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图像识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欣赏评述课是一个比较难的课型,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在欣赏评述课中利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小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具体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小學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欣赏评述;情景教学;图像识读
从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方向看,小学美术也成为了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小学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也变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情景教学法,创设合理关联的情景来帮助学生提高美术课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图像识读能力的定义和定位
对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来说,图像识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能力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图形或图像,还有各种美术符号进行认知并解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图像的识别、理解以及审美能力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具体地说,图像识读能力可以分个层面来诠释。首先是观察,学生根据已经形成的观察习惯和审美的经验,对图像进行初步的认知,这是图像识读最浅表层的识读;其次是识别,也就是学生通过对各种图像进行联想、比较,分析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或功能等,在这个基础上深入认知图像、理解图像;最后是解读层面,在深入理解和提炼的基础上获得准确认识,从中形成视觉思维、提高识读能力、最终获得审美感受,这是升华的图像识读层面。如果对图像的认知仅仅在图像信息的表层,对深入感知图像表现的内容、艺术内涵、风格特点就只停留在浅层认知。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察颜阅色”,学会辨识、理解、赏析图像,提高审美能力,是现行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利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图像识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1.利用故事创设图像认知的情景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精心的安排,不断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图像识读的认知水平。在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教师注意设计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有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学生也更易于理解课程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丰富多彩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课程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绘画时,给学生讲《小猫钓鱼》的故事,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小猫钓鱼具体情节的想象,让学生产生画面感。画面感能让学生如亲临其境,进而更好地理解图像,识读更丰富图像信息和内涵。
2.利用音乐情境打通感官进行图像识读
利用音乐艺术丰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对学生情绪进行催化。首先,用音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上课情绪,调动学生的听觉,进而刺激感觉,在感觉中打开嗅觉和视觉,把感觉器官打通,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对图像的认知和理解上。为此,在上课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学习的绘画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寻找与绘画内有直接关联的音乐素材。在课前两分钟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音乐,课中挖掘音乐与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当教师进行图像识读指导的时候,能够对识读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解。例:名画欣赏梵高《向日葵》环节,为了让学生能从画作中感受梵高对生命的热切渴望与追求,教师播放一些曲风舒缓又不乏生命力的曲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情景,借助音乐感悟课程的内涵,达到图像识读信息量的最大化,从而更加有成效提高学生的识读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人入境来提高图像识读能力
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当前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将图像、图片等素材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能利用动画、视频、音频等媒介,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利用多媒体丰富强大的展示功能,不仅可以展现与绘画内容有关的图像视频,还可以将各种图像进行局部和整体的缩放,帮助学生细致地观察作品的细节刻画。此外,多媒体的利用更方便进行对比性学习。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识别能力,例如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画家的图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因而对图像识读有更准确的判断和鲜明的认知。
三、结语
在欣赏评述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情境创设,运用情景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运用故事和音乐来为学生创设情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方式帮助情境创设,达成提高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赟婷,王钟庄,范晰.E_learning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0(35).
[2]舒佩.视觉图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湖南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欣赏评述;情景教学;图像识读
从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方向看,小学美术也成为了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小学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也变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情景教学法,创设合理关联的情景来帮助学生提高美术课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图像识读能力的定义和定位
对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来说,图像识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能力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图形或图像,还有各种美术符号进行认知并解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图像的识别、理解以及审美能力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具体地说,图像识读能力可以分个层面来诠释。首先是观察,学生根据已经形成的观察习惯和审美的经验,对图像进行初步的认知,这是图像识读最浅表层的识读;其次是识别,也就是学生通过对各种图像进行联想、比较,分析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或功能等,在这个基础上深入认知图像、理解图像;最后是解读层面,在深入理解和提炼的基础上获得准确认识,从中形成视觉思维、提高识读能力、最终获得审美感受,这是升华的图像识读层面。如果对图像的认知仅仅在图像信息的表层,对深入感知图像表现的内容、艺术内涵、风格特点就只停留在浅层认知。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察颜阅色”,学会辨识、理解、赏析图像,提高审美能力,是现行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利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图像识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1.利用故事创设图像认知的情景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精心的安排,不断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图像识读的认知水平。在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教师注意设计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有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学生也更易于理解课程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丰富多彩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进行绘画课程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绘画时,给学生讲《小猫钓鱼》的故事,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小猫钓鱼具体情节的想象,让学生产生画面感。画面感能让学生如亲临其境,进而更好地理解图像,识读更丰富图像信息和内涵。
2.利用音乐情境打通感官进行图像识读
利用音乐艺术丰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对学生情绪进行催化。首先,用音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上课情绪,调动学生的听觉,进而刺激感觉,在感觉中打开嗅觉和视觉,把感觉器官打通,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对图像的认知和理解上。为此,在上课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学习的绘画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寻找与绘画内有直接关联的音乐素材。在课前两分钟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音乐,课中挖掘音乐与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当教师进行图像识读指导的时候,能够对识读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解。例:名画欣赏梵高《向日葵》环节,为了让学生能从画作中感受梵高对生命的热切渴望与追求,教师播放一些曲风舒缓又不乏生命力的曲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情景,借助音乐感悟课程的内涵,达到图像识读信息量的最大化,从而更加有成效提高学生的识读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人入境来提高图像识读能力
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当前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将图像、图片等素材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能利用动画、视频、音频等媒介,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利用多媒体丰富强大的展示功能,不仅可以展现与绘画内容有关的图像视频,还可以将各种图像进行局部和整体的缩放,帮助学生细致地观察作品的细节刻画。此外,多媒体的利用更方便进行对比性学习。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识别能力,例如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画家的图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因而对图像识读有更准确的判断和鲜明的认知。
三、结语
在欣赏评述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情境创设,运用情景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运用故事和音乐来为学生创设情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方式帮助情境创设,达成提高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赟婷,王钟庄,范晰.E_learning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0(35).
[2]舒佩.视觉图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湖南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