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文化校园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bc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独有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对育人方向的引领,由它升华衍生出的强大教育力量,可以形成学校强大的核心发展力,循序渐进地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教育根植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主要来源于当地农村家庭以及外来务工家庭。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处于初中以下水平,因此当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处于转型期的时候,得不到及时的梳理和引导。同时,学生家庭环境相对复杂,单亲学生、留守学生、寄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40%以上,大部分孩子的成长依赖的是孩子个体以及学校教育。尤其重要的是我校学生整体素质存在弱势,生源质量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能够从学业上得到发展的数量极少。学生看到这样的现实,便产生厌学情绪。由此产生的家长放任放弃、学生自暴自弃等负面行为和思想比较严重。
  正是以上背景的存在,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
  例如:
  1. 学习兴趣减弱,“破罐子破摔”现象呈发展趋势。
  2. 行为习惯散漫,没有将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自己发展的方向,没有学校和教师的监督,就表现为随意性发展,行为教育没有内化为心理需要。
  3. 情感淡漠,尤其是在我校生源中占有一定比例的特殊家庭学生表现的尤为强烈。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想不到要去给予帮助,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又会认为是顺其自然,理所应当的行为。
  4. 逆反心理增强,面对家长的教育往往以顶撞作为解决的方式,面对老师的教育又以不满和不屑作为回应。
  面对特殊的学生,我们的学校教育也要显示出特殊性。学生最需要的教育恰恰就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教育。由此,我们确立“心灵文化”的发展方向。把“关注学生人格以及品行的发展,积淀心灵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根基。
  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教育起步于校本课程
  我校依据“心灵文化”的发展方向,确立“国学启迪智慧,经典润泽童心”特色教育主题。并围绕主题开设校本课程。以传统国学文化为载体,以国内外经典文化为补充和延伸。关注学生品德发展,规范学生言行,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积淀心灵文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
  1. 创编《让经典润泽童心》系列校本教材,集中中国传统国学文化,国内外经典文化,分年级,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学习。
  2. 每周4课时校本课,校本课首要的任务是背诵积累,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继而,要引领学生品味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3. 以“品国学精髓,行感恩之举”系列活动,与校本课堂所学解行相应,例如:3月“我为妈妈露笑脸”感恩母亲,4月“清明节祭扫”感恩先烈,5月“派出所社会实践”感恩社会,6月“我为父亲担当”感恩父亲,7月,“亲近自然,放飞梦想”感恩自然,8月“敬老院慰问“感恩长者,9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恩师长,10月“我和白鸽同飞翔”感恩祖国,11月“我们同龄”感恩伙伴,引导学生把从经典上所读的、所理解到的,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言行、变成自己的生活,真有受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教育倡导教师“行为引领”
  我校确定的“心灵文化”发展方向,着眼于全体师生共同的心灵发展。作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教师的心灵和人格首先需要得到规范和指引。
  首先,我们集中教师智慧,共同编写“教师校本教材”。关注我校教师心灵发展,人格引领。
  其次:引领教师大量阅读“经典文字”,将经典文字的思想逐渐内化为教师的心灵思想。
  第三:于细节处引领教师言行。建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细节文化”纲领。例如:课前1分钟的教师候课中端庄的站姿,微笑的表情,自信的目光;例如,教师遇到学生时候轻轻地点头,淡淡的微笑;等等,这些细节之处的文化所形成的就是教师的言行魅力,进而引发的就是学生的潜移默化中行为的模仿、实践。
  四、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教育引领师生“文化自建”
  环境的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我校缺乏资金,难以依托物质力量,建设和营造环境氛围。基于师生智慧和情感的“文化自建”,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更可以促进师生内心情感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首先,师生要想建设我们的校园文化,必先经过潜心地思考,于是,师生的情感自然增加了对校园的一种关切,一种关注,而且当这种文化逐渐表现在校园当中的时候,师生产生的成果情感中又增加了对校园的一种自豪,一种满足,进而就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珍惜,对校园文化的一种呵护。
  “文化自建”过程中,我们依托特色主题,学校统筹与部门分担相结合,部门规划与班级特色相结合,做到领导有规划,教师有设想,学生有行动。当学生自主选择的最喜欢的经典国学故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成为最亮丽的走廊一景的时候,当孩子们自己书写的文明心语成为楼梯最耀眼的装饰的时候,当老师们自己设计的教师寄予引来孩子们关切目光的时候,那种难以抑制的满足和喜悦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系列的自建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是师生心灵与校园文化氛围的相近,相通,相容。这一过程产生的心灵文化是再华美的物质建设也难以实现的。
  五、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家庭行为实践
  我校的特色教育实现了内化教育的本质目的。心灵发展教育在每周四课时的校本课程,以及“品国学之髓,行感恩之举”系列德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开展家庭礼仪实践活动。
  通过“家庭礼仪每日活动细则”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内容与行为,同时为学生的外在形式教育提供实践的空间。更将家庭和社会纳入我校特色教育的阵营,增强教育合力。
  2012年6月29日,我校小学部在活动室举行了特色教育家庭行为实践成果展示,以文本和表演两种形式展示一个学期以来,特色教育带给学生的心灵和文学两方面的成长。活动中,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和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赢得了与会领导、社会团体、学生家长热烈掌声。特色教育促进了孩子们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促进了孩子们情感和心灵的成长,在特色教育颁奖仪式上,“吉林市优秀少年队员”关国瑞的家长,含着眼泪讲述了孩子一年来思想的成长,“学校食堂发丸子,他只吃了一个,把剩下的带回来给我吃……感谢学校的教育,感谢老师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关爱,心灵获得成长,不正是我们学校特色教育的根本目的吗?
