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与规范:小学生言语表达的筹一要旨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不管是开口说话,还是动笔书写,都要力求准确地输出,让接受对象能正确地接受、理解和认同。聚焦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发展的现状,指向不明、混用过多、事理性不强、精确度不高等“病症”经常出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准确和规范作为第一要旨,注重“语词与符号对应”,及时纠正,巧妙诱导,帮助学生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培养、锤炼、丰富、积淀言语经验,从而逐步走上正确使用言语的坦途。
  关键词:小学语文;言语教学;要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5-0028-03
  鲁·阿恩海姆在《艺术心理学新论》中对语词、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有过相关论述,“……即使这个词的视觉词源湮灭以后,这个词至少还会保留着一个特定的概念和一个特定的符号之间的那种对应。”鲁·阿恩海姆认为,语词所表达的特定概念与特定符号间形成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同时也是准确的。
  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不管是开口说话—恰当地用语言表达自己所想,还是动笔书写——用合适的文字符号呈现自己的观点,都要力求准确地输出,让接受对象能正确地接受、理解和认同。
  然而,聚焦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发展的现状,不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词与符号对应”不上甚至有所悖离的现象并不在少数。原因在哪里?作为教师,我们能做些什么努力?笔者试图从教学中学生的“言语原貌”人手,对学生言语表达中指向性不明、混用性过多、事理性不强、精确度不高等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定的改进策略,以促进学生规范、准确地使用语言文字,逐步提升他们言语表达的能力。
  一、言语的指向性不明
  [现象描述]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3》(苏教版教材),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认读了“公园、绿树、红花”这几个词语后,为了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深入理解这三个生字新词,在对词语的表达运用中感受公园的美景,老师让学生用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老师话音刚落,一个小朋友就急急举手,老师示意他回答,孩子回答:“早晨,我看见爷爷在练太极拳。”所学的三个新词,一个都没用上。老师将说话的要求重新提了一下,让孩子坐下来继续思考。
  [思考与对策]上述情景描述中,学生的回答完全撇开了老师的说话要求,他看到公园早晨的情景,自己想到什么就说起什么了,至于有怎样的说话要求,他倒没在意。等老师提醒后,学生才恍然发现自己并没有按要求去做,这是典型的“抢说”的表现。
  不听清要求就赶着说抢着说,这样的现象在一些低年级的课堂上并不少见。究其原因,还是在学生听话的注意力上。很多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听“头”不听“尾”,听一半省一半,还没有养成把别人话听完整和听清楚的习惯。鲁·阿恩海姆说:“言语就是为了交流的目的而分解一个一个的形象,好像人们为装运把机器拆开一样;而理解讲话就是从拆开的零件中把形象重新组织起来。”在我们的教学中,听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但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学习情绪不稳定,听的好习惯没有养成,在课堂上往往是老师提出问题话音刚落甚至没说完,他们就不假思索地举手;或是别人回答问题,刚说一半,他就插进来,别人的发言他不听,一门心思争发言;甚至有时候站起来说了一通,自己也不清楚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如此,听得不准确,进行言语表达自然会游离有关要求了。
  诚然,课堂上学生答非所问与自身的学习品质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密不可分,但同时也与老师准确而及时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当学生的回答发生游离时,老师及时地拉一拉、引一引,或是在学生急于回答之时适当地“冷一冷”,将相关要求再点一点,明确一下,比如“小朋友,要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再回答哟”,“小朋友,认真听别人的回答,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尊重哦”等等。这样,反复强调和提醒相结合,不仅是培养低年级学生会听习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思维表达上的混沌与模糊。
  二、言语的混用性过多
  [现象描述]随着识字量的逐渐增加,低年级的学生已能从写好一句话过渡到写上两三句话甚至是一段话了。翻开孩子们的写话本,不难看到这样的一些“奇葩”句子——
  “……偶只稀饭睡觉、吃饭,……”
  “I服了you。”
  “偶”是指“我”,“稀饭”是“喜欢”;后一句表达的是“我佩服你”。
