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源记》是初中的一篇传统文言文,以短小精美、意蕴丰富而得到人们的青睐。我连续多年教学这篇课文,好几次都是沿袭前辈和自己过去的做法,指导学生读背、析词、译句,和学生一起赏析过桃林美景,依据参考资料分析过桃花源中淳朴的风尚、幸福的生活,并且还引导学生得出桃花源的生活在阶级社会不可能实现的结论。学习了新课程后反思,发现了问题:一是忽视整体感知,过分在译词译句逐段分析上下工夫,好好一篇文言文被搞得支离破碎,学生思维僵化,形成思维定势;二是缺乏发现创新的理念,只知道参考权威,强咽别人咀嚼过的东西还恋恋不舍,不能让学生在联系现实中质疑、探索、创造。
为此,我经过思考,变换新的角度设计了四项学习任务,旨在使学生多角度地认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学习任务一:朗读感悟,描绘桃源。词句理解的任务移到课外,由学生在课外合作解决。课堂上学生以听自己朗读、听别人朗读来诱发通感,激活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重在发挥想像力描绘桃花源由外到内的某个环境和某个生活画面。学生们起初略显拘谨,但在我的激励和几个积极分子的带动下,想像力开始被打开,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词句和情节的感知,一个比一个想像得合情、合理、丰富:有的对桃花源外的山青水秀、桃红草绿组合的画面进行想像,有的对桃花源村中的田池桑竹、鸡犬相闻的美好环境进行想像,有的对村中人幸福的生活画面进行想像,有的对渔人和村中人促膝交谈的情景进行想像,有的对村中人宴请渔人的情景进行想像,有的甚至想到了村中人对洞口进行了处理,等等。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适时点拨、鼓励,学生学习的思维细胞便会翩翩起舞。
学习任务二:对比现实,获得认识。让学生对比桃花源中的生活和现实的生活,领悟作者思想。学生们研读课文发现:桃花源村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的美好环境就在自己身边;男女“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的幸福生活就出现在自家和身边众多家庭中;至于桃花源中和谐富足、淳朴热情的民风和我们所处乡村没有多大区别。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渊明就为我们设计了一幅美好的小康农村的蓝图,经过代代努力,今天我们实现了陶渊明的理想。有的学生还为美化我们的生活提出了治理环境、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的建议,这也是认识。在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中,学生逻辑思维很活跃,原因是以对比拉近了古代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凭借颇为熟悉的现实生活去参悟分析前人的思想,显得较为容易。
学习任务三:探究渔人,别有收获。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探讨桃花源的人多,另辟蹊径探讨渔人的人少,而这个渔人并不简单,蕴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不知是否陶渊明的巧设玄机。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们讨论:联系渔人的言行举动,你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学生认为,渔人出去透露秘密还带人寻找桃花源,是不诚信的卑鄙小人;有学生认为,渔人只身一人深入一个陌生环境,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有学生认为,渔人“处处志之”,是个做事细致认真的人;还有学生认为如果渔人是小人,那么他在桃花源中时,就不会热心的“具言所闻”,至于出而复寻,那是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望过于迫切罢了……最终大家都原谅了渔人的不是,接受了这个有意思的渔人。在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中,学生们或因果推理,或假设推理,或归纳,或演绎,在探求渔人精神秉性的同时,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任务四:推想发展,描绘未来。学习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课程资源也应与未来发展相适应。我让学生思考: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的乡村模式是否有不足之处,桃花源可能的发展方向有哪些,如何建立新时代的“桃花源”。学生们认为,桃花源的自我封闭,逃避了战争,但是逃避不了疾病和自然灾害,有灭顶之灾的威胁;避开了与世人的交往,也断绝了对外界信息的接受,精神生活难以丰富;不能与外界资源互补共享,生活质量难能提高……一个思想落后、生活质量低下、自以为是、忽视外界发展的村子在当今不能算一个理想的村子!由此,学生们推想:“桃花源”发展视其对外开放交往的程度,或灭亡落后,或融入当今社会成为文明村。新时代的“桃花源”应该是发展的“桃花源”,既保持传统的淳朴诚信,又体现出现代睿智的发展眼光,是和谐的,美好的,发展的。本次学习任务的完成,就是要让学生以辩证的、发展的哲学观点来科学思维,形成正确的判断。
