唐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苏堤清明即事》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即事》唐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我将整理好的资料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取名为《清明诗词赋》。发下后不久我就发现,教室里,走廊上,甚至是操场上,都会有学生积极讨论、交流感受的身影……
二、竞赛机制——谁家新燕啄春泥
要想把这些名言佳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当然离不开背诵了。可如果简单地布置背诵任务,那就会显得单调乏味,降低学习的积极性了。为此,我宣布:清明节当日,我们班将要举行一个小小的“清明诗词擂台赛”,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必答、抢答、接龙、填空等多种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个人。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个个积极准备,摩拳擦掌,准备一决高下。
清明节当日,学生们精心布置了比赛会场,标题“清明诗词擂台赛”异常醒目。比赛过程中,不管是大家熟知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还是鲜为人知的宋朝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不管是把清明景色写得惟妙惟肖的辛弃疾的《临江仙》,还是明代诗人高启写过的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悲痛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学生都能熟练地当堂背诵,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评选出了五位“清明诗词文人”。看着他们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也不由得沾沾自喜起来:引进竞赛机制,相信一定会“小舟撑出绿荫来”的,个个心甘情愿地进行积累啦!
三、编排剧本——听取“娃”声一片
有学生向我提议:清明节关于寒食的传说情节生动,感人肺腑,介子推忠心事主、胸怀天下的品质值得传诵。我们何不借清明节这个机会,来个课本剧,演一演这个故事,诵一诵介子推的绝笔血诗,以此来纪念他呢?这番话正中我下怀。学生一番准备之后,剧本便新鲜出炉了。以下便是其中的一份:
一代忠良介子推
旁白: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走的臣子大多离他而去,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仆人:不好了,不好了,主公饿晕了!
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忍着剧痛)快去送给主公吃吧!
仆人:(眼含热泪)大人,您真是忠心耿耿啊!
介子推摇头摆手,无语。
旁白: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全班齐读)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旁白: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班队课上,学生演得投入,看得动情,特别是全班齐声诵读介子推那首血诗的时候,更是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我想,对他们来说,这一定是一次意义深远而又难忘的清明节!
和经典一起过节!诵读经典,是如此的轻松有趣、自然简单、充实有效,何乐而不为呢?我相信,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一定还能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中收获更多——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