  [思考与对策]这样的“奇葩”句子其实就是语言的混用。学生在写话时将网络语言以及英文与传统的书面语言杂揉在一起进行表达,自以为出奇、出新。其实,这样表达的意思,很多时候只有自己才懂,是不折不扣的“语言怪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网络语言大量使用,同时电视广告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诸如“默默无蚊”等不规范的用语,再加之影视片中“洋夹本”(中英文混合)台词的出现,融合成杂七杂八的“无厘头”语言。学生浸染其间,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的方式等都会不可避免地遭受侵蚀。这样的“无厘头”语言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早已司空见惯,并且成年人因为知识与阅历的关系早已对这样的语言形成了有效的“过滤网”,他们在进行规范表达的时候绝少使用这样的语言。但小孩子不同,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对词汇本身并不具备理性的分辨和筛选能力,他们使用时多是不加选择。如果长此任之延续下去,将给学生对规范的祖国语言文字的习得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这种“无厘头”语言的泛滥,阻断它们对学生规范言语表达范式的不断侵蚀,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面对这种“混用性”言语,待孩子们畅然笑过之后,我们老师可以与他们一同探寻这种表达的源头。让孩子们找出哪些是英文,哪些是聊天或是网络上的用语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把这些英文与网络用语去掉,再换一种表达形式表达。当孩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后,教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感悟,浸染在“正统”的语言中,强化并习得规范言语的表达范式。   三、言语的事理性不强
  [现象描述]看这样的一段学生片段写话:今天,我们在校园里植树老师带领着。老师说:“大家栽树的时候,根要放直,苗要扶正,土要埋好,然后再浇水。”听了老师的话,我们胆战心惊地把每一棵小树苗栽好,又浇上水,小树苗显得格外精神,仿佛在对我们笑。我们看着栽好的树苗,心里特别高兴,虽然脸上的汗水还在滚来滚去。
  [思考与对策]这段写话中三处有错,第一处词序颠倒,主语跟宾语摆错位置了,应该是“老师带领着我们在校园里植树”;第二处属于用词不恰当,“胆战心惊”一般是说在特殊境况之中,心里感到十分害怕,而这儿要表达的意思是“小心”,所以这里用“小心翼翼”才合适;第三处前后搭配不当,“汗水”只能是“往下流”。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学习语言需要一个“见习期”,这样的“见习期”也许很长。索绪尔讲,“个人必须经过一个见习期才能懂得它的运用;儿童只能一点一滴地掌握它。”成年人因为有过若干年的语言交流经验,同时在语言交流的环境中倍受熏陶,再加之成年人已经经过种种学习培训,受到一定的语法规范,所以一种意思该怎样明确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在成人的脑中是存在着一套清晰的表达模式。而年幼的孩子则不同,他们没有足够的言语交流体验,没有接受种种规范的语法学习,同时他们也刚刚进入到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成长的“见习期”,他们的表达是没有“模式”与范式的,他们对一些言语要素的使用很多时候存在着“生搬硬套”,而丝毫不顾及这些要素所在的语言环境。
  正因为孩子处于索绪尔所说的语言成长的“见习期”,所以在他们的表达中出现“脸上的汗水滚来滚去”这样悖离事理的词语及句子便不足为奇了。面对学生这样的“言语见习”行为,老师要带领他们更多地“贴近”语言,通过多读,借助自己的语感来发现表达上的不妥。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丰富,对语言的感觉也不太敏锐,老师可以读给学生听,也可以带着学生读,在读中启发、点拨学生发现自己语言表达上的“漏洞”或是违背事理的可笑之处。这样的过程,对学生的“言语见习”进行了最直接的回应,不经意间也给了学生表达的“模式”与范式,可以促进他们对语言的感悟,帮助他们正确合理地使用语言文字。
  四、言语的精确度不高
  [现象描述]班里来了一名新同学,孩子长着胖胖的、圆乎乎的脸,塌鼻梁,细长的小眼睛,笑起来都快成一条线了。这些真实的信息,经过一个学生的眼睛观察,他的表述就成了:“班上新来了一位胖小子,他大大的脸,高高的鼻梁,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
  [思考与对策]学生对新来同学突出的特征“胖”把握还是挺准确的,他用“大大的”这一词来形容新来同学的脸“胖”,但在描写新同学的“塌鼻梁”时,却没能表达准确,竟然写“高高的鼻梁”,相去甚远,新同学的“细长的小眼睛”很是真实,在他的笔下也成了老套的“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很显然,悖离了事物原来的本相。
  语言材料的串接是线性的、单向的,必然造成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与人内心深处的思想之间的差距。从这一点来看,上例寻因,必归咎于三点:一是学生的观察不细致、不深刻、不系统。因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无意注意占优势,加之活动范围又十分有限,因此知觉经验很不够,最多只能关注到事物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别的细枝末节在他眼里只能忽略不计了;二是学生即使观察得还算精细,但可能自身拥有的词汇有限,无法使用更为恰当的词汇来描述,比如“塌鼻梁”,在他的词汇库中可能就搜索不出;三是学生思维发展得不够完善,他不具备准确挑选词的能力,所以描写起来总让人觉得不够真实。
  提升语言使用的精确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期培养与不断锤炼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老师要从一定的观察顺序人手,通过从“整体——局部——整体”的步骤,帮助学生在把握事物整体原貌的基础上更多地去发现细节上的趣与美。对于学生词汇量欠缺这一表达上的“硬伤”,完全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边使用边完善”,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反复的语用体验中熏陶和积淀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让言语与表达的对应物趋向同一。当然,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好习惯,让他们的思维在思考中变得缜密与细致起来。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在带领学生使用语言时,老师要始终以准确和规范为第一要旨,注重“语词与符号对应”,及时纠正,巧妙诱导,帮助学生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培养、锤炼、丰富、积淀言语经验,从而逐步走上言语发展的坦途。
