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佛紫云山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7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紫云佛音
  夏夜,我在声声袅袅的梵音中走进紫云山。
  月色中,亲近了你的每一寸肌肤。
  有风,细软的风,从山垭间缓缓掠来,有檀香的沉醉,有佛音的缠绵。
  钟声悠远且清亮。在紫云山,我把身心的全部,都安放于一片绿叶与一条溪流之上,顺着山的幽雅,抛却了凡尘所有的羁绊。
  只愿静候于此,与青砖黛瓦对视,与佛的慈悲相遇。
  一段温婉的邂逅,我却与你,如沐春风。
  紫云山,我要将你深深咏怀,也请你记住的我步履。我曾在你的怀抱驻留,用纯粹的自己,用本真的自己,再此歇息。那时,柔美的清风,正扫过我的心域。
  倏忽间,我似乎看到了,我那坎坷的过往,我那不堪的流年。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熟悉且令人怀恋。
  我虔诚地跪拜在佛的面前,双手合十,微闭双眼。耳根,在那一瞬间,是清净的,清净的如同一汪池水。池水上,有荷花,在恣意地绽放。我终于看清了自己。
  人潮人涌中,我曾数次迷失于聒噪之中,没有方向,没有坚持,只是一味地混迹在尘土之中,时间推着我前行。我浑身疲惫。
  风铃声,清脆,空明。一阵一阵,缓缓向我驶来。
  一草一木,一叶一秋,一水一月,一花一果。
  紫云,今夜,我与你同枕,共叙,岁岁年华。
  二、静听清风
  我曾在黑黢黢的夜色里,看不出希望。
  可远方,总有一盏烛火,在轻轻地摇曳。我知道,那正是佛,在指引着着,在引渡着我这个愚拙的世人。
  佛,多是人的感悟。感悟于生活的闲逸或是凄苦,感悟于生命的耀眼或是苦短。
  生而繁琐,生而艰难。在芸芸众生这条大船上,苦难随时在点缀着时间,能看得清的,又有几人。
  有时候,我太钦佩他们:一袭棕黄色的长袍,一句阿弥陀佛,一脸恬淡的表情,一生慈悲为怀。
  今夜,我嗅著檀香的芬芳,闭目聆听——
  佛曰,生,是一朵花开的瞬间,死,亦是一片树叶的飘零。
  佛又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是啊,一切,皆为虚无。我只愿,生在紫云山中,与云为伴,谱一世的清明,听风,听风掠过耳际的,无声……
  三、紫云禅茶
  雾气婀娜,飞瀑湍急。
  群峰兀立,松竹苍翠。
  秀水青山,佛意绵长。
  一壶净水,一撮禅茶,数人席地而坐,禅人采煮。近身观看,那茶形如圆月,色如碧玉,汤色清亮,鲜醇甘爽。素盏啜茗,沁人心脾,清心明目。正是紫云禅茶。
  我想,我的感觉,也应与中唐茶圣陆羽啜饮紫云禅茶是一样。
  幽静又幽静的紫云山间,群鸟啁啾,蜂飞蝶舞。
  浑身是澄莹的,心域是滢澈的。
  佛音浩淼,亦如紫云山漂游的云彩,亦如旷远的视线……
  在紫云山这块世外桃源,无关乎日升日落,无关乎凡事蹉跎,只愿把时光,浸泡在茶盏中,渡人渡己,修身明目。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出村记  踩过泥水的鞋被甩在田埂上,他把裤脚卷得松松垮垮,赤脚踩进田里。插完秧,饥饿和疲惫催促他回家,他眯起眼看着家的方向,大团乌云在上空聚集,逼得他发闷。  家里没有一点柴火味,母亲坐在由一块木板搭成的桌边,借着油灯昏黄的亮光缝补。弟弟趴在桌上睡着了,脸被木板边缘压出一道红痕。他从斜撑的竹竿上拽下发黑的毛巾,擦净脚换了鞋便钻进厨房里淘米。母亲回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他别过脸去看院子里啄米的母鸡。 
期刊
酒香散尽,客已离别。獨看日落西山,老牛已悠然暮归。白日的喧嚣,抑或嘈杂,在这一刻趋于宁静,只有偶尔的蛙声从远处“呱呱”地高一声低一声地传来,惊扰了夜晚的寂寥,似乎是为夏日的狂热而鼓噪。  ——题记  如果你漫步在中国最美的草原公路“达达线上”,就会有一种美油然而生。那碧绿而无垠的草原,那草原上弯曲的河流,那河流边徜徉的牛羊,还有那欢愉的牧羊姑娘……这种美,足以让你的情绪盎然。原先的压抑,烦恼,愁伤
期刊
