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河套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工作,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234-02
河套学院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彦淖尔市,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学校,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的一员,确立了“立足自治区西部,面向全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多科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史秋衡教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中明确: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学院在2016年被批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专门人才,成为学院的重要任务。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1.未能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没有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人才培养观念决定培养目标,决定了任课教师的行为。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企业对技术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工作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河套学院是由巴彦淖尔盟教育学院、巴彦淖尔盟师范学校、巴彦淖尔盟广播电视大学、巴彦淖尔盟财贸职工中专学校、巴彦淖尔盟卫生学校、巴彦淖尔盟农牧学校、内蒙古临河水利学校等多所学校合并而成,在不断整合的过程中,教职员工未能及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没有深刻认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对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研究不够透彻。应用性本科教育与学术性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根据新时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来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各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深入分析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这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是什么,存在没有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工作标准来确定课程内容,而是由教材决定课程内容,没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3.课堂教学过程未能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既要进行充分的理论讲授,保证知识含量,又要进行实践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训练,提升操作技能。但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仍然存在“满堂灌”问题,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任课教师没有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了理论和实践学时,但是任课教师只实施理论教学过程,忽视实践教学环节。
4.任课教师欠缺实践教学能力。教师队伍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任课教师要“一专多能”,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还应当具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将职业标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对接岗位工作标准,进行实际技能训练。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从校园毕业直接进入校园授课,缺乏实践经验,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在学院范围内开展广泛的思想动员,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邀请有关专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现状进行讲座,切实明确向应用型转型的重要意义和迫切要求,让所有教职员工树立“高素质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责和使命。让任课教师充分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巴彦淖尔市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要求,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认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紧迫性。
2.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学院发展的根本任务,学院专门成立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研究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一线岗位设置情况、学生的就业面向、岗位对相应人才的要求,以应用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达到高等教育要求的基础理论水平,又具备行业企业所要求的职业岗位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符合应用性教育要求的专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集理论、技术、创新、职业于一身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院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以岗位对接为目标,面向职业和实践,选定并重点讲授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性、基础性的课程知识,并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等新的教学内容,做到“岗位需要什么,课堂就教什么”。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具体课程教学实际,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各类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践,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的学习者为主动的探求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要求为导向”,重视运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由“课堂被动性接受”逐步引导为“全过程主动性参与”,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要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通过设计综合性作业、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际操作训练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训练,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素养形成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学院不断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和依托合作教育平台,建立合作单位兼职教师数据库,每年都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形式承担教学任务。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学院形成教师赴行业企业进修学习的长效机制。通过与行业企业或科研院所合作,重点专业群每年选派10%、其他专业群每年选派5%的专业教师,前往行业企业一线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和技能学习。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地方企事业科技研发、参加国内外访问工程师、课程进修、学历进修、行业技能竞赛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行业技能培养,搭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档案和目标考核体系,每年对照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展开评定,对于完成培养任务且达到规定目标要求的教师给予评奖评优、职称评定、项目扶持等方面的倾斜。
5.拓展合作渠道,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培養应用型人才,必须与企业深入合作,透彻了解企业现行技术和相应综合应用能力需求。所以,学院不断拓展合作渠道,要求校企合作双方共同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讨,深入企业内部对接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及就业情况,不断摸索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为真正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鲍洁,梁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2]张鸣放,靖向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l).
[3]王玉萍.地方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234-02
河套学院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彦淖尔市,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学校,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的一员,确立了“立足自治区西部,面向全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多科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史秋衡教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中明确: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学院在2016年被批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专门人才,成为学院的重要任务。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1.未能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没有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人才培养观念决定培养目标,决定了任课教师的行为。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企业对技术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工作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河套学院是由巴彦淖尔盟教育学院、巴彦淖尔盟师范学校、巴彦淖尔盟广播电视大学、巴彦淖尔盟财贸职工中专学校、巴彦淖尔盟卫生学校、巴彦淖尔盟农牧学校、内蒙古临河水利学校等多所学校合并而成,在不断整合的过程中,教职员工未能及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没有深刻认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对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研究不够透彻。应用性本科教育与学术性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根据新时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来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各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深入分析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这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是什么,存在没有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工作标准来确定课程内容,而是由教材决定课程内容,没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3.课堂教学过程未能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既要进行充分的理论讲授,保证知识含量,又要进行实践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训练,提升操作技能。但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仍然存在“满堂灌”问题,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任课教师没有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了理论和实践学时,但是任课教师只实施理论教学过程,忽视实践教学环节。
4.任课教师欠缺实践教学能力。教师队伍直接影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任课教师要“一专多能”,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还应当具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将职业标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对接岗位工作标准,进行实际技能训练。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从校园毕业直接进入校园授课,缺乏实践经验,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在学院范围内开展广泛的思想动员,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邀请有关专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现状进行讲座,切实明确向应用型转型的重要意义和迫切要求,让所有教职员工树立“高素质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责和使命。让任课教师充分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巴彦淖尔市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要求,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认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紧迫性。
2.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学院发展的根本任务,学院专门成立院系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研究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一线岗位设置情况、学生的就业面向、岗位对相应人才的要求,以应用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达到高等教育要求的基础理论水平,又具备行业企业所要求的职业岗位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符合应用性教育要求的专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集理论、技术、创新、职业于一身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院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以岗位对接为目标,面向职业和实践,选定并重点讲授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性、基础性的课程知识,并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等新的教学内容,做到“岗位需要什么,课堂就教什么”。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具体课程教学实际,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各类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践,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的学习者为主动的探求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要求为导向”,重视运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由“课堂被动性接受”逐步引导为“全过程主动性参与”,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要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通过设计综合性作业、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际操作训练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训练,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素养形成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学院不断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和依托合作教育平台,建立合作单位兼职教师数据库,每年都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形式承担教学任务。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学院形成教师赴行业企业进修学习的长效机制。通过与行业企业或科研院所合作,重点专业群每年选派10%、其他专业群每年选派5%的专业教师,前往行业企业一线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和技能学习。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地方企事业科技研发、参加国内外访问工程师、课程进修、学历进修、行业技能竞赛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行业技能培养,搭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档案和目标考核体系,每年对照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展开评定,对于完成培养任务且达到规定目标要求的教师给予评奖评优、职称评定、项目扶持等方面的倾斜。
5.拓展合作渠道,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培養应用型人才,必须与企业深入合作,透彻了解企业现行技术和相应综合应用能力需求。所以,学院不断拓展合作渠道,要求校企合作双方共同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讨,深入企业内部对接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及就业情况,不断摸索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为真正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鲍洁,梁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2]张鸣放,靖向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l).
[3]王玉萍.地方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