  [责任编辑 纪敏]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教学设计;手脑并用;做与思共生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35-0073-03  一、教学分析  《电磁铁》是《电和磁》单元的最后一课,属于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内容,围绕“提出问题一猜想假设一实验验证一表达与交流一拓展应用”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科学课倡导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而为了避免“动手有余而思维不足”则强调科学学习需要“
摘 要:部编版低段语文教材遵循课程标准,选编了较多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以其浅显直白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富含深刻的道理而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展开丰富的情节联想等学习过程,充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童话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童话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
摘要: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洋溢着语文味、儿童味和家常味,呈现出淳朴恬淡、本色天然的风貌与品格。这是于老师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性质、深刻了解教学对象(儿童)、通透理解教学载体(教材)、精妙运用教学艺术的反映。通过对其教学案例的探幽析微,能获得许多新的启迪。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名师于永正;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题;思考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26-0079-02  一次教学活动中,有位老师执教了“有余数除法”,在最后环节设计了一道开放题(如下图)。教师通过让学生学做“设计师”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圈一圈三角形,并写一写算式。通过这个练习沟通不同表示方式的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镜头回放
摘要:学生习作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习作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习作,在写作中获取快乐,这是我们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写作,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积累习作素材;在活动体验中,激发习作兴趣;在阅读体验中,迁移习作方法;在情境体验中,享受习作乐趣等。  关键词:小学习作;体验;快乐;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即时评价和延迟评价的手段,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张弛有度的评价时机,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课堂也会因此而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延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9/22-0100-03  小
关键词:小学英语;重点;难点;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8-0111-03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述了一个有关Jenny,Danny和 Li Ming 的故事。从本单元开始,Li Ming 来到加拿大学习英语,他和 Jenny 一家住在一起,并接触了加拿大的学校教育、民族风情以及饮食文化。同时,他也给 Jenny 一
插图
期刊
时态是英语学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广大初中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往往对时态总是倍感棘手,下面我们就归纳复习一下这几种时态。   一、一般现在时:   概念: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及现在的某种状况。   时间状语: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every week (day, year, month…), once a week, on Sun
适合话题:  持之以恒;  吃苦耐劳;  坚持  在美洲中部的沙漠地区,除了仙人掌,这里还生存着一种鸟,因为头上的毛色好像一颗红星,嘴又十分锋利,能啄透树木,因此被叫作小星头啄木鸟。因为有响尾蛇和鹰这样的天敌,在树上筑巢并不安全,最终小星头啄木鸟把目光锁定在仙人掌上。想法是好的,但实施起来且有不少问题:仙人掌的刺可以让天敌不敢靠近,可这些刺对于自己来说同样危险,每次进入仙人掌群都是一次冒险。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