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在探索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创新
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探索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以疑点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得知识增长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诱导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课始,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老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1/2、5/6、7/25、7/15……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当场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们又高兴又惊奇时,教师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最佳情境。教师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中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中?”当学生观察到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却不能时,学生首先发现规律存在与分母中。教师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昂然地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分母是合数的分数,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1/2却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师不再让学生争论了,而是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正当学生颇有大功告成之态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指出8/24与6/24,为什么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数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的认识又激起了新的冲突,从而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条件。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认识冲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尝到了自己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创新
“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和思考的环境,使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环境,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学生就会发挥创新的潜能。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创新
讨论交流是一个开放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并通过学生相互合作,集思广益,逐渐完整地掌握某一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出示了这样一组数1、2、9、11、20、145、31,让学生分别写出它们的约数。然后在小组将这些数据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有的小组分成约数有1个、2个和2个以上三种情况。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热烈地讨论、争论,经过教师的引导,最后一致同意将这些数的约数分成有1个、2个和2个以上三种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约数只有一个的数,除了1以外,还有其他的吗?”“约数有2个的,还有其他的数?”“约数有2个以上的,还有其他的数吗?”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归纳,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质数和合数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在开放性练习中探索创新
开放性练习是指解题思路不一,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或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的一种练习。这样的练习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找出一个或几个答案。开放性练习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并且尽可能让练习题丰富多彩,信息呈现多样化,答案不标准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开放练习中,养成独立探索的好习惯,大胆地去探究。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以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韩城市新农小学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创新
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探索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以疑点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得知识增长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诱导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课始,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老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1/2、5/6、7/25、7/15……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当场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们又高兴又惊奇时,教师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最佳情境。教师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中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中?”当学生观察到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却不能时,学生首先发现规律存在与分母中。教师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昂然地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分母是合数的分数,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1/2却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师不再让学生争论了,而是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正当学生颇有大功告成之态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指出8/24与6/24,为什么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数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的认识又激起了新的冲突,从而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条件。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认识冲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尝到了自己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创新
“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通过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和思考的环境,使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环境,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学生就会发挥创新的潜能。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创新
讨论交流是一个开放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并通过学生相互合作,集思广益,逐渐完整地掌握某一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出示了这样一组数1、2、9、11、20、145、31,让学生分别写出它们的约数。然后在小组将这些数据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有的小组分成约数有1个、2个和2个以上三种情况。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热烈地讨论、争论,经过教师的引导,最后一致同意将这些数的约数分成有1个、2个和2个以上三种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约数只有一个的数,除了1以外,还有其他的吗?”“约数有2个的,还有其他的数?”“约数有2个以上的,还有其他的数吗?”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归纳,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质数和合数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在开放性练习中探索创新
开放性练习是指解题思路不一,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或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的一种练习。这样的练习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找出一个或几个答案。开放性练习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并且尽可能让练习题丰富多彩,信息呈现多样化,答案不标准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开放练习中,养成独立探索的好习惯,大胆地去探究。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以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韩城市新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