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指导学生写作的利器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c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写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常常让学生仿写经典文本的片段,以此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然而,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时出现碎片化、模式化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妥善处理仿写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梯度训练、化整为零地进行常态训练,在即兴写作中感受写作的快乐,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梯度训练,循序渐进
  教师在设计仿写练习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妥善安排各种专项训练。教师可以先训练学生简单的项目,然后由浅入深,训练难度较大的项目。在必要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调节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删减训练项目,调节训练梯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很多方面值得学生模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揣摩作者雕琢词句的技巧,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创作,分析作者如何选择写作的重点,如何安排文本的结构。如此众多的内容不可能在一堂课中教授完毕,教师可以分析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须要掌握的写作技能,然后根据学生学这篇课文时所在的年级选择相应的写作技巧,进行专项训练。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已经九年级,初步掌握了选择词句、运用修辞手法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语句,掌握了续写式仿写的技能。
  在梯度训练中,本阶段应该学习整个篇章的模仿,掌握话题式的仿写。那么教师在教授《鼎湖山听泉》一文时就该围绕这方面设计训练项目。如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文本进行写景文的整篇撰写。有学生模仿文章的创意,写了《庐山看云》,写出了自己在庐山欣赏云雾缥缈的美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写景的主题。
  学者羊镇清提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套用式、话题式等不同的训练内容,从多种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梯度训练中,学生可以从掌握句段起步,逐渐过渡到篇章的写作。
  二、化整为零,形成常态
  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仿写技巧会将各种项目集中起来进行教授,然而这种“轰炸式”的学习方式却往往让学生感到疲劳,学习效果反而不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训练项目分割成若干小项目,然后将其渗透进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令学生的学习形成常态,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背影》一文比较有特点,文章用“背影”为文眼,贯穿全文,起到了彼此呼应的效果。此外,本文充满情感,体现了“我”和父亲之间深沉的情感。文章中很巧妙地运用了动词,展现了父亲的形象。教师可以将本文的仿写化整为零,分为若干不同的部分。在指导学生分析词句时,让学生尝试运用动词表现人物动作。如有学生尝试创作:“他的手在鞍马的背上轻轻一按,身体如同矫健的燕子一般,在鞍马上飞过,双脚稳稳落地,没有溅起一点尘埃。”在感受文章情感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在仿写中写出情怀。如有学生写了“雨天送伞”的片段,展现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这些训练项目零散化,教师可以在平常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授课的环节巧妙融合进训练项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阅读其他文章时也会尝试思考自己该如何仿写此文。
  学者吕叔湘提出语文的使用是技能和习惯,只有在反复的训练中才能真正养成。在化整为零的写作训练中,学生能形成勤于仿写的常态,进而在反复模仿和实践中真正提高写作技能。
  三、即兴操作,寓教于乐
  在安排仿写训练时,可以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训练,将训练和学生的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结合起来。这种即兴操作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介绍了海市蜃楼、鸣沙等自然现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撰写此类科学说明性文字。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即兴讨论自己曾经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并尝试学习文本的方法将其写下来。这个活动引起了学生的浓烈参与兴趣,如有学生记录了自己曾经观察到的“龙吸水”的自然现象,并根据自己查阅资料的结果说明了这种自然现象的成因。作者模仿课文的结构进行撰写,首先讲述古人认为“龙吸水”的现象是因为水中有蛟龙作怪,而后则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原来这并非蛟龙作怪,而是由于雷雨云引起的一种范围小但是力量却很大的强风漩涡。由于漩涡的存在,故此将水流吸引到了高空,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奇观。”在交流互动中,学生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
  学者羊镇清在研究初中作文仿写教学时提出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应试化的问题,错误地将仿写当成试题让学生练习。这样的练习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训练的效果会受到影响。教师若能采用即兴操作的方法,将仿写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结合在一起,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仿写练习中。
  四、推陈出新,求异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仿写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各种创新写作活动,让学生发挥求异思想,尝试从文体、主题、创作手法等各方面推陈出新,写出新意。
  在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教师提出:“这篇文章采用的是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但是事实上在描写建筑物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文体。大家尝试以本文的主题进行创意仿写,运用不同的文体来展现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有不少学生参考曾经学过的游记类文章,将课文改写成了散文的形式,描写了参观纪念碑的情况。
  还有的学生突发奇想,采用诗歌的方式,写下了自己参观纪念碑时的心情变化,表达了对人民英雄的深切怀念之情。如“岁月的尘埃,掩盖不住你的恢宏,你是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辉煌。站在你的脚下,我感到神圣和莊严,我要一再地抬头仰望,看着五星红旗在天空飘扬,感受着你的厚重,感受着这座伟大的丰碑……”在求异思维的促进下,学生的仿写能力也有所提高,并非单纯仿造,而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推陈出新,写出新意。
  仿写训练中容易出现模式化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面对相同模板的写作试题时可以轻松解决,但是一旦模板出现差别,学生则无法应付。在指导仿写时引导学生使用求异思维进行推陈出新则有助于让学生掌握仿写的精髓,避免出现模式化的现象。这样的仿写练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者朱熹提出模仿是“古人用功之法”,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从模仿开始,这是一个学生从模仿到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从简单的词句模仿过渡到创新的个性化写作,进而总结出写作的诀窍,完成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建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辛庄中学(215500)
其他文献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这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素材很多都是借助于图片视频等方式来辅助教学的。在这些教學素材的支持下,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会更加丰富,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微课是当前初中教学中比较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微课教学,不仅能够让整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多变,让整个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同时,还能
初中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施行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也能够让学生树立起长远的学习目标,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教学标准下语文阅读教学要深入到学生语文学习当中,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形成一定的阅读心得,进而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
阅读是学生获取各种各样信息最快捷的途径之一,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呢?下面笔者以课例分析的方式,谈
广东省某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3000m^3/d,采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处理污水厂二级处理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工程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受纳水体污染负荷,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通
李贺和叶赛宁虽分属不同的地域和时代,但他们都生活于一个动荡的社会.在时代"夹缝"中,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任真"与异化的矛盾是相似的;反映在他们的诗歌及生命历程中的
期刊
体育并不仅是体形、体能的简单训练,它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有密切的关系。从审美视角认识体育,无疑会促进我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体育实践。
本文着重从各种艺术形式所用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法,审美主体对不同的审美客体的感受特点,以及对客观对象反映方式和手法的比较来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从舞蹈艺术的物质外化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话题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话题,是一线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秉持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理念和原则,培育学生基本、稳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创新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较好地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要通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面临着一个非常严肃的选择问题,那就是——到底教什么?弄清了“教什么”的问题,才能去选择“怎样教”。有鉴于此,“教什么”就成了最关键的第一步。那么如何进行“教什么”的策略选择呢?需要教师进行三个方面的考量。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谈谈思考。  一、定位词语,挖掘文本深意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课文营造了一个独特的语境。只有理解,进入这个独特的语境,才能够真正地挖掘和品味
材料学概论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该课程学习有利于专业学生构建系统性的材料学知识。作者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出发,以材料学概论为案例,总结当前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