以上四个学习任务的设计,使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远高于以往,学习收获远多于以往,这大概是这四个角度的任务有别于常规思维,且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让思维迸发火花的平台吧。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富安镇中学)
为此,我经过思考,变换新的角度设计了四项学习任务,旨在使学生多角度地认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学习任务一:朗读感悟,描绘桃源。词句理解的任务移到课外,由学生在课外合作解决。课堂上学生以听自己朗读、听别人朗读来诱发通感,激活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重在发挥想像力描绘桃花源由外到内的某个环境和某个生活画面。学生们起初略显拘谨,但在我的激励和几个积极分子的带动下,想像力开始被打开,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词句和情节的感知,一个比一个想像得合情、合理、丰富:有的对桃花源外的山青水秀、桃红草绿组合的画面进行想像,有的对桃花源村中的田池桑竹、鸡犬相闻的美好环境进行想像,有的对村中人幸福的生活画面进行想像,有的对渔人和村中人促膝交谈的情景进行想像,有的对村中人宴请渔人的情景进行想像,有的甚至想到了村中人对洞口进行了处理,等等。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适时点拨、鼓励,学生学习的思维细胞便会翩翩起舞。
学习任务二:对比现实,获得认识。让学生对比桃花源中的生活和现实的生活,领悟作者思想。学生们研读课文发现:桃花源村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的美好环境就在自己身边;男女“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的幸福生活就出现在自家和身边众多家庭中;至于桃花源中和谐富足、淳朴热情的民风和我们所处乡村没有多大区别。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渊明就为我们设计了一幅美好的小康农村的蓝图,经过代代努力,今天我们实现了陶渊明的理想。有的学生还为美化我们的生活提出了治理环境、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的建议,这也是认识。在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中,学生逻辑思维很活跃,原因是以对比拉近了古代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凭借颇为熟悉的现实生活去参悟分析前人的思想,显得较为容易。
学习任务三:探究渔人,别有收获。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探讨桃花源的人多,另辟蹊径探讨渔人的人少,而这个渔人并不简单,蕴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不知是否陶渊明的巧设玄机。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们讨论:联系渔人的言行举动,你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学生认为,渔人出去透露秘密还带人寻找桃花源,是不诚信的卑鄙小人;有学生认为,渔人只身一人深入一个陌生环境,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有学生认为,渔人“处处志之”,是个做事细致认真的人;还有学生认为如果渔人是小人,那么他在桃花源中时,就不会热心的“具言所闻”,至于出而复寻,那是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望过于迫切罢了……最终大家都原谅了渔人的不是,接受了这个有意思的渔人。在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中,学生们或因果推理,或假设推理,或归纳,或演绎,在探求渔人精神秉性的同时,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任务四:推想发展,描绘未来。学习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课程资源也应与未来发展相适应。我让学生思考: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的乡村模式是否有不足之处,桃花源可能的发展方向有哪些,如何建立新时代的“桃花源”。学生们认为,桃花源的自我封闭,逃避了战争,但是逃避不了疾病和自然灾害,有灭顶之灾的威胁;避开了与世人的交往,也断绝了对外界信息的接受,精神生活难以丰富;不能与外界资源互补共享,生活质量难能提高……一个思想落后、生活质量低下、自以为是、忽视外界发展的村子在当今不能算一个理想的村子!由此,学生们推想:“桃花源”发展视其对外开放交往的程度,或灭亡落后,或融入当今社会成为文明村。新时代的“桃花源”应该是发展的“桃花源”,既保持传统的淳朴诚信,又体现出现代睿智的发展眼光,是和谐的,美好的,发展的。本次学习任务的完成,就是要让学生以辩证的、发展的哲学观点来科学思维,形成正确的判断。
以上四个学习任务的设计,使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远高于以往,学习收获远多于以往,这大概是这四个角度的任务有别于常规思维,且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让思维迸发火花的平台吧。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富安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