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法学习中思考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gm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多为灌输式,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语言知识和语法,语法的理解程度低,记忆的持久度不够,学习处于低效率水平,严重违背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学生应当是主体,语法的教学亦不能例外,语法的习得必须由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切忌强塞硬灌、死记硬背。
  【关键词】学生;高中英语;语法学习;思考
  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老师所讲的某一条语法,学生看似已经很好地记住并理解了,但是到了课后或是下一节课上进行复习提问这条规则时,班上却很少有同学能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叙述出该条语法规则,更难以想象该条语法的应用情况会是怎样。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会有这样的疑惑:课堂上讲新课的时候教学反应很好,学生基本上全都“记住了”,为什么过了一段时间,其反应会如此糟糕呢?笔者认为这种课前课后的悬殊,是因为学生在记忆语法规则时,没有经历自己的独立思考导致的,由于缺乏自己思考和内化的过程,因此,规则知识流于表面,理解程度低,就是当时记住了,也是死记硬背的结果。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语法学习缺少思考的呢?教学中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本文就这个话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对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语法学习缺乏思考的原因及危害
  1.教学的功利性因素
  环顾当下的教学现状,虽然考试的次数减少了,但是由于高考选拔制度没有变化,加上英语在高考成绩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压力都比较大,都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能够学习更多,于是教学的功利性突显,节奏变得很快,有很多的语法知识,有些学生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去慢慢的思考,直接将内容进行强记,的确有很多的学生当场记住了,不过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也就只有表浅的知识在大脑中留下了印象,这种表浅的知识记忆只属于瞬时记忆,由于思考的缺失,缺乏编码的过程,达不到永久记忆的效果,学习的效果低。
  2.未能兼顾学生全体
  学习是一个从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但是学生的基础不一样那么其已知区域就不一样,也就是最近发展区不同,加上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还不同,所以获知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有所差异,我们在教学中通常将这种差异性的成因归结为学生的智力因素,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导致有部分学生长时间思考缺失导致的,由于我们教师为了教学进度等诸多原因忽视了一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部分学生由于长时间缺少思维的激发,思考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由于思考习惯的缺失,在面对需要独立思考的问题时,错漏率比较高,进一步影响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掉队”成为了必然。
  3.语法规则的枯燥性
  从整个英语学科的分项教学来看,对于学生而言语法教学属于最枯燥、最难懂的一块硬骨头,处理的不好对整个英语教学会造成很大的麻烦。教学过程中,在我们教师抱怨学生语法规则掌握不牢固,不能灵活应用的同时学生也甚是埋怨,有些学生也觉得背语法规则背得十分痛苦,十分枯燥,一点趣味性都没有,似乎只能死记硬背。其实我们教师在埋怨学生掌握不牢的时候,应该清醒地看到学生毫无规律地死记硬背,势必导致事倍功半,我们应当从自身的教学出发,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增强语法规则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进行思考的欲望,在思考中寻找记忆语法的规律。
  二、调动学生思考并发挥思考作用的策略分析
  1.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
  老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传授知识的语法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法教学充满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想学的欲望,才会调动自己的思维对语言知识进行思考,语言交际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2.设疑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疑是思之始”,教学中教师“设疑”的质量是教师教学技巧性的表现,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调动度,平淡无奇的讲授和灌输,不如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学生在未知又想知的状态下,其思维状态最为积极,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设置悬念,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造认知冲突,使其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激发出想思考的动机和探究的欲望。也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和引导,促使学生质疑,并联系前后学习的英语知识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的体验中完成语法知识的牢固掌握。
  3.分层设计教学问题,激发所有学生思考
  没有思考就没有知识的真正习得,新课程指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将目光盯在英语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身上,的确笔者也承认,好学生的思考点容易激发,其思维呈现主动性,对未知知识的探究欲望强烈,学习效果良好,在好学生面前教师很容易有一种教学的成就感,因此教学问题的设置往往也有所偏向这部分学生。但是,教师的这种教学偏向性却往往导致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导致成绩向着更为不理想的方向迈进,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情绪才是激发思维的重头戏,其实也不难,只要从这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他们能思考到的问题,通过问题情境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借助于有梯度的问题设置保持其思考的连续性和主动性,通过问题的正确解决激发起成就动机,转化为学习正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核磁共振有很多优点,使得它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表面活性剂、涂料、食品、医学等不同的
【摘 要】审美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古诗词则是语文美育的最佳载体。在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应用审美性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通过语言直观、模象直观和实物直观的教学促进学生对诗词中形象美的理解,通过学生的想象、作业化等手段来达到诗词中无形美的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化诗词之无形为感受之有情,是审美性在古诗词教学中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物理学
以沙棘汁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干红沙棘果酒的制作工艺,确定该产品制作最佳工艺参数,便干红沙棘果酒符合标准,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目的 了解昌都市结核病流行趋势,耐药情况及群众对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样调查方法,由疾控中心、医院和其它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专
【摘 要】“以生为本”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标学科教学的根本要求和目标。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心得,围绕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教学中,促进和提升学生能力素养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整体性教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师教学策略实施的依据,更是教学效能衡量的重要“标尺
【摘 要】只有植根生活源头,语文教学才会有生命力。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为学生设定现实的生活情境,并汲取学生的切身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进行与现实生活直接的、面对面的语文学习活动,使语文教学资源成为活水之源,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关键词】生活;开发;发展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今人言:“教是为了不教。”显然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比学生获得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作为在新课程理念不断浸润下的当代历史教师,应该牢固树立“授生以渔”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授生以渔”的方法,为新课改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在历史教学中,不少老师还存在重传授轻方法的问题,学生跟着老师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累。针对这种情况,历史老师的当
通过对3种优质甜酒曲和一种麸曲进行分离、纯化、复壮,选育出优质的根霉菌和酵母菌进行制曲;并对制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制曲培养基采用纯麸皮对霉菌的生长
当代高职教师不仅肩负着教授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任务,同时也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高职教师教书育人需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