  为此,我们将不断研磨、不断实践,坚持走可以让江北实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教育之路,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让江北乡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最优质的基础教育。
其他文献
在学生的一生中,教师的教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是短时的,而自学能力却是长久,将来学生走出校门,主要还是靠自学能力去获得知识,增长才干,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1选择性。选择性突出表现在对学习活动全程的选择上。从学习目标到学习内容,从学习进程到学习评价等都是选择的结果。  2自主性。首先突出表现在学生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能以积极的
期刊
一、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小学古诗的教学不要逐句串讲,关键在于朗读。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全过程。如果总是形式单一的朗读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因此,在教学生朗读古诗时,不同年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我首先会很有感情地范读一遍,再一句一句地领读,同时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有停顿,有节奏,读出感情。因为低年级学生最善于模仿。在巩固练习朗诵时,我除了让学
期刊
爱和信任是教育者成功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纯正无私、平等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努力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润物细无声。当教育者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即爱的效应),学生就会在爱的氛围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逐渐开启自己的心扉,乐于接受老
期刊
学生为什么会对作文不感兴趣,产生恐惧心理,视作文为重荷呢?分析起来与“审题、确定中心、选材、组材、开头结尾、修改”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现就这方面问题谈一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要有审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窗口打开了,文章的内容便略知一二。作文也是如此。所谓“审题”就是要把题目看明白、想清楚。首先要好好想一想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把整个题目的要求弄明(弄清题目要求、写作范围、重点、体裁和人称等
期刊
教书育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因材施教,不让每个学生掉队。  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
期刊
数学习题是数学模型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资源;纳入数学教材中的习题更是众多专家、学者、教师智慧的结晶,为学生数学学习搭建了桥梁。但在使用新课程教材习题的实践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几种见怪不怪的现象:  现象1:公开课上教材中的习题不见影踪。在一些研讨课、观摩课、展示课上,执教教师的练习设计可谓精彩纷呈,创新素材层出不穷,但却很少能够看到教材中习题的原型。难道教材中的习题一无是处吗
期刊
一、教研活动开展中熟手教师的角色定位  1引领者  熟手教师引领同伴共同成长。教研活动中的熟手教师观看同伴的教育活动、计划本、教育笔记等,了解同伴在专业能力发展、个人自我成长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并提出同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2合作者  熟手教师携同同伴不断进步。教研活动中提供时间、空间,让熟手教师与同伴成为互为学习者、合作者、培训者,他们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只是个有侧重点而已。熟手教师和同伴既是主
期刊
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是我国一次具有深远影响和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教学改革运动,它深刻触及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更触及了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诸多方面的革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校于2002年有幸被确定为延边州首批实验校。从那时起,我校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根基,在摸索中进步,在学习中升华,在反思中前行。  1. 教研组研究活动。学校成立了各学科中心教研组,以教研
期刊
一、及时及事,在理性中运筹  在《校本科研三期工程》实施以来,我坚持把握一个宗旨:无论是学校研究的课题,还是老师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瓶颈问题,鼓励教师及时及事,面对现实,着眼今后。让问题变经验,再由经验转化为一种教育成果,最后转化成可供再生的“教育生产力”。例如,在第三期校本科研工作中,如何改善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现象?怎样改变家庭对学生的影
期刊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创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实施科教兴校战略,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教育高平台。  一、以因材施教的理念谋划舒兰的未来发展  目前,我市各学校以舒兰教育第九个阶段发展战略为指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办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断努力。为此,舒兰为寻求教育的发展,提出“抓管理、提质量、强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