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学科是富含情感的学科,其中大部分课文中都蕴藏着浓郁的情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否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资源,将情感教育寓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的效益,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走进文本,感知作者情感,体会心灵深处的声音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阅读,教给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的方法,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情趣。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其选取的内容涉及自然、人文、社会、人物等诸多方面,集景色美、思想美、人性美于一身,文章或清新脱俗,优雅恬静,或朗朗上口,溢美留香,文章中隐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富含着作者对事件的爱憎之情。教师在教学时,要深挖文本,不断引导学生走入情境,去体会感知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情绪。如教学《春望》一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知道杜甫忧国忧民,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而诗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不深,不会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就不会让学生产生深层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让学生体会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连续不断。诗人妻子儿女远在鄜州,家人分隔四方,妻子的安危使他梦牵魂绕。由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作者所处乱世,既有国破之痛,更有家人亡命天涯的凄苦。经过这一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了作者的世界,体会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自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教师的语言,饱含真情的剖析杜甫的所思所想,将学生置于作者的生活境遇中,这种情感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真正体会“国破家亡”的悲苦。著名的英国作家王尔德曾经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自然意味着作者与读者的心灵契合,思想情感达到彼此交融,相互感知的最佳境界。同样,当学生步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满怀期待的去体验作品时,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升华为一种至尚至高的审美境界。
二、真情诵读,体会文本境界,孕育深层的情感体验
真情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真情诵读,在诵读教学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对文本的体验与领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堂尽情燃烧。如对于《背影》一文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文章中透露出的浓浓的父爱,我在范读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给学生配上音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体会父爱如山的人间至爱;再如,教学《最后一课》,同样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的关键之处,使学生体会那种沉闷压抑的氛围,感悟那种失去国家的伤痛,进而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领会作者表达的主旨。
三、把握基点,寻找最佳切入点,实现师生情感的共生
语文课堂应是鲜活生动的,其间不乏闪耀情感光芒的元素,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不断探寻,不断发现,找准最佳的切入点,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召学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做教学设计的执行者,更应是情感投入的参与者,要努力运用课文中的美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灵之弦,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情感达到完美的统一,上升为理想的境界。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处处时时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思维为依据,沿着学生情感发展的脉络,将学生平时喜爱、感兴趣的元素渗透进去。如在讲散文蕴含的意境时,我给学生讲述著名歌手费玉清的《千里之外》所蕴含的意蕴;在讲现代诗词的时候,让学生演唱周杰伦的《菊花台》,使学生感受歌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和学习兴趣。
四、寻找原型,联系学生生活,培育情感生成的土壤
情感教育必须寓于学生的生活中,只有将语文教育回归到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中,师生才可以在真实的自然事实和现实的文化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感受和体验,认识和掌握世界的原始之美。如《父母的心》一课,写的是一对贫困夫妇在贫困交加时面临骨肉分离时的犹豫,最终宁愿饿死也不愿抛弃子女的感人故事。虽然语言平实,但其间流露出的真情,却感人至深。父母之爱,学生们再熟悉不过了,但很多学生司空见惯,反而忽视了这人间伟大的爱。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授课前一星期,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仔细观察自己的父母,从他们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体会他们对自己的爱。在此基础上,再对文本进行解读,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也深刻地感受到父母之爱是人间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自然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总之,情感教育有别于智能教育,它更多的是在表现一种唤醒、一种塑造,我们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情感教育,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才能不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塑造出心智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初级中学)
一、走进文本,感知作者情感,体会心灵深处的声音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阅读,教给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的方法,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情趣。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其选取的内容涉及自然、人文、社会、人物等诸多方面,集景色美、思想美、人性美于一身,文章或清新脱俗,优雅恬静,或朗朗上口,溢美留香,文章中隐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富含着作者对事件的爱憎之情。教师在教学时,要深挖文本,不断引导学生走入情境,去体会感知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情绪。如教学《春望》一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知道杜甫忧国忧民,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而诗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不深,不会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就不会让学生产生深层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让学生体会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连续不断。诗人妻子儿女远在鄜州,家人分隔四方,妻子的安危使他梦牵魂绕。由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作者所处乱世,既有国破之痛,更有家人亡命天涯的凄苦。经过这一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了作者的世界,体会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自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教师的语言,饱含真情的剖析杜甫的所思所想,将学生置于作者的生活境遇中,这种情感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真正体会“国破家亡”的悲苦。著名的英国作家王尔德曾经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自然意味着作者与读者的心灵契合,思想情感达到彼此交融,相互感知的最佳境界。同样,当学生步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满怀期待的去体验作品时,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升华为一种至尚至高的审美境界。
二、真情诵读,体会文本境界,孕育深层的情感体验
真情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真情诵读,在诵读教学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对文本的体验与领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苗,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堂尽情燃烧。如对于《背影》一文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文章中透露出的浓浓的父爱,我在范读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给学生配上音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体会父爱如山的人间至爱;再如,教学《最后一课》,同样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的关键之处,使学生体会那种沉闷压抑的氛围,感悟那种失去国家的伤痛,进而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领会作者表达的主旨。
三、把握基点,寻找最佳切入点,实现师生情感的共生
语文课堂应是鲜活生动的,其间不乏闪耀情感光芒的元素,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不断探寻,不断发现,找准最佳的切入点,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召学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做教学设计的执行者,更应是情感投入的参与者,要努力运用课文中的美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灵之弦,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情感达到完美的统一,上升为理想的境界。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处处时时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思维为依据,沿着学生情感发展的脉络,将学生平时喜爱、感兴趣的元素渗透进去。如在讲散文蕴含的意境时,我给学生讲述著名歌手费玉清的《千里之外》所蕴含的意蕴;在讲现代诗词的时候,让学生演唱周杰伦的《菊花台》,使学生感受歌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和学习兴趣。
四、寻找原型,联系学生生活,培育情感生成的土壤
情感教育必须寓于学生的生活中,只有将语文教育回归到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中,师生才可以在真实的自然事实和现实的文化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感受和体验,认识和掌握世界的原始之美。如《父母的心》一课,写的是一对贫困夫妇在贫困交加时面临骨肉分离时的犹豫,最终宁愿饿死也不愿抛弃子女的感人故事。虽然语言平实,但其间流露出的真情,却感人至深。父母之爱,学生们再熟悉不过了,但很多学生司空见惯,反而忽视了这人间伟大的爱。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授课前一星期,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仔细观察自己的父母,从他们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体会他们对自己的爱。在此基础上,再对文本进行解读,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也深刻地感受到父母之爱是人间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自然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总之,情感教育有别于智能教育,它更多的是在表现一种唤醒、一种塑造,我们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情感教育,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才能不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塑造出心智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