匆匆那年,早已尘封在岁月深处,然而,那段青葱少年时光,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那样的葳蕤繁盛,永远是那样的青涩苦酸。  八十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春风,陕北从贫穷中逐渐苏醒:土地苏醒,土地上勤劳的人们致富的欲望苏醒,我们的学习意识苏醒。勤学,苦学;苦学,勤学。时间在不紧不慢中来了,又在不紧不慢中去了。若不是学校组织照毕业照,大家甚至还没有毕业的概念和心理准备。然而,自打照完毕业照以后,班里原有的平静
期刊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教学始终与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密切相连。高中语文课本中,对学生思想有启迪作用的名篇比比皆是,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它们,并使之融会贯通,更会对学生形成正确乃至高尚的人格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册中的《〈名人传〉序言》就是这样一篇具有核心作用的、贯穿若干篇目中人物与思想的闪光篇章。  在《〈名人传〉序言》中,罗曼·罗兰满怀激情地呼唤英雄、歌颂英雄。文章以严谨的结
期刊
小城好天气!白云是蓝天的标配。  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与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白云相伴,在青山绿水间自由翱翔。  站在坝河南岸,月湖之畔可遥望五峰山峦。晴空之下,山色青翠,蜿蜒起伏,巍峨雄伟。远远的望向北坡,似乎儿时钻树朳惊飞林鸟的欢笑声隐约可闻,骑在供水钢管上过山沟时那手心的汗还没有干,小伙伴埋在城墙洞子里的半包烟是否还在,还有偷偷摘来啃两口就扔掉没熟透的毛桃……  时光飞逝,往事随风。重拾老
期刊
包头的古长城遗迹很多,百姓们管它们叫“边墙”,并据此为落、乐观生活。有战国时的赵(北)长城,如青山区的东边墙、西边墙,昆都仑区的边墙壕;固阳县境内还有一段保存较为完好的秦长城。  妻子姥姥的坟头,就在她二舅家的东边墙村。姥姥属牛,九十二岁上走的,是“喜丧”。按照本地人的说法,老人走后的第三个年头要“大办”一下。这亦是古礼,守孝三年,“春秋”时期即已有之,人们缅怀先人,更要节哀、向生。  三年前,春
期刊
自从回到了北方,在人到中年时刻,我的梦里场景常常停留在那悠长的古巷。那些承载童年欢乐的过往,像遗失的贝壳,总是串起我丝丝的怀念,回味后是满满的甜蜜。能回去的是家乡,回不去常常思念的是故乡。无论你官居高位还是财富满车或是失意落寞,总有一种情感在灵魂深处荡涤开来,带着绵长乡音呼唤着你——那就是故乡。听老家的发小说我们小时候住的地方全部被夷为平地,要开发成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我的故乡从此少了辨识。  
期刊
时至四月,学校宿舍门口的那一片油菜花田,在成长、积蓄、等待了几个月后,终于绽放出独属于它的美丽。  每每走至楼下,望见这一片耀眼的黄就总不觉想起,二月底寒假结束回到学校时,门口的那片种满了排列有序却犹如杂草般毫不起眼的植物的田。我自小生活在北方地区,记忆中家乡不曾种植油菜花,自然不识的这为何物,偶尔兴致突发询问友人,也不曾有人能认出。大抵是家中长辈有人曾种植过其他植物的原因,平日里对植物的观察也总
期刊
三分地的小园子,种满了豌豆、秋葵、薄荷、还有小雏菊,它们都在争抢我的领地。秋葵硬朗,像一枚粗大的朝天椒,身形挺拔而直立,如此有气质,蛋黄色的小花十分惹人喜爱。周围有薄荷,马兰头与太阳花,以及野水芹,還有不知名的小草四处散着,花开的痕迹知多少?没人过问。时光倒流,那天,忽然发现墙角数枝新绿,我也没顾得上搭理它。黄昏后,整个小园喷着的细香,这,淡淡的,蓝色的,细碎的小花开了一簇又一簇,夹着泥土的芳香,
期刊
很多人都说“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永远治不好”,在西藏已工作三年有余,在我心中,这里总有着她独特的魅力,你可以享受最慷慨的阳光,最纯净的天空,遇到最虔诚的人们,感受心灵的洗礼……每每心情烦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许,这美,瞬间会涤清你心中所有的愁绪……  时在2018年4月,我和朋友一起去了趟林芝,这个被誉为“西藏江南”的地方。林芝,古称工布,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