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意外”,教师要及时运用和激活自身的教学灵感和机智,巧妙地引导点拨,转化“意外”,从而使我们的课堂获得“意外”的收获。
关键词:意外;生成;课堂
一、案例描述
一次我在实验室中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学生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大家都发现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了红色,但是当加热红色的溶液时,有一个小组意外地发现周围小组试管中的液体又变回了紫色,而自己的却仍然是红色,很纳闷,于是便举手求助于我。我走近一看,他的试管里的液体很多,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只是反问他:“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是不是石蕊变质了?”我拿了别的小组的石蕊跟他讲:“别的小组用这瓶做是成功的,你们来试试看!”结果,他们取了适量的石蕊放到另一支试管中,将导管伸入其中,发现变红了,然后对其进行加热,结果还是没有变回紫色,他们很纳闷,很好奇。我就问:“你们不觉得制二氧化碳的试管里的液体太多了吗?已经有少量的液体随着二氧化碳气体流到这盛有石蕊试液的试管里了,流过来的液体中可能含有什么呢?”生:“可能有盐酸。”我追问:“那是不是盐酸的缘故呢?”于是该生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取稀盐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后变红,加热试管后仍然是红色,从而验证了猜想。
“意外”又何尝只有一个。在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有几组同学发现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为澄清,与想象中的大不一样,于是我引导:“浑浊,其实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而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那么现在你看不到浑浊了,是什么原因呢?”生:“因为碳酸钙没有了。”我追问:“为什么没有了呢?”生猜想:“与二氧化碳反应了,而且生成了可以溶于水的物质。”我告訴他们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碳酸钙还有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中含有可溶性的钙离子,请这些小组的同学将澄清的液体分为两份,在其中一份中倒入我现场制备的肥皂水,结果发现有很多浮渣,几乎没有泡沫;加热另一份试管中的液体至沸腾,静置一会,结果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的物质,这就是碳酸钙。通过补充的实验,使学生巩固了第三单元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以及硬水的软化方法,加深理解液体在澄清与浑浊之间的反复变化,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案例反思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对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样的课堂需要老师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宽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精深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足够的教学机智和高超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灵活、机智地处理好生成性教学资源,并能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取舍、巧妙应用,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惠共享、共同成长。
总之,教师要正视“意外”,捕捉课堂出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意外”,因为它也许可以成为即兴的精彩。对于“意外”,教师要及时运用和激活自身的教学灵感和机智,巧妙地引导点拨,转化“意外”,从而使我们的课堂获得“意外”的收获。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宏中学)
关键词:意外;生成;课堂
一、案例描述
一次我在实验室中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学生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大家都发现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了红色,但是当加热红色的溶液时,有一个小组意外地发现周围小组试管中的液体又变回了紫色,而自己的却仍然是红色,很纳闷,于是便举手求助于我。我走近一看,他的试管里的液体很多,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只是反问他:“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是不是石蕊变质了?”我拿了别的小组的石蕊跟他讲:“别的小组用这瓶做是成功的,你们来试试看!”结果,他们取了适量的石蕊放到另一支试管中,将导管伸入其中,发现变红了,然后对其进行加热,结果还是没有变回紫色,他们很纳闷,很好奇。我就问:“你们不觉得制二氧化碳的试管里的液体太多了吗?已经有少量的液体随着二氧化碳气体流到这盛有石蕊试液的试管里了,流过来的液体中可能含有什么呢?”生:“可能有盐酸。”我追问:“那是不是盐酸的缘故呢?”于是该生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取稀盐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后变红,加热试管后仍然是红色,从而验证了猜想。
“意外”又何尝只有一个。在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有几组同学发现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为澄清,与想象中的大不一样,于是我引导:“浑浊,其实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而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那么现在你看不到浑浊了,是什么原因呢?”生:“因为碳酸钙没有了。”我追问:“为什么没有了呢?”生猜想:“与二氧化碳反应了,而且生成了可以溶于水的物质。”我告訴他们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碳酸钙还有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中含有可溶性的钙离子,请这些小组的同学将澄清的液体分为两份,在其中一份中倒入我现场制备的肥皂水,结果发现有很多浮渣,几乎没有泡沫;加热另一份试管中的液体至沸腾,静置一会,结果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的物质,这就是碳酸钙。通过补充的实验,使学生巩固了第三单元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以及硬水的软化方法,加深理解液体在澄清与浑浊之间的反复变化,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案例反思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对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样的课堂需要老师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宽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精深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足够的教学机智和高超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灵活、机智地处理好生成性教学资源,并能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取舍、巧妙应用,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惠共享、共同成长。
总之,教师要正视“意外”,捕捉课堂出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意外”,因为它也许可以成为即兴的精彩。对于“意外”,教师要及时运用和激活自身的教学灵感和机智,巧妙地引导点拨,转化“意外”,从而使我们的课堂获得“意外”的收获。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