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激发语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tong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是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感 语言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淑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朱作仁教授说:“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正处在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就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无论读写听说,对语言的反应就比较敏捷,领悟它的含义就比较准确,运用起来也比较恰当,也就具有了较高的语言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点做起:
   1、精彩范读,熏陶语感。。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可采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名家朗读名篇,使学生在听的过中受到"双重美"的熏陶;也可采用教师范读的方法,在具体语境中加强学生语言感能力。如在讲《安塞腰鼓》一文时,播放一段带视频的诵读,连续听几遍后,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黄土高原后生那种粗犷、豪迈、热烈、奔放的性格特点,受到语感的熏陶。
   2、读想结合,丰富语感。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作者若能传达出、读者若能捕捉到那种言语之外的高情远韵和“可解不可解”之意 ,他们的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想象是以记忆中的表象为基础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将“鼓点”比喻为“骤雨”;“流苏”比喻为“旋风”;“蹦跳的脚步”比喻为“乱蛙”;“闪射的瞳仁”比喻为“火花”;“强健的风姿”比喻为“斗虎”。作者用层出不穷的排比和比喻,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如阅读安徒生的《丑小鸭》“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一句时,就应联想到: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对学生来说,言语内容美与形式美对他们的思维活动是潜滋暗长的,不容易被察觉,但却是启动他们直觉思维的强大力量。因而,在让学生感知言语内容美与体悟言语形式美的过程中,要尽力诱发其审美情感,从而形成情感性比较鲜明的良好语感。
  3、朗读品味,领悟语感。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培养语感,必须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反复咀嚼、深入品味。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即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在教學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墩锐的感受,自然而然的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中国古代文人非常重视吟诵之功,道理就在此,宋代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尔”,清代作家姚鼐说“大抵文字须熟练乃妙,熟则利病自明”由此可见,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即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4、生活补充,引发语感。宗白华先生说:“只有到了徽州,登临黄山,方可领悟 中国 之诗、山水、 艺术 的韵味和意境。”叶圣陶先生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越见深切。因为,感受力包括“物感”和语感,“物感”是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体会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感受理解能力。二者是相互作用的。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力的培养离不开“物感”与语感的协调 发展 。
   如《安塞腰鼓》一文,可播放安塞腰鼓的多媒体音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领略安塞腰鼓的风采,再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语言的铿锵、激越、汪洋恣肆之美,从而感悟到作者是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也可用比照法,即拿学生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同类事物来与课文中描写的未曾见过的事物作比照,以引发学生的形象和情感体验。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能自觉地把经验与语言紧密地联系起来,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和变化。
  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培养语感不但能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驾驭文字的能力,而且对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的核心是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他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不举则目也难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语感的培养。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目前历史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少;知识灌输多,能力提高少;学生被动学习多,主动探索少的。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老师精心上课,学生体验快乐,二形成互助小组,逐步放手自学, 三是开放学习内容和作业形式,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实现轻松学习,享受学习快乐。  关键词:开放式学习 互助 学习小组 快乐 成功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摘要:对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电子电工专业课程来说,由于电子技术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能使学生完成低层次的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看来,深化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电子电工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
【摘要】美让人愉悦,中职生若能拥有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这将成为他们人生之河永不枯竭的源泉。  【关键词】中职生;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社会的进步,各种人才的涌出,竞争的加剧,中职生的就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学历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美的学习。因为美易让人接近,美让人心情愉快,美的作用是巨大的,为此,笔者结合中职生的现状,略谈个人看法。  
摘要:英语复述能力是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又是复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里谈谈复述训练时应遵循的原则,有效的复述方法,以及复述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复述训练原则 复述方法 复述注意的问题    复述不同于背诵课文,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形成的一种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好的记忆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
【摘要】“三味书屋”,何为三味?寿镜吾老先生的子孙们说法不一,是否与寿镜吾老先生的思想情操有关?为人方正、质朴、博学、不懈做官?为何书塾墙上又挂“松鹿图”?人性是复杂的,原来寿镜吾老先生因为清王朝的腐朽自己不愿做官,又因为深受儒家建功立业思想的浸染,故有“松鹿图”,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得意文人知识分子的尴尬生存处境。  【关键词】 鲁迅;寿镜吾;三味书屋; 松鹿图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
摘要:閱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语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关键词:民族 初中英语 高效阅读 兴趣    英语阅读
【摘要】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在外语教学中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就会使教学沦为只重视形式的僵化教学。中学英语教师作为基础英语教学中主要参与者,担负着既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注重有关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双重任务。为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随机讲授,并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文化背景;中西方文化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 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
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并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位名人说过:“没有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课,不是一堂好课!”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加强朗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说:“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上反思。”叶澜教授也有“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的教诲,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一名教师,如果只知道满腔热情地去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却不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那么最终也只能是事半功倍。作为一种对于教学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应该说,教学反思伴随着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写好教学反